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请说。”和尚笑着回答道。
更是为了在此次结缘之后,能在末法时期,主佛开始在人间界洪传的时候,二人(“唐代宗”和“苏芸静”)能再从新走在一起,共同的完成当初他们从上界下走时的本愿——“助师正法,救度世人!”
所以在此奉劝还些迷在现代魔性文明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生命的永远,摆拖邪恶思想的束缚,为自己选择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要忘记,神是慈悲的!更是充满无限威严的!
苏员外回答道:“我祖上与武则天的亲信,走的很近。”
苏芸静十八岁那年,朝廷正好派人来扬州选秀女,苏芸静正好被选上,于是她辞别了父母和扬州的乡邻,随着京城的人入宫了……
痛苦恩怨九霄抛,自在逍遥看古今!
苏员外于是爽朗的笑道:“如果是那位疯道士的朋友,那就教小女笛子好了!”就这样,和尚开始教苏小姐吹笛子。
这时,唐代宗的脸色就阴沉下来了,以为这个苏贵妃对她大不敬,把自己赐给她的礼物随便的放在鞋里。在暴怒之下,唐代宗都失去理智了,直想一怒赐死苏贵妃,但毕竟他对苏贵妃特别的喜欢,于是就将她打入冷宫。
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说明人与人之间因缘的复杂性,还有就是所谓“善恶有报”是决不是象现在人所想象的那样,“现世现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要涉及到好几世。
苏员外一听和尚马上要走,慌忙合十,说道:“您这执意要走,我们也不便阻拦,今有一事相问,请您开示。”
过了不久,苏员外的家里来了一个个疯疯颠颠的道士,腰间别着一把短笛,硬要在他家住下。
其实在尘世上,人与人之间的因缘果报是非常复杂的,还有一个就是“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的道理。罪业的不断累积,人的未来就要在地狱中受苦承还,还会走进无生之门,彻底没有了未来,那才是最可悲的。
还不等苏员外夫妇说什么,这个疯道士便腾空而去,原来是个修道的高人。说来也怪,当疯道士走之后,每逢平时他吹笛子的时间,笛声都由远而近的传来。
在修炼和学吹笛子这方面,苏芸静进步很快。但是随着她慢慢的长大,苏员外发现他的宝贝女儿有个毛病,就是好丢三落四的,记性不好,什么东西刚放在什么地方,一会就有些不记得了。
半年过去后的一天傍晚,疯道士找到苏员外夫妇,笑道:“你们真不愧是修炼有素的学佛之人,在一般的情况下,你能忍得下,对于修炼的干扰,你也能做的这么好,在下实在是佩服。
当独孤皇后发现苏贵妃有这种记性不好的毛病之后,就找机会陷害她。一次,唐代宗当着独孤皇后的面,送给苏贵妃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当时被苏贵妃放在柜子里,但是过几天,她又忘记了。
清音飘渺出吾心,凡尘恶世显真金。
苏员外一听,心中暗想:教吹笛子有何用处。但是他转念又一想,那疯道士的笛音真是了得,每当我心性受阻,提高很难的时候,听此笛音,定会觉得心志开阔了许多,也不会觉得难受了。
好在您此生修佛行善,过去的一切都将会得到善解,您的女儿也将入宫了结她自己的一段恩怨。你们此生虽修不出正果,但是由于业债几乎都已还净,也会得到一个好的去处。善哉!善哉!”说完,和尚就踪迹不见了。
今日我该离开此地,我想把笛子留下来,给你做纪念,将来你们就把它带在你的孩子身边吧!”
一个生命无论在世上做了什么,都是对自己在做,就是都会有报应的,有的是善报,有的是恶报,这个理决不会因为别人的相信与否而改变的。
苏员外请教和尚说道:“就是我家的经历,为何如此坎坷,按理修佛之家不该有这么多的不幸遭遇。”
“你家不是有三间屋吗?我自己住一间就行了,难道学佛之人,就让修道的人饿死在街头吗?你算得什么学佛之人?今日让住也得住,不让住也得住!”道人说着就往屋内走。
当女儿长到十六岁的时候,一天和尚说:“我该走了,今后苏员外一定要好好的让你家小姐练笛子。”
其实两个人的缘分,还不单是人间界的这一点,还涉及在神界天国的缘分,这个以后慢慢再说,现在接着说这个故事。
和尚接着问道:“您祖上是不是干过什么大恶事?”
(……第六十一章潜入者(上(第一更……)!!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