第四章
力生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
提若雷霆,落似千钧……
李宣想起这首打铁要诀,那还是第一天提锤时铁匠爹念给他听的。
当时他也没想太多,就按照这个法子用锤。
他使的是小锤,随着技术娴熟,捶打速度倒不断加快。
所以,后来他出剑速度惊人,也得益于打铁的练习。
云梁传他剑术,也讲过用力的窍门。
听起来跟使锤打铁还有互通的地方。
李宣足下发力,如同生根一般稳稳踩住地面。
他脑海里浮现出铁匠老爹使锤的姿势。
那幅画面他不知道看过多少次,早就深深印刻在记忆中。
嘿——
他提起一口气,抓住锤柄用力高高提起。
锤还是那柄几百斤的重锤,但这次他拿起的并不费劲。
砰——
随着大锤暴击,顿时火花四溅。
铁胚被直接锤成了碎渣。
“心浮气躁,是你在使锤,还是锤在使你。”
铁匠爹语气很重,黑着一张脸伸手夺过大锤。
叮叮当当在铁胚上敲击起来。
那声音宛如美妙的音律,那手法像是绝顶的剑道高手。
如此重量的大锤,举起轻若无物,落下均匀有力,分寸控制的毫厘不差。
倘若铁匠爹修习武道,这一手打铁功夫绝对是登峰造极的境界。
李宣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能提起锤只是善用力的开始,真正的关键在于落锤时对力量的掌控。
只有完全能随心所欲控制住力量,才能达到惊人的效果。
用重锤打铁如此,用竹节刺穿石块何尝不是如此。
“我来。”
李宣重新拿过重锤,以心念去控制身体的力量。
很快他就掌握了用大锤如使小锤的法门。
父子俩一夜无话,只有叮当的打铁声。
天还未亮,所有的铁件都已经打造完成。
李宣洗了个冷水澡回房间躺下。
很快他闭上眼,就来到那座剑山跟前。
巍峨的剑山,就像矗立于天地间的一尊大神。
纵横交错的长剑泛着逼人的寒光。
那些剑长短制式各有不同,彼此之间看似留有缝隙。
实则却牢牢凝固在一起。
他也曾想拔出一柄剑看看,但这种尝试无异于蚍蜉撼树。
“空有宝山,我也只能像乞丐一样远观。”
“可惜,可惜。”
李宣忍不住叹了口气。
轰隆——
这时巨大的剑山震颤了一下,像是回应他的无奈。
前面有道青光明亮起来。
这种奇异现象,李宣还是头一次见。
他忍不住好奇向那道青光走去。
只见一柄青光长剑露出半个剑身,正向耗子一样拼命朝剑山内部挤。
周围的剑似乎在阻止青光剑,不给它重新回归队伍的机会。
“滚。”
“你敢再向前,老子一剑削了你的首级。”
李宣怔了一下。
他确定自己的耳朵没有听错。
说话的正是那柄青光剑,看样子它很急。
被自己神识中的剑灵威胁,李宣心里甚是不爽。
别忘了,他可是家传的打铁匠。
甭管什么神兵利器,放在他手里照样能熔炼成渣子。
李宣快步走过去,用力握住了剑柄。
那柄青光剑剧烈震颤起来,再加上整个剑山的辅助。
很快剑身就缓缓脱离了剑山。
青光的个性十分泼皮,眼看挣脱无望。
干脆变成了一根软面条,半个身子耷拉下来。
李宣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本以为会得到一柄神兵,助他能顺利进山采药。
原来是个软货。
“滚吧!”
“你这种软货就该被剑山踢出队伍。”
“你喜欢装怂尽管装下去。”
“我们家的熔炉不仅能炼铁,炼化你这种剑灵也不在话下。”
“正好我爹要帮刘老伯打一件粪舀,就拿你当器灵再合适不过。”
嗖——
青光猛然拉直了剑身,还不断轻轻在他身上磨蹭。
一副贱兮兮的表情。
李宣并没因此给他好脸色,淡淡道:
“五天时间,你若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最好。”
“我这里从来不留废物。”
“你想当废物,那就跟茅坑的蛆虫为伍。”
第二天,李宣刚睁眼就听到外面咕噜咕噜的马车声。
他们这个地方,骑马都显得很另类,更别说乘车。
整个石板镇,也只有那位千户大人有辆破旧的马车出行。
雇主来了!
李宣麻利穿好衣服,整理了一下仪容出了房间。
只见门口停了两辆阔气的马车,还有不少身穿武士服的随从。
铁匠爹依旧在院里用斧头劈柴,对那些站在院外的人视若无睹。
李宣一眼就看到了两个熟人。
一个是络腮胡,另一个是石板镇最大的官牛千户。
他知道很快会有雇主上门谈进山采药的事宜。
毕竟这些年他在跑山人行当积攒了名气。
那些外地客商都不傻,他们找跑山人前自然会提前打听一番。
“李兄弟,快把门开一下,别怠慢了贵客。”
络腮胡一边喊,一边对他使眼色。
能让牛千户亲自过来的人,肯定身份非常尊贵。
李宣也没刻意摆架子,他打开门后,随手又关了起来。
他历来不喜欢在家里谈进山的事,何况这次会涉及到离开石板镇。
“草民,见过牛大人。”
牛千户一脸不悦的摆了摆手,扭头又换了一副笑脸,态度恭敬道:
“曹大人,这就是我提过的李宣。”
“别看他年纪小,在跑山行当里可是老资格。”
“有他进山带路,您这次必定能满载而归。”
那位曹大人相貌堂堂,虽未穿官服,却带着逼人的官威。
先把李宣打量了一番,然后操着京都口音道:
“既然是牛千户介绍的人,那就你吧!”
“收拾一下东西跟我们走,采到冰莲按市场最高价给你酬金。”
李宣明白在这个贵人眼里,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不是要进山采冰莲,他可能连开口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他紧闭嘴唇,没做回应,而是把目光投向后面那辆马车。
只见马车上下来一个姿态万千的少女,旁边还跟着一个儒雅的老者。
起初李宣以为两辆马车是一路人。
看到少女的反应后,他猜想这是两股势力。
既然是两股势力,他就有了更大的谈判空间。
那少女迈着莲步缓缓走来,面含微笑道:
“玉涵见过曹大人,没想到咱们在此地也能遇见。”
那位曹大人,拱手还礼道:
“萧姑娘女中豪杰,曹某离京前就听说姑娘要赶往石板镇。”
“姑娘也是来寻跑山人的吧!”
“牛千户对此地较为熟悉,若需要帮助,可以拜托他为你介绍一个有经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