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兴汉 > 第147章 袁绍有称帝之心,这不是诽谤!(二合一)

第147章 袁绍有称帝之心,这不是诽谤!(二合一)(1 / 2)

杨彪这老小子,挺能折腾啊!

    郑牧心中冷笑。

    虽然不擅长治理,但郑牧并非是政治白痴,杨彪的想法郑牧也能猜到,让一个人远离权力中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合理的委派到地方。

    司隶校尉是如此,增援下邳亦是如此。

    然而,刘备要从外将步入朝廷中枢,就必须立下大功,这袁术只能由刘备独立击退。

    若郑牧前往增援,刘备的功劳就会被郑牧分走,哪怕最终步入了朝廷中枢也难以挺直腰杆做事。

    郑牧对朝廷公卿间的权谋争斗不感兴趣,若留在朝廷中枢整天与公卿们斗来斗去的,郑牧也就没精力去练兵征战了。

    刘备,是必须要待在朝廷中枢的!

    唯有如此,郑牧才不会在征战的关键时刻还要返回朝廷中枢处理叛逆。

    军谋跟政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顾得了军就顾不了政,顾得了政就顾不了军。

    虽说在明面上,以刘协、刘备、郑牧为主的势力,其势力范围囊括了徐州、豫州、兖州、司州;但实际上,这四州尚有大量的内忧外患未解决。

    且不说正在进攻徐州的袁术以及河北虎视眈眈的袁绍,光就汝南一带,袁氏的门生宾客分布于诸县,结邬堡自守的壁垒就不下二十个。

    兖州诸县,有哪些县的官吏还心系张邈吕布曹操,亦不得而知。

    郑牧需要以军威震慑诸县,同时让刘备协助刘协施恩于诸县,才有可能让徐州、豫州、兖州和司州诸县的官吏士民百姓真心拥护根基不稳的许县朝廷。

    要增援下邳抢刘备的功劳,除非袁术吃了大力丸,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得刘备节节败退。

    有这闲暇时间,郑牧还不如采纳贾诩的意见,以冠军将军、襄贲县侯、领颍川太守、平尚书事的身份和权力招募擅长军械能工巧匠。

    “太尉可有兵马?”郑牧不答反问,脸上洋溢和煦的笑意。

    杨彪蹙眉,看见郑牧发笑这心底就忌惮之意:“什么兵马?”

“当然是增援下邳的兵马!”郑牧双手一摊:“牧的步卒如今还在兖州善后,麾下骑卒不足千骑,太尉若不给兵马,牧也有心无力。”

    杨彪气结,老夫哪来的兵马?

    汉制,作为最高武职的太尉是不会具体掌武事的,兵马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兵马。

    譬如周勃平定诸吕动乱,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上将军吕产指挥的北军,只能诈称奉皇帝的命令才取得指挥权。

    平日里,太尉除了评定武将的功绩外,其职责更类似于皇帝身边的幕僚。

    而到了桓灵时期,卖官鬻爵盛行,这太尉一职就变得更微妙了。

    刘宏在的时候,这太尉都是可以用来卖钱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更是通过贿赂中常侍以及给刘宏的西园军捐钱一亿万,就当上了太尉。

    而太尉的罢免也是不乏理由,曹嵩当了不到一年的太尉,就因为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于是太尉曹嵩被灵帝罢免。

    三公之一的太尉,只因曹嵩贿赂捐钱就能当上,又因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就被罢免,比起小儿游戏也不遑多让了。

    再后来,董卓乱政,李傕郭汜挟持天子百官,这太尉就更像是个吉祥物了。

    而朝中的权力,早就归了尚书台,故而不论是司徒王允执政还是太尉杨彪执政,都会加个录尚书事,陈纪当了司徒,同样会加个录尚书事。

    郑牧同样知道杨彪这个太尉,在权力和地位上的尴尬,故而故意向杨彪要兵马,这相当于在问和尚要不要理一个杀马特的头型。

    杨彪心中郁结但却不能发作,只是以一贯的言语表情反问郑牧:“冠军将军曾以一千五百骑击败西凉万余步骑,如今虽然不足千骑,但若只是增援刘备,想必以冠军将军的能为,轻而易举。”

    “承蒙夸赞!”郑牧笑着点头:“牧也是如此认为的!区区袁术,冢中枯骨,擒之不难。但用兵之道,贵在出奇制胜,待牧在许县开渠屯田,迷惑袁术。时机到了,牧便引兵顺颍水南下直入寿春,必能生擒袁术!”

    杨彪越听越不对味。

    这口号喊得响亮,不还是一个意思吗?

就两个字:不去!

    正待杨彪准备继续问时,郑牧已经闭目养神,压根不给杨彪反问的机会。

    谁有那闲工夫跟你这整天吃饱了没事干尽想着搞权斗的老小子逞口舌功夫?

    杨彪更是郁结,却也无可奈何。

    待廷议结束,郑牧的精神劲儿又恢复了,当着杨彪的面招呼贾诩:“司隶校尉,垂钓去。”

    “郑子武!”

    饶是杨彪平日里养气功夫炉火纯青,面对郑牧时也忍不住多次破防。

    虽说心中恨不得将郑牧驱逐,但杨彪宦海多年又精于朝廷权谋,这怒气亦是引而不发。

    “若不是还要仰仗郑子武的武勇,老夫又岂会委曲求全?”

    “哼!”

    杨彪倒也没真的想跟郑牧彻底反目,只想约束郑牧让其俯首听命,如此一来既能执掌朝廷权柄又不会因此而缺乏平定诸雄的战将。

    只不过,这想法似乎太天真了些。

    郑牧不管杨彪如何想,炎热的天气,情绪波动太大会更热。

    除郑牧和贾诩外,郑牧麾下的将校或大或小都有升迁,但这些并未由刘协亲自委任,而是以圣旨的方式下达给郑牧再由郑牧去传达。

    如鲁肃为偏将军,许褚为虎威将军,典韦为折冲将军等等。

    两日后。

    贾诩准备前往华阴。

    郑牧亲自送贾诩至城外,同时给了贾诩一份帛书:“文和兄,中原不产马,故而关中之地极为重要。马具的秘密隐瞒不了多久,袁绍一旦得知,必然会大量训练骑兵。”

“对付骑兵最佳的战术就是以骑兵对阵,因此牧需要大量的战马,以及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来组建对阵袁绍的骑兵。”

    “帛书中记载了新式马具的具体打造方法,文和兄可善加运用。”

    六郡良家子的六郡,指的是天水郡、陇西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和西河郡。

    其中,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属于凉州,而上郡和西河属于并州。

    六郡良家子历来是朝廷禁军的最佳选拔地,这些地方出生的良家子,多有善骑射的虎贲之士。

    贾诩亦是收起了往日的散漫。

    虽说相处的时间短暂,但贾诩跟郑牧却颇有知己之感,在受封后,二人就开始平辈论交了。

    真要论年龄,两世为人的郑牧其实也只比贾诩少个几岁,平辈论交并不会让郑牧觉得有不妥的地方。

    郑牧年少,行事却又狠辣老练,亦是跟两世为人加起来近五十年的人生阅历有关。

    真正意义上的“少年老成”!

    “贤弟宽心,此事可放心交给诩。诩虽年近五旬,但也还想再活上二十余年,自然不能让袁绍给讨了好处。”贾诩的语气中有如泰山般沉稳的笃信,亦是头一回如此郑重的承诺。

    其实以贾诩的个性,是不会轻易承诺的,这会让贾诩犯险。

    但郑牧在朝廷廷议上对贾诩的信任和维护,让贾诩对郑牧有了更深的认知。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郑牧懂贾诩!

    而贾诩亦不想郑牧这个锋芒毕露的知己会如霍去病一般光彩耀眼却又英年早逝,故而才会如此郑重的承诺。

    张绣亦是上前与郑牧作别,虽说曾经是战场上生死相搏的敌人,但那个时候张绣和郑牧都是为求生而战,没有对错之分,自然也不存在深仇大恨。

如今张绣的女儿都改姓成了郑氏女,贾诩又跟郑牧成了忘年之交,张绣对郑牧就只有敬畏了。

    “张绣,你跟李傕郭汜以及你的叔父张济不同,希望你能秉持初心,尽心助文和兄平定关中。”因为贾诩的缘故,郑牧对张绣的态度也有了些许转变:“胡车儿及其麾下五百骑,本将已让其先行前往函谷关。但胡车儿不再是你的亲兵,而是司隶校尉麾下讨贼校尉,本将相信,你张绣不会是个心胸狭隘的。”

    郑牧麾下勇将悍卒不少,不缺胡车儿一个,跟着贾诩不仅有更多的立功机会,亦可助贾诩一臂之力。

    张绣虽然有些遗憾,但也不敢违背郑牧的命令。

    郑牧都夸张绣不是个心胸狭隘的了,张绣若还要将胡车儿视为亲卫而不是司隶校尉下的讨贼校尉,那就真不会做人了。

    贾诩没有拒绝郑牧的好意,胡车儿及其麾下五百骑是张绣昔日最精锐的亲卫骑兵,没了胡车儿和这五百骑,张绣的兵马战斗力至少下降一半。

    段煨虽然跟李傕不是一路人,但要震慑段煨始终得有足够的军力。

    “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郑牧目送贾诩及张绣的离开,心中微有感慨。

    有了贾诩坐镇关中,郑牧的战略核心就会放在南北二袁上,不会去过多的关注关中的局势。

    虽说袁术的势力比袁绍弱,但袁术比袁绍更不要脸,对付起来也不容易。

    返回城内。

    郑牧遇到了许久未见的诸葛亮。

    如诸葛亮这样的天才,是一天一个样。

    自诸葛瑾南下将诸葛亮带回来后,诸葛亮就如同人生开了挂一般,除了武力值差劲外,其余的是学什么会什么,更可怕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门门都是优秀。

    如今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已经可以用学富五车、胸有千壑这样的赞美词来形容了。

    诸葛亮来寻郑牧不为别事,而是探得了河北使者团的到来。

    郑牧知道诸葛亮最近在颍川声名鹊起,又以辩才闻名,遂问道:“阿亮莫非想与袁绍的使团辩论?”

    诸葛亮摇头:“与颍川士子辩论,只是亮印证所学,并非有意争名;袁绍的使团中有一人,乃是昔日的泰山太守应劭,水镜先生说此人精善律令,亮有意求访。”

朝廷的书籍大多在战祸中烧毁,其中也包括了朝廷的律令制度等。

    应劭有奇才,在逃去袁绍处,就开始著书,将《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春秋断狱》等二百五十篇旧籍律令删去重复的地方,以简洁的文字重新记述,名为《汉仪》。

    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了替诸葛亮寻法家的书籍可谓是尽心竭力,在打探到应劭在河北袁绍处且又成了这次出使的使者后,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诸葛亮。

    要求访应劭的方式,诸葛亮比司马徽更懂。

    有郑牧这个冠军将军在,诸葛亮犯不着再让司马徽去牵线搭桥,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解决问题,是诸葛亮最常用的思维。

    郑牧微微琢磨。

    作为统兵的武将,而军中又最重律令,郑牧同样是有法学思维的,诸葛亮要求访应劭学习律令,郑牧自然不能拒绝。

    刘备要回朝中,身边必然是需要懂律令的,诸葛亮虽然年幼不能出仕,但亦作为刘备的私人幕僚协助刘备理政。

    理论跟实践相统一,才能悟出更好的政令,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应劭会留在许县的。”郑牧一句话,就决定了应劭的前程。

    虽说应劭是代表袁绍来出使的,但郑牧并未打算让应劭再返回邺城,荀谌向袁绍提议以应劭为使者亦是存了这个想法。

    在应劭留在许县上,不论是袁绍方还是郑牧方,都有不约而同的共识。

    诸葛亮不再多问。

最新小说: 疯狂一晚,病娇财阀爱我入骨 娱乐神豪,开局一个无忧传媒 乡野小村医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副业众多 离婚后,冰山总裁后悔了 官场 金陵春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教女主厚脸皮,可没教她不要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