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等大智大勇之人?
这等人在隋军中只任一员校尉?
渊泉子游闻言抹了一把脸,他瞬间恢复往日模样,沉声问道:“隋军现在如何?”
有谋士禀报道:“隋军还在渡河,并未休息。”
乙支文德行礼道:“大对卢,隋军获胜却不休整,显然必是畏惧断粮和我军再战,此役我后军退的及时,隋军并未获得补给。现在追击仍是其时,哪怕逼得隋军不得休息也可迫使其亡命而返!”
渊泉子游点了点头,下令道:“自城南调两万军西进,将建制不全的部队凑万人南下防御隋军偏师。立刻再整大军追杀!不求多少斩获,要让隋军时刻不得休息!”
“唯!”
-----------------
“贤弟,贤弟!你立的好大功劳,可真叫为兄嫉妒!”当李昭还归本队,一边骑马一边裹伤时,李世谟已与他并辔而行,李昭的肩膀无奈又受了不少拍打。
看着一脸阳光的李世谟,李昭倒愈发欣赏起这个年轻人来。
很多人其实最怕的一点不是自己不够成功,而是自己的朋友比自己更成功。历史上,类似庞涓孙膑、李斯韩非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可李世谟一开口便说出了自己心中嫉妒,却着实显得磊落通透。虽然其人能力还有待提高,可这份心性确实不差。
李昭对李世谟行了个礼,笑道:“也只是兄长此行被诸位将军要在了身旁,否则这大功……”
“诶!”李世谟蹙眉打断,复又笑道:“你我兄弟莫要这般客套虚伪。实话实说,你这般潜行、穿插、斩将夺旗,某便是听着都像故事,更何谈去做了。
“再者,你这大功非只如此,整个大军萨水之战,不也都在你的谋划之内?
“见贤要思齐,某嫉妒是嫉妒,可贤弟,这一战某的功劳却也不小,今后某也要好好再读兵书,他日立功未必就在贤弟之下!”
李昭和李世谟互相应和着,两个年轻人朝气蓬勃,让李昭心底泛起了久违的热情与放松。
说实话,这些时日里的潜行、穿插,对李昭而言也并不简单。
虽然是他定下的计划,可这计划的全程都是在拿生命在冒险。计划在理论上当然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可没做到的话,这些理论就都是个空罢了。
一路辗转、潜越,他的心理压力比直接杀敌还要沉重。
譬如第一日,刚刚在王仁恭的帮助下脱离与敌军接触,穿过两队高丽军的围堵。李昭指挥众人都换上高丽人的衣裳,队中一个士卒便扛不住压力想要逃跑。
李昭于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逃兵斩杀以示军规。他至今都能回忆起那个逃卒临死前的眼神。
李昭其实能够理解那个士卒,毕竟,这种潜行更像是间谍的活计,并不是一般士卒能够扛得起、稳得住的。
当以往生死相搏的敌人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一句话不对便可能被敌人团团包围,九死一生时,这种压力会让人愈发沉重。
但好在,李昭最后挺了过来,他带着的近三百人最终近半也都挺了过来。这已是不错的结果了。
这一战结束,随大军渡过萨水,张夜叉和张亮两人便又开始吹牛打屁,与身旁其他来问热闹的兵士叙说着李昭引动天雷的事迹,还不断添油加醋。
李昭身旁于是围拢起一圈又一圈的惊叹者。至少在东征军团当中,凭着这一次大功劳,他已捞下了不小的名声。
这一次,李昭也并未制止两个憨货的随意揣测。
毕竟,当时情况紧急,“引动天雷”那是他主动用出来的借口。为的是让隋军士兵尽快恢复战意,现在想要收回去,怕是很难了。
可想要应付过去也未必不行,任谁来问他都一口咬定,这是硫磺加上道法天机,时灵时不灵。
只要他守好黑火药的配方,一般人还就真难弄出来。
这玩意,据说是唐朝时道士炼丹的副产品。没有那么多敢于做大死的民科化学家,这东西就是没法自然而然的产生。
任谁再怎么怀疑也没用。
正常人谁会想到把硫磺、硝石和木炭按比例混在一起?
在两个话匣子的另一侧,刘广正试着融入,这个年轻人身手很是灵巧,据说箭术不错,只可惜这一次没怎么显露。
他在关键时刻砍断了高丽大纛,深究起来,渊太祚的死他也算出了一把大力。因为辛世雄等人被截断在了平壤城南,他此时被暂编入李昭所部。
至于李昭与李世谟队伍中的其他人,经此一战,又是一次极为惨烈的折损过半。不过,剩下的半数人,终于有了百战老卒的精悍气息。
经历过大胜也经历过大败,这些人在李昭的训练和战火的锤炼下已当得一声精锐。
李昭视线慢慢扫过这些部下,心中则已开始谋划返回隋地后的布置。这些人,他要设法争取。
自己好不容易锤炼的班底,他没办法全都收入麾下,可至少几个精英得留下。
至于稍远处,邹留的情绪似有些复杂。他既在这个队伍之中,却又颇游离于这个队伍之外。
李昭眯了眯眼,没在此时多做什么额外功夫。
当隋朝大军渡过萨水半日后,高丽人重整了十万大军,紧跟着追击而过。
两支部队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向辽东城而去。宇文述战术老辣,安排不同队伍轮换着进行殿后,不断迟滞高丽人的追击。
高丽军的追击也很有章法,不再与隋军搏命,却坚持让隋军不得时间修整。时而高丽人还会派出轻骑穿插迂回、趁夜袭营追击袭扰。
这些隋军曾用过的招数,现在高丽人一五一十都丢还给了隋军。
在断粮、急行军和持续的疲惫多重折磨之下,脱队的、死亡的隋军士卒也越来越多。
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连宇文述等人也已经开始吃不饱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再怎么珍惜兵力,即便再如何整军调派,可吃不饱就没力气,这个规律胜过了无数言语和逻辑。
最终,当辽东城的接应部队粮队与大军会合时,高丽追兵方才终于停下了追杀。
乙支文德深深看了一眼隋军,虽然不甘心却还是下令退兵,他们要沿途收拢隋朝降兵,整理隋军丢弃的盔甲器械。
隋军东征的三十五万五千人,此时返还辽东城的不到一半,只有十七万零两千得以保全。
一时间,大败的消息涤荡辽东,朝野汹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