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兴汉 > 第158章 子龙来了(三合一)

第158章 子龙来了(三合一)(1 / 2)

曹操不欲跟郑牧争战,遂下令关闭寨门借助仓亭津地利的优势固寨坚守。

    “郑牧诡诈,不可能真的让我等如此简单的就退回北岸。”曹操细眼凌厉,不敢去相信郑牧的任何说辞。

    连袁谭都敢杀的人,会给袁绍台阶?

    事出反常,必有缘故。

    更何况,这话出自一向诡诈的郑牧口中,就更难让曹操相信了。

    许攸亦是蹙眉:“郑牧无攻寨军械,亦或许是在拖延时间。”

    “麴义已死,我等已无继续留在仓亭津的理由了,若继续强留此地,郑牧必会攻寨。”

    “孟德,退兵吧!”

    曹操凝神细思:“曹某亦有退兵想法,只是郑牧真的会让我等从容退兵吗?”

    身后就是黄河,这几千兵马要退回北岸是需要时间的。

    想到曾经被郑牧两次截留钱粮,曹操脑中忽然浮现一个猜测:郑子武这厮,莫非是看上曹某的战马了?

    如曹操猜测,郑牧选择不攻寨,目的就是为了曹操的这两千余匹战马。

    兵法中有半渡而击的说法,意思便是趁着敌军渡过河的兵马不多立足未稳的时候发动攻击,可以取得奇效。

    郑牧等的亦是这个机会!

    曹操现在还有两千余骑,若是强行攻寨折损必然不小,可若趁着曹操渡河的期间攻寨,难度就小多了。

    来了就想走,那也太小觑郑牧了!

    “不知这次,曹操肯留下多少战马当诱饵。”郑牧眯着眼在心中盘算得失。

    在无攻寨军械的前提下想杀据寨而守的曹操是很困难的;困兽犹斗,即便郑牧赢了也得付出不小代价。

相对而言,郑牧更在意能自曹操处缴获多少战马!

    有了战马,才能组建骑兵!

    虽说郑牧在致力于研制克制骑兵的军械,但骑兵的组建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太单一的兵种是很容易遭到克制的,唯有步骑车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营寨中。

    深思熟虑的曹操,决定留下一千匹战马为诱饵,令夏侯惇带着夏侯渊先撤回北岸。

    然而曹操也不是个善茬,即便拿这一千匹战马当诱饵,亦是暗藏诡计。

    待得夜幕降临,一千战马的尾巴上尽皆缚苇灌油,以火点燃。

    曹操又令大开寨门,以火驱赶,受惊的战马纷纷冲出寨门,往郑牧的营地冲撞。

    趁着战马乱窜的机会,曹操又下令全军趁夜渡河。

    曹操诡诈,郑牧同样诡诈。

    被战马冲撞的营地就一个空营,曹操不相信郑牧会如此好心,郑牧同样不相信曹操会坐以待毙。

    当曹操的“火马阵”出现时,郑牧和关羽就分头杀向了曹操的仓亭津大寨。

    郑牧对战场战机的把握太准了!

    此时的曹操,渡河才刚刚开始,粮草战马都未来得及全部装船。

    “事急,曹公速速渡河!”史涣大呼,将还在愣神的曹操拉扯上了大船。

    “曹公速走,末将断后。”乐进亦是大呼,亲率敢战士守住渡口,掩护众人登船。

火马阵未能奏效,曹操心中大恨,只能无奈的登船。

    本想在临走前恶心郑牧,却不曾想郑牧亦摆了一个空营迷惑曹操。

    “郑子武,曹某还会再回来的!”看着渐远的仓亭津,曹操恨恨而道。

    乐进见曹操离开,遂也登上小船仓皇而去。

    郑牧与关羽赶到岸边,见曹操走远,关羽颇为遗憾:“曹贼狡诈,让这厮逃了!”

    郑牧却是冷笑,令众军士齐声大喊:“谢曹阿瞒赠马!”

    听着仓亭津传来的齐喊声,“谢曹阿瞒赠马”几个字,字字诛心。

    曹操不由感到喉咙一阵热气翻涌,情绪激荡下,一口鲜血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

    战后。

    郑牧清点了仓亭津的缴获,除了钱粮外,得到战马共计一千八百余匹。

    再加上与曹操原野激战时缴获的部分战马,郑牧自曹操手中得到的战马超过两千匹了。

    虽说其中一部分战马被曹操缚苇灌油给烧伤了,但大部分的战马都还能继续投入使用。

    关羽将战马钱粮都让给了郑牧,身为兖州牧的关羽目前还不差这点钱粮战马。

    虽说是被动应战,但这场反击的胜果却是不小。

    郑牧虽然折损了千余精锐,但却得了两千余匹战马以及五百余先登死士,军力上的折损并不太大。

    除此外,还趁机杀了袁绍的长子袁谭。

    袁谭虽然不被袁绍喜欢,但其身份却是四世三公袁氏嫡子,自带影响力。

    自从袁谭驱逐了公孙瓒设置的青州刺史田楷及北海太守孔融,曜兵海隅,执掌大半个青州后,袁绍麾下有不少文武都是袁谭的支持者。

如今袁谭身死,袁绍欲以三子一甥掌控青冀幽并四州的计划也宣告破灭。

    哪怕袁绍再遣亲信出任青州刺史,其影响力必然会比袁谭弱,在袁绍心中亦是不如袁谭的。

    袁谭不被袁绍喜欢,也只是相对于袁尚而言不被喜欢,但再不喜欢袁谭也比一个外姓人要值得信赖。

    再加上青州还有部分宗贼如管承等皆不服袁绍,袁谭的死等于让袁绍在青州的控制力再次降到了最低!

    若趁机再令臧洪返回青州,以臧洪在青州的影响力足以让袁绍失去对青州大部分县的掌控。

    臧洪离开兖州,关羽对兖州的控制力亦会加强。

    郑牧会果断的杀袁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袁谭的身份和对青州的影响力。

    至于袁绍是否会因此而问罪,郑牧并不担心。

    公孙瓒未灭,黑山贼未灭,身为青州刺史的长子袁谭又死,袁绍面临的内忧外患可不少。

    这个时候南下问罪最多是跟朝中公卿扯皮,郑牧料袁绍不敢真的倾尽全力用兵。

    除此外,荀彧荀谌等人的身死,亦是对袁绍曹操的不小打击。

    虽然郑牧是被算计的一方,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郑牧大获全胜。

    在与郑牧仔细商议细节后,关羽遂遣人将战况快马加鞭的送往许县刘备处。

    郑牧则是带着兵马返回襄贲城,新得了战马和先登士,郑牧得花时间整军才能将先登士融入丹阳锐士中。

    先登士的营号是不能再存在的,加入了丹阳锐士,以后就只能以丹阳锐士自称。

    刘义及众军校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逐渐接受了丹阳锐士的新身份。

    麴义都已经死了,又何必再去眷念过去。

......

    许县。

    得到关羽战报的刘备,立即召来了简雍和郭嘉商议。

    对于郑牧而言,这一战解决了不少的麻烦又得了不少的好处;但对于刘备而言,这一战死的袁谭荀彧荀谌等人,会平添许多的麻烦。

    不仅仅要应对袁绍,还要应对许县颍川士族尤其是荀氏及荀氏故交。

    刘备是了解郭嘉的,不论是曹操最初的军师戏志才还是荀彧都是郭嘉的好友,而这两个好友都死在了郑牧手中。

    刘备并未因此而避开郭嘉,反而让关羽将战报第一时间让郭嘉知晓。

    得知荀彧荀谌身死,郭嘉心中说没有悲戚是不可能的。

    昔日的好友戏志才和荀彧相继死去,郭嘉的心中有哀伤亦有叹息。

    戏志才的死是各为其主,郭嘉还不至于心气狭隘到去迁怒郑牧。

    在处理范县被擒的荀彧等人时,郑牧让荀彧等人屯田的时候就已经刀下留情了,

    若荀彧继续安分守己的屯田,郑牧是不会去杀荀彧的。

    原本郭嘉还准备等大势定了向刘备举荐荀彧,却不曾想如今天人永隔再无举荐机会。

    郭嘉不恨郑牧但却心恨许攸和曹操,若非许攸和曹操忽然南下,荀彧又岂会北上?

    心中有恨意的郭嘉,语气自然也较之寻常有了变化:“袁绍借剿灭乱贼麴义的名义意图诛杀冠军将军,若不遣使责问,岂非显得朝廷怕了袁绍?刘公可即刻上奏天子,责其诛杀许攸和曹操,以儆效尤!”

    刘备见郭嘉不提郑牧而是重点提了许攸和曹操,暗暗松了一口气。

    自兴平元年与郑牧相识且从最初互称官职到如今兄弟相称,刘备跟郑牧是一路互助共患难过来的。

    郭嘉是继诸葛瑾后第二个正式认刘备为主的名仕,自下邳退袁术开始替刘备出谋画策颇多。

刘备不希望郑牧和郭嘉会因为荀彧的死而有隔阂和仇怨,否则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就难以一碗水端平了。

    所幸郭嘉的器量非常人能比,并未因此而憎恨郑牧,而是归罪于挑事者曹操和许攸。

    简雍亦道:“子武建议,可令臧洪出任青州刺史。雍以为这是个好机会。”

    “臧洪在青州颇有威望,又因袁绍不救张邈而与袁绍离心。如今袁谭已死,袁绍失去了对青州的掌控,若以臧洪为青州刺史,朝中公卿必无人反对。”

    刘备沉思一阵,道:“袁绍对青州势在必得,若以臧洪为青州刺史,袁绍必会遣将而攻,我等如今并无与袁绍抗衡的绝对实力。”

    郭嘉则道:“刘公勿虑!冠军将军驻兵襄贲城,必有争抢青州的想法。袁绍若遣将攻打青州,冠军将军必会趁机进兵。天子在许县,大势在天子,袁绍若不攻青州则罢,若攻青州则冠军将军师出有名,又何惧袁绍?”

    这就是奉天子的好处了,大义始终在刘协。

    而挟天子的弊端就在于:挟天子的人会被冠以“国贼”的名义,谁都能打着除贼的名义举旗。

    如今在朝廷录尚书事的司徒是有三君美誉的陈纪,共同摄政平尚书事除了冠军将军郑牧和前将军刘备外,是名望不低的太尉杨彪、司空赵温和尚书令荀攸。

    刘备和郑牧都未有把持朝政的过分行径,真要说谁把持朝政,怎么也得将录尚书事的陈纪拿来说事。

    而以陈纪的名望和德行,说陈纪把持朝政那不是在自讨没趣吗?

    陈纪不是王允这等掌权就独断专行的,其德行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更重要的是,刘协是有亲政权的!

    在诛杀袁术后,刘协不仅得到了传国玉玺,更有郑牧刻意营造的武帝谶言来捍卫其帝位的正统。

    这也是为何袁绍会同意许攸用计除掉郑牧的原因,以刘协刘备郑牧贾诩为代表的天子阵营势力已成,又有陈纪杨彪赵温荀攸为代表的朝廷世家阵营辅佐刘协,其威势已经不亚于新莽后期的光武帝了。

    而在天子阵营中,郑牧是核心。

    郑牧有救驾大功,深受刘协信任;与刘备兄弟相称,既有患难之情又是儿女姻亲;跟贾诩亦是忘年之交。

亦可以说,刘备和贾诩能得刘协信任,郑牧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面对陈纪杨彪赵温荀攸为代表的朝廷世家阵营时,郑牧亦是最不循规蹈矩的一个。

    刘协和刘备不敢做的,郑牧敢做!

    刘协和刘备不敢杀的,郑牧敢杀!

    就如同袁绍的长子袁谭,若换做刘备在东平国,必然会考虑杀了袁谭的影响而采取软禁或释放等柔和手段,但郑牧却是选择直接杀了!

    刘备仔细斟酌郭嘉和简雍的提议,并未立即给出结论。

    如今的刘备贵为前将军、大司农、兼领徐州牧平尚书事,已经不是昔日那个怒鞭督邮的冒失青年了,很多的事,不是对就做不对就不做,需要权衡利弊的因素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怒鞭督邮的确很顺刘备心,但结果却是刘备弃官而逃,征讨黄巾的功劳化为乌有。

    刘备必须深思熟虑,仔细的思考问罪袁绍及让臧洪出任青州刺史的利弊。

    思索良久,刘备决定先去私下见刘协。

    朝廷诸事并非刘备一人做主,陈纪杨彪赵温荀攸亦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刘备得先跟刘协通气,听听刘协的真实想法并据此而制定对策。

    时间如白驹过隙,如今已经是建安二年七月,刘协来到许县已经过去一年六个月了。

    昔日饱受欺辱的刘协,如今走出了泥垢污秽中,逐渐的恢复了昔日北邙山直面董卓时的胆气和聪慧。

    刘备在长居许县后,亦时常入宫教刘协练剑,君臣间的情谊亦是越来越深厚。

    刘备如今三十六了,尚未有子嗣;而刘协则是父母长兄皆早逝,除了有个同样年幼的万年公主外,已无至亲。

    少年慕强,尤其是曾经在黑暗中挣扎哭泣的少年更有慕强之心,奢求能有一个长辈站在身边壮胆气。

    年少为帝往往最难。

刘协如此,刘协的父亲刘宏亦如此。

    刘宏不是桓帝亲子,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一岁。

    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宗室子弟忽然被抬上帝位,群臣的用意可想而知:因为刘宏容易被掌控故而才能被拥立为帝!

    桓帝刘志亦是十四岁就被拥立为帝。

    虽说桓灵二帝期间宦官权力大增,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刘志和刘宏都是少年继位,不想当傀儡就只能重用宦官。

    然而,刘志和刘宏又都短命,一个活了三十六,一个活了三十三。

    固然有醉心享乐的原因在,亦有少年愁国事的原因在。

    刘协是幸运的。

    因为郑牧的出现,刘协脱离李傕郭汜的掌控后未再遇到曹操。

    郑牧的雷戾手段,让刘协不用培植宦官来对付群臣。

    前将军刘备仁德有义,司徒陈纪德比君子,冠军将军郑牧用兵常胜,司隶校尉贾诩威震关中。

    虽然朝中依旧不乏野心之辈,但比起刘志和刘宏,刘协毫无疑问更幸运!

    刘协得知刘备到来,喜悦油然而生,快步出门迎接刘备:“门外炎热,皇叔快入内纳凉。”

    刘备眉头一蹙:“陛下,且不可如此称呼,臣岂能僭越?”

    刘协双眸炯炯:“殿上遵纲常需守君臣尊卑,殿下议族谱当论叔侄情分,谁敢说皇叔僭越?”

    刘备顿时愣住,很快又释然了,刘协此刻表现出来的亲近不似作伪更似亲情流露。

    寒暄一阵,刘备将关羽送来的战报递给刘协,述明来意。

刘协扫了一眼战报,眉宇中多了几分恼意:“袁绍竟敢跟曹贼为伍,布计杀朕的冠军将军!袁贼果然沆瀣一气,前有袁术后有袁绍,都是忤逆篡国的贼子!”

    刘协不在乎袁谭荀彧等人的死,一群不相干的人死了就死了,刘协在乎的是袁绍竟然想杀郑牧!

    若无郑牧,就无如今的刘协,布计杀郑牧就等于断刘协的臂膀,刘协又如何能忍?

    如今十七岁的刘协,还未有太深的城府,在刘备面前亦无伪装的想法,故而在表达意见时几乎是不加掩饰的真情流露。

    布计杀郑牧,那就是国贼!

    “皇叔,朕若要讨伐袁绍,现在可是时机?”刘协的双眸有些赤红。

    刘备摇头:“袁绍树党颇多,又广收人心,非袁术能比。以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定袁绍的罪,若强行讨伐袁绍,或会令袁绍与刘表和孙策结盟。”

    刘协不由忿忿:“朕昔日以为刘表是宗室俊杰,故而让其执掌荆州,却不曾想刘表亦非忠臣,只想如昔日刘焉一般割据一方。”

    “倘若蜀中的刘璋和荆州的刘表能如皇叔一般立志于匡扶汉室,又岂会让袁绍猖狂!”

    若能合关东众士、南州诸兵,再让郑牧统兵,刘协笃信能一战定乾坤。

    但可惜,刘协的想法注定太理想,若刘璋刘表孙策真的能听从号令,哪还有袁绍什么事?

    刘备宽慰道:“陛下且忍一时之气,子武提议让臧洪出任青州刺史,臣亦有此意!与此同时,陛下可降诏问罪袁绍,责其御下不严,令其杀许攸和曹操以表忠心。”

    刘协思索片刻,问道:“朕听闻皇叔的义弟关羽和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如今关羽出任兖州牧,不如让张飞出任青州刺史如何?”

    显然,刘协不太信得过臧洪。

    刘备摇头:“益德虽勇,但并无治理州郡的才能。臧洪有贤名,在青州亦素有名望,若以臧洪为青州刺史,朝中公卿必不会反对。”

    刘协以为是让张飞当青州刺史会令朝中公卿不满,顿时面有不渝:“难道皇叔的义弟,还没资格当青州刺史吗?朕下的诏令,朝中公卿还能反对不成?”

    在刘协眼中,张飞肯定是比臧洪更值得信任的。

    刘备再次摇头:“陛下肯信益德是益德的幸事,然而青州诸县,屡遭兵祸,需有能安民者方能担此重任。益德用兵尚可,安民却是差了些。更何况,下邳亦需要大将守备,不可轻调。”

刘协有些闷闷:“皇叔可还有能将能独当一面的?”

    刘备暗暗叹息,能独挡一面的能将,又岂是轻易能寻到的?

    思索间,刘备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张庄毅而严肃的脸,心有挂念:不知子龙如今身在何处。

    刘备跟着公孙瓒的时候,赵云就替刘备掌管骑兵,又因赵云兄丧返乡刘备又南下徐州,如今相别亦有数年了。

    刘备在击破袁术返回许县后,亦曾遣人去河北打探赵云的行踪,但至今尚无消息传回。

    关羽在信中又举荐了高顺,刘备尚未深入了解高顺,自然也不敢轻易启用。

    见刘备不答,刘协也明白刘备现如今亦是缺少能将。

    关羽去了兖州,张飞镇守下邳,刘备身边的能将亦只有陈到和田豫可堪大用。

    然而这许县亦需大将,刘备不可能将大将全都委派出去。

    刘协遂不再坚持己见,同意了刘备的提议令臧洪出任青州刺史。

    虽说袁绍可能会反对,但现在不是考虑袁绍意见的时候。

    青州刺史,袁绍同不同意都得由朝廷委派贤能去担任。

    在与刘备商议后,刘协遂召集群臣商议。

    得知许攸和曹操布计杀郑牧,群臣顿时哗然一片。

最新小说: 国家惊了,神话刚降世你成神了 让你直播讲名著,你说红楼是鬼书 没毕业,我就娶了美女老师 我在风花雪月中等你 绝品天眼 今夜离港 流氓老师 被儿媳赶出家门后,她闪婚了豪门大佬 不原谅!真千金断亲后全家悔断肠 都市之天上掉下百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