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王莽为维护大汉的尊严,逼子饮鸩之事。
被他们说得神乎其神,仿佛王莽已然成为了大汉的忠臣楷模,国之栋梁。
更是言道:“贤才在朝为阳,在野为阴。
此等功臣良才,本应得到朝廷重用,却被流放在野,这不是阴阳失调又是什么?
难怪会出现日食,此乃上天对吾皇的警策,小觑不得!”
哀帝一边审视着这封奏疏,一边翻阅着至新都国乃至全国送上的关于给王莽恢复名誉的“请愿书”,暗自思量起来。
这些年接到了太多诸如此类的奏折,谏大夫鲍宣、丞相王嘉等人也都曾上书劝谏召回王莽,自己一直也都无视了。
再想想这些年来,自家这群娘家人属实闹得太凶。
傅奶奶刚刚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已经年近七旬。
刚经历了亡夫丧子之痛,却还能从大局出发,勒令王莽主动隐退,属实不易。
平日里不得不对傅、丁两家退避三舍。
自己这些年忙于政务,也无暇顾念她。
想想一个老妇人孤苦伶仃,身边没个亲人,委实可怜。
这个王莽没太大威胁。
一个失势的外戚、书呆子,召回长安,既能消除灾异的影响,又能为自己赢得声誉。
还给了王政君面子,何乐而不为?
哀帝很快就下诏征王莽回到长安,一并被召回的还有平阿侯王仁。
理由无他,只为照料日益衰老的王政君。
虽然诏令中并未给王莽安排具体职务与待遇,但这已然让许多人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