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年,哀帝面对日食这等灾异亦是无可奈何。
只得循例下诏,言辞恳切,将日食之责归于己身,“厥咎不远,在余一人”。
更是大赦天下,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欲借此机会,寻得那能够洞察天机、解说天意之人。
“举贤良方正”,自汉文帝时期便已施行,乃是选拔人才之良策。
于是,贤良方正们纷纷涌现,他们或舌战群儒,或笔走龙蛇,皆欲以己之才,解天子之忧。
凡是说到皇帝心坎上的,都会被直接授予官职,成为朝廷之栋梁。
如晁错、公孙弘、董仲舒等名臣,皆是昔日通过贤良方正之选,步入中央朝廷,成为一代贤相,名垂青史。
丞相王嘉却借此上奏了一篇封事,痛斥哀帝宠幸董贤,激怒了上天,导致阴阳失调,日食降临。
哀帝却心生厌烦,只觉这又是这些儒臣们的陈词滥调,无非是想要借此机会,阻挠自己对董贤的宠爱。
于是,随手一挥,将那封事丢在一旁。
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对着内侍道:
“日后凡是指责高安侯董贤的,一律免奏,省得朕看着心烦!”
内侍连忙将厚厚一沓奏折放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从中抽出一些,启禀道:
“这些是周护、宋崇等人的奏折,他们所言之事,关乎新都侯王莽……”
哀帝不由心中一动,沉吟道:“王莽?
他不是已赴新都侯国好多年了吗?
又会有什么事?”
然而,转念一想,只要不是拿董贤说事儿,看看也无妨。
于是,伸手接过奏折,细细品读起来。
只见周护、宋崇等人,在奏折中通篇力荐王莽,言辞之间,充满了对王莽的敬仰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