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兴汉 > 第158章 子龙来了(三合一)

第158章 子龙来了(三合一)(2 / 2)

    “许攸此贼,曾密谋废帝,事泄又畏罪潜逃,没想到竟然在袁绍麾下!”

    “曹操逆贼,妄杀名仕祸乱兖徐,袁绍竟然也敢招之麾下!”

    “坊间曾有言:袁绍树党营私有不臣心。臣本不信,如今看来,坊间流言不假!”

“袁术都敢僭越称帝,袁绍又岂会安分守己?这等不臣贼子,就该被问罪!”

    “臣请陛下问罪袁绍,责其窝藏叛贼。”

    “臣请陛下降诏,让袁绍自降三级以表忠心。”

    “臣请陛下发兵讨伐袁绍,以彰显朝廷威严。”

    “.....”

    虽然这文武公卿中对郑牧不满的公卿不少,但真正想让郑牧死的公卿却是不多,大部分公卿更希望郑牧能克己奉公接受朝廷公卿的正确引导,不要恃武而骄不要怠慢诸公。

    就比如杨彪的想法就是:郑牧负责打仗但要听杨彪儿的话,若能拜在杨彪门下就皆大欢喜了。

    而如今,袁绍却让许攸和曹操这两个在逃犯南下杀郑牧,野心太明显了!

    不论是司徒陈纪、太尉杨彪、司空赵温、尚书令荀攸,还是其余公卿,如今并不希望袁绍再来破坏朝廷的现状。

    就如同众公卿反对迁都南阳一样,利益都分配好了,谁来都会抢夺利益!

    尤其是身份名望相对低的公卿的更不情愿,来的人多了,优先淘汰的就是这群人。

    就比如孔融来了许县,就仗着名望家世抢了少府一职。

    刘协见群情激愤,遂向刘备举目示意。

    刘备综合了群臣的意见和郭嘉简雍私下的意见,提出了两个对策。

    一是遣使去邺城,责袁绍御下不严,令其杀许攸和曹操以表其忠;一是委任臧洪为青州刺史,治理青州诸县。

    第一个对策,众公卿无人反对,但第二个对策就令众公卿多了心思了。

    臧洪当青州刺史,那么这青州刺史府得有贤才能人出任诸从事等大小吏,诸郡县亦需要太守国相长吏。

    这可是举荐族中小辈的好机会!

让族中小辈去地方历练,然后根据政绩调入朝廷中枢,几乎都是世家惯用的玩法了。

    昔日袁绍亦是凭借家世弱冠出任濮阳县长,挣得清正贤能的名声,至于这清正贤能的名声怎么来的,这些朝廷公卿就没有不懂的。

    无家世或家世低微的出任县长,是不可能有清正贤能的名声传到皇帝耳中的,能克己奉公不同流合污都不错了,想干实事没背景可不行。

    杨彪首先表态:“臧子源素有贤名,亦曾治理青州,有臧子源在,定能让青州士民拥护陛下。”

    紧接着,杨彪又道:“臣有子杨修,请任朱虚令。”

    杨修今年二十二岁,弱冠出任县令也只有如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嫡子才有这待遇了。

    想想刘备,三十了才受到陈纪提拔当了个高唐令,而当高唐令的原因也很微妙。

    刘备是从县尉直接提拔为县令的,正常情况是不会如此委任的,能被提拔要么是前任高唐令犯事了要么是前任高唐令因为某种原因跑了。

    再联系刘备刚当高唐令不久黄巾就来破城了,很明显刘备是临危任命。

    杨彪的儿子杨修,却能直接当朱虚令!

    让杨修当朱虚令,这杨彪深思熟虑过的,除了让杨修镀金外,亦是考虑到朱虚县靠近徐州琅琊郡。

    这个位置,不仅不会直面袁绍的兵锋,若遇到危险还能退到徐州境内寻求襄贲城郑牧的庇护。

    若杨修再机灵一些,或许还能跟着郑牧捞些军功,有了政绩有了军功又跟郑牧沾了几分关系,再返回许县,杨彪有信心让杨修去当刘备的前将军府主簿。

    若是寻常士子去当刘备的前将军府主簿,等于是认刘备为主,但杨彪的儿子去当前将军主簿,依旧等于是在镀金。

    杨彪会如此替杨修铺路,就是看中了郑牧和刘备能打善战,镀金升迁的速度更快!

    而有了共事的情谊在,这以后若是遇上个什么意外,杨彪也不担心会跟刘备郑牧彻底交恶而令弘农杨氏遭到灭顶之灾。

    不得不说,能在刘宏、刘宏时期出仕,揭发宦官王甫、屈事董卓、斥责李郭、又东归护主跟郑牧斡旋,还能继续出任太尉的宦海老臣杨彪,这左右逢源的本事是令人惊叹的。

杨彪带头举荐子嗣,部分想要举荐子嗣的公卿亦是不甘落后。

    刘协遂让司徒陈纪负责考核各家子嗣,若真有才能,则与臧洪同往青州。

    在讨论青州刺史及其以下官吏的时候,众人都自动忽略了袁谭的存在。

    直到朝殿上的讨论声变小,少府孔融这才出言问道:“前将军,如今的青州刺史是袁谭,若让臧洪去青州,是否应该先罢免了袁谭的职务?”

    孔融对袁谭是有恨意的,孔融在北海的妻儿都被袁谭俘虏。

    众公卿顿时默不作声,其实早就有人觉察到不对劲了,袁谭还在为何要让臧洪去当青州刺史?

    刘备见孔融提问,遂徐徐解释:“袁谭不会在意的。”

    人都死了,自然不会在意。

    孔融惊疑:“前将军,此事重大,岂能不说清楚?”

    刘备只是在朝堂上说了许攸曹操布计杀郑牧,但只字未提袁谭文丑麴义的事。

    军国大事,不一定非得尽数让朝廷的众公卿知晓,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刘备自有分寸。

    “孔少府,备只能告诉你不用在意袁谭的事,其余之事,请恕备不能相告。”刘备婉拒了孔融的询问。

    孔融微微凛目,又扫了一眼周围的公卿,顿时明白了刘备的顾忌。

    见孔融的询问都被拒绝了,其余公卿也知晓轻重,并不多问。

    待得百官散去,廷议厅只剩下刘协、陈纪、杨彪、赵温、荀攸、刘备,以及一直驻足未走的孔融。

    孔融再问:“前将军,方才人多耳杂你不便详说,现在可否能告诉孔某,袁谭不会在意是什么意思?孔某妻儿皆被袁谭俘虏,若不问个明白,孔某难以心安。”

    孔融的语气多了愤恨,任谁妻儿被俘虏也不可能熟视无睹。

    在出任少府后,孔融曾遣人去与袁谭交涉,但袁谭未给出答复。

这个结果让孔融心哀,袁谭不肯释放妻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妻儿已死!

    刘备看了一眼荀攸,暗暗一叹。

    不提袁谭,刘备是顾及荀攸的想法,毕竟这次除了袁谭还有荀谌和荀彧也死了,然而今日不给孔融一个答复刘备也难以妥善的解决此事。

    良久。

    刘备长长的呼了一口气,道出了袁谭被杀的原委:“荀谌与袁谭联合,欲趁着许攸和曹操布计杀子武的机会,将昌邑屯田的荀彧等人带回河北。子武得知此事,遂伏击了袁谭,将袁谭荀谌荀彧等人尽数射杀。”

    不苟言辞的荀攸,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险些昏倒:“友若叔父和文若叔父,都死了?”

    孔融目瞪口呆。

    虽然早知道郑牧杀伐果断,但听到袁谭荀谌荀彧皆被射杀,这脑子一时之间也有些转不过弯来。

    陈纪、杨彪、赵温亦是心惊不已!

    杨彪以为刘备让臧洪当青州刺史的对策,是想借着许攸曹操布计杀郑牧这事做文章来逼袁绍势力退出青州。

    却不曾想郑牧做得更绝,直接杀了袁谭然后举荐臧洪!

    “此子心思诡异难测,得让德祖小心谨慎了。”杨彪的内心又多了几分忌惮。

    这要换个人,最多是生擒袁谭荀谌荀彧,然后跟袁绍谈条件,哪有直接杀了的!

    忽然间,孔融放声大笑:“杀得好!杀得好!袁谭贼子,擅自兴兵北海,致使北海贤士和孔某妻儿皆受屠戮,如今被射杀,大快人心啊!”

    杨彪暗暗有些鄙视,郑牧在汝南抄家杀袁氏门生的时候,孔融还弹劾了郑牧希望收回郑牧的假节权。

    结果郑牧杀了袁谭,孔融又拍手称快,这涉及到自身仇怨的时候就用双重标准,德行也够差的。

    刘备未理会孔融,而是近前向荀攸行了一礼:“尚书令,子武未料到荀彧也会跟着袁谭回河北。恰逢子武又被许攸曹操布杀计,不仅丹阳锐士损失严重,子武也差点被杀,激愤中难免会有失分寸。”

“备在此,代子武向尚书令致歉。”

    虽然这事是荀谌荀彧自己寻死,但刘备要安抚荀攸就不能跟荀攸讲得太直白。

    若直接给荀攸说:荀谌荀彧寻死才被射杀,你荀攸若有不满也得憋着。以荀攸外柔内刚的脾气估计当场就得跟刘备动武,敢密谋刺杀董卓的人自然也是不缺乏勇气的。

    见刘备如此,荀攸内心不由暗暗叹息。

    荀攸是知兵的,刘备的说辞漏洞百出,一看就是在刻意的揽错。能将袁谭荀谌荀彧等人尽数射杀,郑牧必然是仔细部署过的。

    可荀攸也无法去责怪郑牧,荀彧要回河北显然是要继续跟着曹操,这绝对是郑牧无法容忍的!

    与其说是有失分寸,倒不如说是郑牧对荀彧起了必杀之心。

    然而理解归理解,荀攸的心中亦是颇为难受。

    颍川荀氏历遭战乱,人丁本就不多了,如今荀谌荀彧也死了,这族中年轻一辈中能挑大梁的也只有荀攸了,其余族人虽然有才学但比起荀谌荀彧却是天差地别。

    荀攸扶起刘备,肃容道:“前将军无需如此,友若叔父和文若叔父误投庸主,如今虽然身死,总好过来日背上叛逆之名,令荀氏蒙羞。”

    荀攸心中哀伤,并未久留,遂托辞身体不适离开了廷议厅。

    孔融、杨彪、赵温亦是相继离去。

    陈纪走在最后:“玄德,公达并非器量狭隘之人,只是因为荀谌荀彧身死偶感不适,切勿往心里去。”

    待得陈纪也离开,一直未开口的刘协顿生不满:“孔少府平日里总是引经据典的教朕怎么当皇帝,今日行事却如此莽撞非逼皇叔道出详情。袁谭怎么没将孔少府杀了,朕也好追封他的忠勇不屈。”

    孔融弹劾郑牧的事就让刘协很不满了,这假节是刘协给郑牧的特权,就是要告诉所有人,郑牧的任何行事是得到刘协承认的。

    结果孔融总是喋喋不休的认为刘协“不会当皇帝”、“纵容武将行假节权会令世人寒心”、“郑牧会恃宠而骄”、“十常侍就是前车之鉴”,今日更是以言相逼刘备非得盘根问底。

    “陛下,孔少府有丧妻丧子之痛,偶有失态也是情有可原的。”刘备还念着昔日救北海时孔融的几分情谊,委婉的表达了对孔融的态度。

    在刘备的劝说下,刘协怒气渐消:“皇叔,今日朕不想读书,可否陪朕出城狩猎?不用通知其他人,就朕与皇叔同行。”

刘备犯难,劝谏道:“陛下,许县虽然安稳,但难免也会有疏漏的宵小。倘若冒犯了陛下,这许县大小官吏都得因此而受累。”

    刘协有些委屈:“冠军将军在的时候,也曾偷偷带朕出城狩猎的。”

    刘备捂了捂额头,看着眼前的少年皇帝,既有无奈亦有不忍,遂道:“陛下可以不带别人,但光禄勋得带上。”

    作为能给刘协挡箭的忠臣义士,光禄勋沮俊在刘协心中亦有不小的地位。

    刘协见刘备同意,顿时开怀笑道:“朕这就去换身便服,然后跟皇叔出城。”

    刘备摇头:“陛下得穿甲戴胄,背弓跨刀。若子武在,必然也会如此要求陛下。”

    刘协的眼皮顿时一跨:“皇叔,只是出城狩猎,这甲胄可否卸去?”

    刘备再次摇头:“若陛下不肯穿甲戴胄,臣是断然不会带陛下私自出城的。”

    刘协叹气,只能穿上郑牧寻良将给刘协打造的甲胄。

    这甲胄颇重,刘协平日里都不敢穿戴太久,每次出城狩猎回来,刘协都得缓好几天才能恢复。

    甲胄有面盔,若刘备和沮俊不说,谁也不知道刘协会穿甲戴胄的出城。

    到了城外,刘协如同出笼的金丝雀一般变得雀跃。

    当皇帝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尤其是要勤政的皇帝更不轻松。

    一开始刘协还能勤勉,但时间一久,刘协就有些受不住了。

    倒不是刘协想偷懒不理政务,而是这工作量不是刘协一个少年皇帝能承受得了的。

    除了政务,刘协平日里还得习文练武,这时间都被安排得紧紧的。

    能出城狩猎,是刘协唯一能喘口气的时间了。

刘备已经尽可能的在替刘协分担政务了,但刘备并未深入研究过政务的体系及流程设置难以进行改良,陈纪杨彪等人又沿用的是老一套习惯。

    只要皇帝勤勉政务就避免不了劳累。

    荀攸想举荐荀彧,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的,有王佐之才美誉的荀彧对政务体系及流程设置颇为精通。

    王佐,其实就是一群能让政务有条不紊减轻帝王负担但又不会耽误政务及时性和准确性的一类人。

    若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是不配用王佐之才称呼的。

    计策再好,战略再妙,倘若当帝王的人每天累成狗,又如何能有闲暇的心思去考虑其他事?

    刘备陪着刘协在城外“疯”了半日,直到黄昏城门关闭前才返回许县。

    虽然有些不尽兴,但刘协还是压下了狩猎玩耍的欲望。

    将刘协送回寝宫,刘备这才返回前将军府给关羽和郑牧写信。

    刚准备提笔,田豫自外而入,语气颇为兴奋:“将军,有故人求访。”

    刘备抬头见田豫眉宇间那掩饰不住喜悦,遂有些好奇:“何处的故人?”

    田豫笑道:“北方来的!”

    北方?

    刘备面色一喜,遂起身问道:“莫非是子龙来了?”

    能让田豫如此激动的刘备故人且又来自北方,刘备心中唯有这一个猜测!

    田豫大笑,侧身向门外而道:“子龙兄,田某早说了,将军可是日盼夜盼,就盼着你来呢。”

    刘备的喜色更甚,遂往门外而走。

    刚走两步,一个身材魁梧容貌不俗的白袍甲士健步而入,见到刘备跪地拱手就拜:“云,终见得使君!”

刘备连忙近前扶起赵云,语气也难免激动:“自幽州一别,子龙音讯全无,备来到许都后,亦遣人去寻子龙,却一直未有结果。今日见得子龙,备心愿足矣!”

    赵云同样激动不已:“云自回常山守孝,袁绍屡屡遣人来召云;云不喜袁绍为人,屡辞不受。云本想南下寻使君,但又恐惹恼了袁绍,令兄嫂侄儿受难,故而一直迟疑不决。冀州从事牵招得知此事,助云安顿了兄嫂侄儿,云这才寻得机会南下。”

    刘备心中凛然。

    曾与牵招为刎颈之交,如今虽然各在一方,但这情谊并未因此而减少。

    “子经为何不与子龙南下?”刘备亦希望牵招也能来许县。

    赵云叹道:“牵从事说,袁绍对其有知遇之恩,不忍相弃。”

    这就是袁绍跟袁术的差别了,袁术是巴不得将依附的贤士都撵走,袁绍则是能聚人。

    即便知道牵招跟刘备的关系,袁绍依旧敢用牵招为从事。

    心中略有遗憾,但赵云南下亦让刘备十分的欣喜,刘备急令人准备酒宴,又让人准备沐浴之物,要替赵云接风洗尘。

    赵云亦不推脱,趁着酒宴准备的期间去沐浴更衣换了身常服,这才来与刘备对酌。

    叙旧一阵,刘备问及赵云今后的打算:“子龙是准备留在许县,还是去地方镇守?”

    赵云不假思索:“不论是留在许县还是去地方镇守,云皆听使君安排。”

    刘备大喜:“若有子龙相助,备无忧了。如今青州刺史袁谭已死,朝中正商议让兖州别驾臧洪出任青州刺史,亦有公卿子嗣会去青州任长吏。”

    “然而臧洪虽然善民政却不善武事,云长驻兵兖州,益德又驻兵下邳,备正愁不知该委任谁去青州统兵。”

    “如今子龙既来,可出任骑都尉,协助臧洪内除贼寇外御袁绍,备会让国让助你一臂之力。”

    赵云慨然道:“使君既有令,云就随国让同往青州!”

    刘备微微肃容,又将袁谭被杀的事简要的给赵云阐述,遂又提醒道:“子龙,若去青州驻兵,必然会跟袁绍有冲突,你需小心谨慎。若有不决事,可遣人去襄贲城寻冠军将军郑子武,子武有陛下赋予的假节权,军事调动可以不通过尚书台。”

赵云心有疑惑:“云在河北的时候,曾听闻使君跟冠军将军不合,不知使君跟冠军将军能否互托生死?”

    刘备冷哼:“原来在河北,备跟子武竟然也有不合的流言吗?也不知道是谁在故弄玄虚,欲离间备跟子武的交情。子龙放心,备与子武乃是患难之交,子武长子与备长女早已缔结亲事。备在许县,亦是子武担心朝中有人会谗言天子,故而一人主政一人主军。”

    赵云心中遂有了判断:“云明白了。云有一友,名为夏侯兰,颇晓军律,愿请为军正。”

    刘备笑道:“既然是子龙好友,那便让其与子龙同行。”

    赵云的到来,让刘备心情大悦。

    翌日。

    刘备在给关羽和郑牧的书信中,添了对赵云的安排,即刻遣人送往濮阳和襄贲城。

    刘协亦遣天使前往濮阳宣旨,调臧洪入青州主持大局。

    ......

    邺城。

    先一步返回的文丑,为了避免许攸推卸责任,遂将东平国战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袁绍。

    文丑都不需要添油加醋,只要据实相告就能明确责任的划分。

    毕竟袁谭荀谌等人会死、数千兵马尽丧,皆是许攸判断失误而非文丑不听命令轻敌冒进。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许子远犯蠢,孟德怎也会跟着犯蠢?”

    袁绍心中那个气啊。

    兵马折损是小事,袁谭死了才是大事!

    虽然袁绍内定了袁尚才是继承人,但在袁绍心中,袁谭袁熙和高干是要辅佐袁尚的。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自家兄弟必然是能相互扶持的。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青州,几乎都是袁谭打下来的,袁谭若是死了谁能去执掌青州?

    文丑没有多言。

    袁绍跟许攸曹操之间的故交情谊,不是文丑能谗言的。

    虽然文丑很瞧不起许攸,但又想到郑牧那摆明了的离间计,强行按捺住了心中的不满。

    “文将军,你这次辛苦了。不用在意兵败,这非你的过错,先下去休憩吧。”袁绍安抚眼前的战将,虽然文丑兵败了,但文丑还是袁绍最信赖的大将。

    待文丑退下,袁绍又遣人召郭图、逢纪、辛评和辛毗议事。

    袁绍未召见田丰沮授和审配,这三人对许攸有旧怨,若是知道许攸的布计又失败了,必然会在袁绍耳边弹劾许攸。

    袁绍不想听这些废话!

最新小说: 觉醒成为吸血鬼的我开启新生活 重生之出人头地 军婚撩人 大夏龙帅 重生1979,老婆让我接盘 综影视之大佬总是黑化 洪荒降临现实,我提前夺取东皇钟 重回1958 绝世龙婿 高武:瞎眼十年,开局藤虎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