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在一旁催促道:“还不在前台领路!”
“是是是!”
那匠人点头哈腰的道,尽显卑微。
这一幕却让李恽看得直皱眉。
他和颜悦色的上前道:“不知汝之名为何,家中有几口人……”
那匠人躬身道:“小人叫庞云,大家都唤我庞三……小人家贫娶不起媳妇,是以至今仍然是孤身一人……”
“庞三,你且在前引路!”
“诺!”
众人在庞三的带领下往东面行去。
一行人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却是到了一处露天的矿场。
只见此处地面已然被挖的坑坑洼洼,那些挖开的地方都有黑色的石炭显露在外。
“善…大善!”
李恽满脸都是惊喜之色。
他没有想到此地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一座露天煤矿。
有了这些煤矿,他一直以来设想的一些东西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此处真乃风水宝地也!”
李恽忍不住击掌感叹。
“杨光立即把你手下的兵调一营来此……”
“王虎,尔也派人将汝将作营之人唤来……”
“诺”
王虎与杨光正要离开,李恽又唤住了他俩。
“立即派人传信回灵州,让李达带着他的人赶紧过来,另外将作营所有懂炼铁的匠人也调来……”
“诺!”
王虎答应一声,立即跳上马背与杨光一起返回中受降城。
两人走后,李恽,先是赏赐了庞云,赐给了他一个从九品上的散官,随后带着人在两座矿山周围巡视了一遍。
一边巡视一边思考此地的开发以及防御工作。
傍晚时分,杨光与王虎带着一营唐军和这次跟着王虎一起来到中受降城的将作营工匠来到了矿场。
因为已经是傍晚,在用过饭食之后,李恽就让众人先行扎营休息。
第二日一早,李恽就把将作营的所有人派出去探查周围的矿场情况。
他则带着李宁、赵广汉、高适、杨光几人登上了附近的山头,开始讨论此处防御的问题。
“铁”可是战略物资,铁矿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这防御工作由不得不重视。
几人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一番探查之后最后找了一个拥有泉眼的小山丘。
“诸君,吾等在此筑堡何如?”
李恽向众人询问道
李宁向前走了两步,又回头看了看四周,突然感叹道
“此处与允吾的地形颇有些相似啊!”
李恽被他这么一提醒,仔细看了看周围,也不由发出感叹。
这时赵广汉道,“郎君,此地倒是不错,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也不缺水源,实在是一处好地方!”
“节帅,东面亦有一处好地,何不在那处也筑一墩堡?”这时那杨光竟然也出言建议。
“喔,还有何好地?”
“节帅请随我来!”
在杨光的带领下众人很快到了东面四里外的一处地方。
李恽看了看四周,感觉确实是一处好地方。
“诸君观此处如何?”
众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一个个向李恽告了声罪,先仔细观察周围的地理环境,还有水源等。
大约两刻钟左右,众人才陆续返回。
“郎君此处亦是一个好地方!”首先说话的乃是李宁。
李宁说话后,其余人也是纷纷赞同。
“节帅,李将军所言甚是,此地确实是一善地!”
现在两处地方皆不错,那么到底在何处筑堡呢。
李恽却是在心中思索衡量起来。
良久他终于露出了笑容,此地如此重要,又何必二选一,干脆修筑两处墩堡。
心中计较已定,他才出言征询众人意见。
众人自然选择同意,杨光更是提议干脆修一道高墙把整个矿区给围起来。
在李恽规划中东西两面的两座墩堡皆按照当年在九曲修筑的镇胡堡为标准进行了一些放大。
城墙高度在两丈五左右,宽两步,计划中的墩堡总长度大约三百步,泉水正好在墩堡的中央,墩堡内的则需建造供士卒居住的营房、马厩、仓库、烽燧等建筑。
说是墩堡,其实已经算是一座小城了,而且它的防御力也很强,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
因为在李恽的规划中此地以后就是朔方镇的工业和军事基地。
至于建造材料则因地制宜的以黄土夹杂芦苇作为主要材料。
这其实也是如今建造墩堡烽燧的主要方法。
做好规划,李恽就命杨光征发两千当地人协助修筑墩堡。
杨光接到命令之后,没有犹豫立即回城办理此事。
第二日,他就带着第一批七百余人回到此地,后续之人三天内也会到齐。
“做的不错!”
李恽满意的勉励了他几句,随即就把事情交给他和高适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