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元帝刘奭还是太子之时,曾向汉宣帝进言献策。
他恳切地说:“父皇啊,您似乎过于偏爱法家的治国理念了。
儿臣以为,我们应当更多地启用那些饱读诗书、深谙儒家之道的儒生,以儒家的仁政来治理国家。”
然而,汉宣帝听后,却大为不悦。
这位曾经在民间历经艰辛、深谙世事的皇帝,对自己这个钟爱儒家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道:
“咱们大汉王朝,自有一套独特的治国制度。
需要霸道(法家)与王道(儒家)的巧妙结合,怎能单纯地依靠德教,完全照搬周朝的那一套呢?
再者说,那些儒生们往往脱离实际,不了解时政的复杂多变,却喜欢高谈阔论古今之事。
太过名不副实,怎能轻易委以重任?”
汉宣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对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教诲。
他希望刘奭能够明白,治国并非儿戏,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治国理念,方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可惜,汉元帝继位后并未按照他的思路来。
以至于后来刘向、刘歆父子发扬光大成谶纬说,彻底把儒学变成了儒教,才给了王莽机会。
后续的汉家天子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汉成帝,更是一个儿子都生不出。
导致朝野上下,“改姓易代”之论甚嚣尘上。
汉室合法性危机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