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忠海好奇,就问何雨柱。
“柱子,那你现在算是哪一阶流的手艺?”
这问题大家就都关注得很了,大家现在都知道何雨柱的手艺不差。
何雨柱挠头笑了笑,自己算低阶一流层次,算高中低三阶的低阶,七流水平,还不到中阶。
这事自己可不能老实说,于是就往低了说。
“我算是低阶二流,有师承,就是对材料和调料学得不行;目前对火候方面学得还行,所以比野路子的高明一些,但又不够低一流的层次。
我虽然拜师多,但学得多了反而杂乱不精,现在就不敢多学别的了。
专心跟陈师傅学好鲁菜,今后再争取灶,慢慢摸索融会贯通才行;五年能入中阶就不错了,要出师起码十年以。”
大家这样就听明白了,八流啊!
闫大妈就瞪大眼睛了。
“柱子,你那天做菜可看不出来这么低,那种菜也是这八流的手艺?”
何雨柱摇头,对闫大妈解释着说道。
“话不是这样讲的,学厨的学徒,都是一道菜一道菜的反复学习和练习的;一道几道菜能练好,可光会练好几道菜是不够的。
只会几道菜的那种,是野路子,不入流的,勉强也就是个低九流。
得把师傅教的一整个菜系的菜品都学清楚懂了,这才算是入流及格;不然连这第八流的都算不。”
闫埠贵听后就点头不已了。
“柱子不愧是拜了名师学艺的,他这说法很严谨,正统传承的流派才能算入流,学就得学一系流派的,学全面,不然就是不入流,不及格。
这名师传承跟读书的一样,不全面及格的不算及格。
这个跟读书一样,小学语文和数学两科,要学就得全面学好才算;语文考八九十分,数学四五十分,这就是不及格,是毕业不了的。”
这时候谁还不懂呀!
闫埠贵这话就是马后炮,这机灵算是白抖了。
聋老太太就说了:
“孙小子,你去学厨,这灶的机会不多,毕竟你这个陈师傅,好像听你说过徒弟非常的多,轮也难轮得你吧?”
何雨柱点头,叹息一声。
“对,陈师傅本身只有两个入室的徒弟,一个是他大侄子,一个是他亲儿子;另外还有十一个侄子都是当的学徒。
跟我一样,算不得真正的徒弟,就是个学徒,或者说是帮工差不多。
外姓学徒连同我算在内,也有三个,我们都只是能旁听着学,不许问的;所以这灶的事,机会非常少;有也是优先他们陈家的子弟。”
易忠海就说道了,他对这事很懂。
“师傅带学徒,肯定是有亲疏的,陈家的手艺自然留给陈家;你想学得好,这机会不大;能看不能问,这就是原因。
古往今来,手艺一类的事向来多是私密传授自己人,极少外传的。
当师傅的肯定也留一手,多的留几手,不然教会徒弟就饿死师傅,这样的事可没少发生;陈家师傅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这是这个时代和传统的共识,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特别是家族传承这些,绝对是传内不传外,即使是传,那也是留很多手是不教的。
临近一个爱唠叨的妇人就说了句:
“傻柱,你干脆进厂得了呗,安安稳稳拿工资多好呀,这样不安稳的活计难撑得过日子。”
这话题一开,顿时就有不少人应和起来。
“这话就对头咯,这拜师学艺的事,一般来说都得找独门独户的师傅才好些。”
“那是,我年轻的时候,也拜了个师学磨豆腐,结果被当傻子坑了,四年都没教我学成,净把我当劳力使唤着;后来我一生气就不干了,进厂。”
“这话在理呀,要说拜师学艺,千万不能找有这些家族家势的拜师学;人家是不一定真教什么手艺,想学的,还得年年月月的送礼不停。”
“就是,咱们对街的那个柳裁缝,一年到头的收徒弟,一个月就收十个八个的,每月徒弟都得孝敬不断,他呀,净收礼,嘿,都发了不少财呢。”
“那没法子说,教不教的得人家愿意,所以说呀,这学艺拜师的事,最好还是得找亲近关系的亲戚,这样才好说点。”
“还是那句,进厂得了;起码进厂里能安稳点拿工资不是。”
“屁事不想,进厂,傻柱他年龄不够呀。”
“不够吗?”
“我算了算,他十月份才满十六呢!”
“嘶,我以为去年就十六岁了。”
“十六也得进得了才好说,进厂去得有人要才行,而且他进厂除了能当学徒工还是干啥?学徒工有钱没钱的,这个可不好说,没钱,今后他跟他妹妹喝西北方啊!”
“那就找一份餐馆厨房的工作,能赚钱,也能灶练手艺,一举两得啊!”
“工作现在可不好找,得能找得到才行,人家一看他傻柱这年岁的毛头小子,谁请他做菜呀?万一弄不好不得砸招牌,还得亏本,影响店铺的声誉,生意就没法子做了。”
“好家伙,你们还敢叫他傻柱,小心一会去医院检查……”
这话威力就大了,顿时大家就多少讪笑着,低头不说话了。
不少人掩嘴笑了,有人更是哈哈大笑。
这一笑,大家伙看着何雨柱也都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何雨柱无奈,一翻白眼就骂道。
“你们得了啊,有啥好笑的,今后都注意着点。”
这事也弄不好,不少人听多了,喊多了,就习惯了。
何雨柱的名字,在这院子里,别说,还真有不少人是说不出来的。
特别是一些年纪不算大的小孩子,他们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很多,傻柱这个外号知道的就多了,嘿,全都知道。
连傻柱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知道的人也不少。
此时,何雨柱发怒大家也就讪讪笑了笑,然后也没太当一回事。
邻居嘛,说说笑笑开开玩笑,叫人外号的很正常;没谁会计较这个事太多。
要说外号,这院子谁没个外号被人叫?
这是时代和环境的特色,也不是说文明不文明的事,而是这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情称呼方式,风俗文化的特点。
叫人外号这事,多数时候是一种习惯意识使然;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恶意的。
说到年龄的问题,这个是真没满十六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