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觉得与命运之神握过手——过了那个门洞,果然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它:
这个洞仓里,只有三个门洞,那面没有门洞的石墙上,竟然挂着这个魔工坊的布局全图。
而它目前所在的位置,正是这里的技术中心!
现眼包本想先看档案资料的,但是刚才的经历让它心有余悸,所以眼睛被魔工坊布局全图勾住了,怎么着都不肯离开,于是它就先研究地图。
既然身临其境,那肯定是先找到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这很容易,因为这副图上有一个蓝色的米字星显示这张地图目前所在何处,甚至还是按照看图人目前的朝向来显示图上角度——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现眼包按图上所示的门洞往回追溯,一直找到它们进岩洞的那个洞口,然后再往回按自己进来的路线模拟着走一次,终于理清了它所经过的那些门洞!
它上面有箭头示意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它遇到小魔方文偶的拆解仓都退不回去(难怪它往回跑时被撞得弹了出去),如果不知道拐弯,终点就只是遗弃区,也就是前方没有门而只有滑入海水的斜坡的那个岩洞。
到了那里,完整的魔方就已经化为尘埃了。
这个时候,它还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尘埃,其实就是魔方文偶机械部分的原材料,不过可能已经没有活性了,才被当成垃圾倾入大海。
这些是要通过特别渠道才能采购到,除非你看过技术资料的秘档,否则永远不知道从哪里采购。
它现在的心思还在布局图上。从图上可以看出,先是它的脚自作主张右拐到展览厅的,然后又找不着北了,再一次脚不听它的使唤才来到这里。
这里只有三个门洞,是最不可能走错门的地方,从入口进来往左或者往右,就算没睡醒都不会搞错。
往左返回科研展厅,再往前就是垃圾区,也就是那些不能再次利用的拆解件的归宿,这些垃圾直接倾倒入大海,然后随波逐流,不知道它们还有没有哪个细小的零部件会活过来;
往右通向组装区,与拆解区的一个个拆解仓一样,也是分了很多级,从图上看,与拆解区的拆解仓一样多,应该与拆解过程相反,也是一级一级组装起来的。
组装区的最后一个仓就是成品仓,从这里激活封套装箱,然后应该就是发货,这张图上只有个箭头指向,再往前就不在图上了。
这里的人呢?
他们生活区在哪儿?
图上没有,可能本来就不住这里,那么这个岛上除这一小块隐藏在岩石下方的魔工坊,应该还有居民生活在这里。
现眼包把这张图记到自己的剧本里了,这样它在这里面走动就不会再迷路。
现在它要开始看技术档案了。
虽然到处都有电脑,可是这玩意只是在剧本里用过,现实世界里,它还没有摸过。
柳伶幺的小房子里没这东西,东都里拍戏期间用的全是道具,那些工作人员用的电脑,又不让它用,再说了,当时它哪有心思摸这些玩意!
它只能看档案柜里的档案,档案柜都没有门,而且每份档案上都有标签,它趴在地上从右边最下一层开始找起,只要标签上的名称与简单的关键词与它想要的内容相关,它都会将它扔到大会议桌上。
终于找完了。
它开始爬到会议桌上翻阅,边翻阅边将关键内容录入自己的剧本里,看完一本就扔一本;
有些里面还有夹带的纸张,那些内容似乎都很有价值,它都一一扫描下来存进剧本。
等到那些档案全都扔到地上后,一个大概的轮廓就呈现出来:
首先这个项目是由藤景君承头搞起来的,他拥有一套更完整的技术资料,是关于生命副本的。
目前唯一的应用案例是一个光头男孩。
这个男孩本人还活着。
它的副本也在跟随他的成长不断更新迭代,以保持与光头男孩相同的内外关键属性特征。
藤景君带领团队根据这份技术资料进行逆向开发时,遇到三个越不过的坎:
第一个是算法,生命副本模拟生物体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既要有一定的规则又没有范围的限制。
他们没有获取(盗取)到算法资料,团队成员中有人建议采用魔方规则,藤景君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时,接受了它,后来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有值得推崇的因素,所以产品迭代了这么多年,依然在沿用;
第二个是结合模式,生命副本与生物本身很相似,虽然都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个局部都有独立的行为方式甚至可以独立行动,榫卯结构的魔方除整个版块一齐转动,无法实现小单元独立运行。
团队成员中有人提出采用内磁模式,将轴心模块设定为无极磁力中心,高阶魔方由内而外层层减弱磁力;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就是板块转动时边角容易脱落,所以又改成多级模式,每一个魔方块都是一个小魔方,这使相临魔方块之间结合得更稳定,也同时保持了魔方规则的根本;
第三个是联动行为,生命副本与生物行为相似,都是心动才有行动,由于他们采用了魔方算法,又用上了多级内磁模式,它真的只能像魔方一样,形动才会芯动——内核驱动不了外形,只能靠外力改变外形,内核才会被动关联。
团队成员中有人提出采用内芯悬浮的方式,也就是外表的魔方块只有表面一层,内芯悬浮在这个空壳的中心,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内芯先动而不会受到外形的阻力,以内磁驱动外形关联运行。
虽然初步方案成型了,而且也测试成功,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在他们面前:
成型后的产品完全封死,无法在外面对它进行设置,因此也就可能出现后期失去控制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像一头牛没了可以控制的绳子也没有可以惩戒的鞭子。
于是他们又想到一个新办法:平面化。
也就是让这个三维的六面体简化成其中一个面,其它面只是由这一面影射出来,这个时候悬浮的轴心块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取出来,就能用它来对整个魔方进行设置了。
第一批产品出来后,他们并不满意,认为这完全失去了魔方的特征,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与接受。
第二批采用了组的概念。
一个魔方组可以是平面化的单面,每个魔方还是采用最初的方案,是一个完整的三维六面体,不过设置了控件外置。
魔方组的轴心块作为整个组内魔方的设置工具,而且所有核心数据都存放在这里,单个魔方只存在临时数据(其实每个魔方都有备份,只是没有公开而已,现眼包从资料中没有看出来)。
由是,一个魔方格墙柜的雏形就出来了。
除了这些常规技术资料,现眼包还获取到一个特别信息:每一个魔方组的轴心块,那个用于存储信息与能量并可以用于设置应允码的魔方,也可以激活成魔方文偶,它们有更多的能量与信息储备!
现眼包决定不带其它魔方文偶当工具与实验品,而是全采用这些,为了不与自己这类魔方文偶搞混,它给这种轴心魔方块另取了个名字:工具魔方。
“工具魔方”被激活后,就叫“魔方工具人”。
它将这些资料一一扫描到它的剧本里,这一切就属于它的了。
现眼包没有关注风险,只热心于功能,特别是那些以前它根本不知道的功能。
它认为,那些功能青皮一定也不知道,要不然,它也不至于混了九世,还只是那个鸟样。
它现眼包不同,它现在算是拿到了全部技术资料,而且还能带走很多层级的魔方零部件与压缩后的“工具魔方”,它既有了材料源,也有了工具人,它自己掌握了技术与控制权,它的成功指日可待!
现在,它该选个好的魔方组离开这个破地方,到外面的世界大显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