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光元年
距离刘祜登基已经过去了十六年,三月,压制了刘祜十六年的邓太后终于去世了,在为邓太后出完殡。
三月二十三日
刘祜追尊父亲清河孝王刘庆为孝德皇,母亲左小娥为孝德后,祖母宋贵人为敬隐皇后。
又将嫡母耿姬的几个兄长都授予牟平侯,其后又接连升职宝监、羽林、左军、车骑等官,一个月内连跳四级。
同时封祖母宋贵人的四个兄弟为列侯,宋氏一族担任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吏者达到十多人,又将妻子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一并封为卿、校,掌管禁军。
几个月的时间里,形成了一个与刘祜密切相关的外戚集团,并着手开始驱逐邓太后的势力。
不仅如此,刘祜还倚重自己的乳母王圣,不仅放任她随便出入宫廷,而且王圣为人奢侈暴虐,贪污受贿,煽动内外,干预政事,无恶不作。
甚至依仗对刘祜的养育之恩,将一位因为得罪了她的一千石大臣下狱,折磨致死。
七月
有几个以前受过太后惩罚的宫人诬告太后兄弟邓悝、邓弘、邓闾阴谋废汉安帝,另立平原王为帝。
刘祜立即下令将邓悝等邓氏族人判为谋反罪处死,而邓骘因不知情,被免官归郡。但是却被当地的郡县官员,暗地里受到不明势力的指示,逼迫致死。
邓骘无罪而遇害,整个朝堂如同烧开了的水,大臣们愤怒不已。因为在邓太后掌权的日子里,朝臣和邓氏外戚形成了极其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有朝臣受其恩惠。
特别是邓骘,作为外戚首领,不恃权而傲,对待群臣谦虚有礼,接连多次推受朝廷册封的爵位,引得了朝野的一片称誉。
如今邓骘下场如此之凄惨,刘祜如此肆意逼杀权贵,让群臣感同身受,仿佛下一刻无故被杀的就是自己。
所以由大司农朱宠牵头,司空袁敞、司徒杨震、太尉白致三公联名,九卿百官大多附上姓名,上疏:
“和熹皇后有圣善之德,是大汉的文母。邓氏兄弟忠孝,同心忧国,是王室的依赖。他们功成身退后,还将自己的封地让给贤者,这是历代的外戚都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然而却遭受诬陷,七人遇害身亡,有违天理人伦。应该妥善安葬他们,告谢亡灵。”
甚至于大司农朱宠抬着自己的棺材逼迫,因为邓骘曾经对朱宠有大恩。
但是刘祜一意孤行,并不听从,反而将带头的朱宠罢官归乡。
但是事态已经超出了刘祜的预计,他的独断专行引起了所有大臣的恐慌,就连一向支持他的袁敞都不得不为了保住性命,与群臣同进退。
七月十二日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整个雒阳城的百姓都聚集在南宫门前,要求为邓氏鸣冤。
而刘祜身边的百官也不断的劝说他,以民为主,顺从民意,不然恐怕会激起民变。
迫于内外压力,刘祜不得不将邓骘等人妥善安葬于北邙,将被流放的邓氏子弟召回京师洛阳,还下令将王圣驱逐到宫外居住,不得擅自进入宫中。
而这一次的逼宫,让刘祜警惕起了朝臣的力量,于是她越加的倚重顺从自己的外戚和宫内的内侍,还安抚了群臣中的主要大臣。
直言自己都是受到了王圣的蛊惑,还请各位爱卿忠贞执守,不要误会。
然后又暗地里加大对汝南袁氏的拉拢,准备将抱成一团的朝臣势力分解。
到那时白致对此早有对策,因为渤海袁氏才入朝不久,如今只是一个九卿之位,根本不能与袁敞相抗衡,所以支持弘农杨氏与其对抗。
延光二年
距离刘祜亲政已经过去了三年,而群臣也彻底发现了刘祜是个什么样的君主。
不仅是言而无信,在建光二年,又重新将王圣召回宫中,甚至更加倚重她。
不仅如此,内宫妇人当政,还引申出了宦官的当权,借助刘祜将政务都交给王圣的女儿王光,几个成为中常侍的宦官经常指使尚书台的政务运行,并凭借权利收受贿赂,买卖官职。
整个大汉朝堂乌烟瘴气,大臣们不能专心履行职责,经常会受到来自宫内的压力,这让地方上的兼并行为越加的猖獗,甚至于与宦官勾结,地方官吏不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