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略顿片刻,若有所思的望向罗汉床上之男子,见其面色已有血色,头顶有些许热气冒出,又缓过头来看青衫女,无此症状,随即又望向男子。
只见男子自行坐了起来,结跏趺坐,右足压于左股之上,再以左足压于右股上,两足掌向上仰于两股之上,手也是以左手居上,沉于丹田处。
老僧见状,暗自点头,此坐在佛家称为降魔坐,而且相传佛陀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就是以结跏趺坐的姿势进入禅定状态的,手作降魔印。
接着老僧已结跏趺坐于蒲团之上,但是老和尚的顺序是和男子相反的,是左足压于右股之上,再以右足压于左股之上,手也是右手居上左手托下沉于丹田处,此为吉祥座,手结吉祥印。
并示意青衫女与冰儿霜儿也结跏趺坐于自己旁边,并低声说起了口决:
“动念无念,用心无心,
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有念是念,无心觉心
天地澄明,归于正气”
亦不知过了多久,斋堂打板声响起,众人才从禅定中恢复觉知过来,正觉腹中饥饿。
青衫女担忧的望向罗汉床上男子,亦发觉对方早醒过来,正微笑的看着自已,不觉脸微红的低下头去……
老僧也发现了男子早已醒来,脸色红润,不禁称奇:“真乃神丹妙药”。
男子随即下床,虽还是很虚弱,但忍还是用手捂着左胸慢慢来到老和尚座下,胡跪合掌而拜:“谢谢神僧救命之恩”连磕了三个响头,老生连忙伸出右手作请起样,说到“抑礼”。
男子随即缓缓站起,斜立在老僧右方,老僧缓言到:“少侠请坐”。
男子合掌行完礼后慢入椅子,但仅落座于椅子三分处。
老僧微笑着点头问道:“敢问此数页文纸皆你所作”
男子颔首小声说道,:“惭愧惭愧,余下不才,正是拙作,神僧见笑了。”
老僧捋须微笑:“能作此召和曲者,心将系于天下苍生,曲意厚重,有大地之磅礴,可载万物,”
男子合掌施礼道:“神僧谬赞了,愧不敢当,余下只是秉承家师之训戒,而印契先贤守护之琴心,而致传承有续,继而无使断绝。”
老僧又拿出那篇行文问道:“少侠此文,又作何解”
“携琴南涧以绝尘远,坐忘瀑前,入冰雪界。山猿不啼,老鹿绝迹,飞鸟止羽,走兽禁行,唯松风阵阵,散雲星星。人忘雪冰,光表离奇,身旁岩露涓滴,私私作水鸣,以风声互引。据石冥坐,幽察念起,觉弦音响而山川俱静,罢指闻又惜水無聲。林表寂似常栖风月,僧庐稀亦难近凡情。直至树冰落涧,吾愰若明泉,澄心如烟,但问此值何世。然触目冰雪而余皆不现,唯老木视我,独倚荒岩。一人,旷远。”
男子接过纸页,陷入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此乃我于终南山之冰雪界苦修而作,某日微阳,携琴无张,入一瀑前,端坐维思,得些许境界,继而觉天地无隔,凡圣一心,但又历历分明,如见自心,此值何世,月出月落是也。又感明泉澄心如烟,又触冰雪不见,独在荒远,又在琴前……”
此时众人亦沉浸在男子的话语意境之中,竟又端忘腹中饥饿,直到有沙弥来敲房门,请用善斋,众人才从天宇清墟中归神出来,老僧示意大家前去用膳,但众人岂敢先行。
冰儿霜儿左右参扶老僧先行出屋,随后屋里剩下两人对视着,男子微笑颔首,伸出包礼的左手朝门外作一请式,女子又凝视男子一眼,微笑先行出门,男子亦随即缓行出屋,掩上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