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西部为黄土高原。地表地势多断崖、断层、褶皱,深险峡谷特别多,十分险峻。白土镇幸存者宁可蜗居一隅,未曾动过西行的念头,徒步翻越太行山的难度可想而知了。
王为三人为什么敢行此壮举,原因有三:一是白土镇人说过有三个当兵的从西部过来,既然有人能穿越过来,那必然能反穿越过去;二是王为可寻路,寻山谷低地走,危险性会小很多,也能避开无法穿越的断崖;三是太行山总体海拔不高,不是人迹罕至之地,小村小寨不少,三人相信山中仍有幸存者,问路、补给和救援是很可能的,能增加不少生存机会。
反过来说,三人也有短板,那就是没有山中生活经验,没有捕猎经验。只带两天的食物实在有些草率。
晚饭后,三人围坐火堆讨论明日的行程,最终议定明日赶路集中在上午,下午要以采集和猎取食物为主。三人要加强觅食能力的训练,积累经验,这是第一要务。
10月18日晴冷
这一夜几人睡的都不安稳,气温已近冰点,清晨起来发现草叶已有结露迹象。
王为第一次产生了怀疑,怀疑几人走陆路去西安是不是正确,依昨天的效率看,陆路比水路差太多了,翻山越岭及绕路消耗了大量体能不说,以直线距离计,效率还不足水路的一半。当然,如果走水路也有诸多麻烦,沿海岸线航行触礁风险很大,而且如今水温太低,已经不适合王为经常下海,食物补给同样麻烦。
王为摩挲手上的戒指又开始想念郁莱。想也无用,还是面对眼前的大山吧。
三人草草吃点热乎东西后,立即出发。沿山谷向西,一路上举步维艰。地震导致塌方的碎石几乎布满山谷,很多地方三人不得不攀爬,互相拉扯才能通过。这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这个山谷末端垂直高度比出发点高200多米,三人一直在向上爬山,体力消耗极大。
时近中午,王为第一个走出山谷,此处地势已经平缓,王为估计此处海拔在600米左右。令人兴奋的是,在眼前不到300米远处,王为发现了一条乡路,虽然看的到多处断点和乱石路障,但是总比无路攀爬要好吧。待大羽和言姐到来,三人很快决定就走乡路。
乡路为砂石路面,很多地方已坍塌严重到仅容一人通行,王为头前带路,一路有惊无险。
直到前行约1公里,一道巨大的裂谷拦住了三人去路。裂谷宽约6米,两侧延伸很远,其中一端为悬崖,另一端延伸到山体内,无论向下的悬崖还是山体的裂缝,都过于陡峭。第一个方案,绕行,最先被淘汰。
常人的跑跳极限一般能到5-6米,但因为是砂石路面,裂缝两侧起跳落地都要留出最少30公分安全距离,所以跑跳超过6.6米的人才敢尝试,而且要心理素质极度过硬。大羽作势尝试几次,摇摇头放弃了。第二个方案,跑跳越过,淘汰。
对面路上有块巨石,石头距裂缝约5米远,石头比人高,目测重量超2吨,如果能抛绳套住,搭绳桥可以攀爬通过。但三人这一端没有绳子固定点。而且要甩绳套中十多米开外的巨石也不容易。这第三个方案还有一定可行性,待定。
第四个方案,伐树搭桥。太行山并非多木山脉,反而是裸石地貌占多数,此地树木极少。如果要伐木需要返回之前来的山谷,回去伐木,再拖过来搭桥?体力和时间消耗过于巨大,今天是无论如何过不去了,最快要明晚桥才能搭好。此方案备用。
三人一时拿不定主意,索性先吃饭休息。
王为一直不认为这个裂缝无法通过,大不了回去伐木,所以吃饭时打趣大羽,
“多吃点,吃完给你半小时休息。俺们都指望你跳过去呢。”
“少来,要跳你跳。”
“不是我说你,你这小同志觉悟有问题啊,越野行军嘛,减员很正常,我和言姐都能接受你减员,怎么你自己就想不通呢?还想不想进步了?”
大羽恶狠狠接话,“…我还没跳你就想着减员?够狠!这样,把绳子栓你腰上,我像甩链球一样把你甩过去。你不是不怕减员吗?这样正好,也给你一个进步的机会!”
听到链球两个字,王为灵光一现,“对对,链球,绳子给我,我试试。”
见王为作势拿绳子,大羽眉头一紧,一副吃了翔的表情,“…别,别,我随便说的,我可甩不动你。”
[王为被迫离开郁莱那种美人,这刺激是真不轻啊!脑子都糊涂了嘛这不是!]不怪大羽这么想,大羽真怕王为脑子一热非要扮演链球。
言姐继续安心吃饭,懒得理这两个活宝。
王为先把绳子前端系个直径近2米的O型套,再找来一大两小3个石块,分别系在O型套的最前和左右两端。绳子弄好后,又在来的路上距三人十二三米的位置摆一块石头。
随后把绳子交给大羽,“看到那块石头没,假设它一人高,把它套住。你现在拿这块大点的石块当链球扔,然后仔细体会这两块小石块是怎么带绳子的。开始吧。”
“…这能行?”
“别废话,试两次就知道了。扔的时候注意别砸着自己哦。”
王为不知道这办法灵不灵,左右傻大个有力气,试试又不吃亏。
石头掷出,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两块小石块并不是与大石块一样的径直抛物线,而是被绳子扯成左右X型,交叉向前再下落。只要力量与角度掌握好,绳套下落时是近似菱形的,完全可以套东西。
又扔几次,大羽渐渐找到了感觉,真的套住了王为摆在路上的石头。
“…还真别说,有戏诶。”大羽越练越兴奋。
吃过饭,三人又到山上起了五六块近百斤的大石头,在裂谷这边堆好。系好绳子,测试拉力应该够用。大羽开始准备扔绳套,王为仔细交待要小心,避免小石块卡在对面巨石下,如果是大石块卡住,只能冒险攀绳过去,如果是小石块卡住,试都不要试,直接放弃这个方法。
一切交给运气吧。
因为王为的交待,大羽过于紧张,第一次尝试,没有套住对面的巨石,好在三块牵引石块都没有被卡住。收绳子时路上的砂石被带落裂谷,听着碎石滚落,不断碰撞裂谷石壁发出的连绵声响,三人背上都冒出了冷汗。
大羽长出一口气,不停甩动过于紧绷的胳膊,两分钟后,再次尝试。
眼见大石块带着绳套越过巨石下落,两个小石块也磕碰着巨石落向两侧,,,完美套中!
“中了!”“中了!”
“BINGO~”说英文的是大羽!
三人抱在一处蹦蹦跳跳的庆祝了好一会儿。接下来,问题来了,谁第一个?
王为要求第一个上,因为方法是王为想的,亲身测试必须先来。言姐、大羽两人不答应,理由是王为有牵挂,两人没有,所以王为必须第二个。
大羽要求第一个上,因为体重最重,如果载重不足,早晚要送命,先送掉,后面两人就不必涉险了。言姐、王为两人不答应,理由是最重的要收尾,两人在对面可以更好的保证安全(对面巨石比这边石碓牢固)。
言姐要求第一个上,因为体重最轻,相对最安全。两个男人不答应,没理由让女人先冒险,言姐必须走第二个(王为坚持)。
三人都没经验,都不懂这种情况正常的顺序是什么,只想着为别人考虑。
最终,130斤的王为第一,100斤的言姐第二,170斤的大羽第三。三人随后又研究了如何用细绳做安全绳,如何传递行李。
5分钟后,王为手搭穿越绳慢慢俯身,一直没有传来危险预警,可是王为心跳仍然不受抑制的加快。王为对自己手臂力量是有信心的,可是王为恐高啊!
之前做工程时见工人爬上爬下王为都会肝儿颤,如今自己上阵,王为这心理建设当真是不容易做,脑子里都是之前看过的灾难片、惊悚片画面,,,不能犹豫了,后面还两个人等着自己给打样呢!
王为俯身像即将被宰的年猪一样,倒挂在绳子上,一点点向前挪动。六米的距离,王为花了一分钟,终于爬上了对面的砂石路。
这边的言姐和大羽大气也不敢喘,更不敢出言做任何提醒。
王为爬起来赶紧去检查巨石处的圈套,确保牢固,再把牵引过来的安全绳系好。回到裂谷边,三人配合先把行李牵引过来。
之后,言姐开始攀爬。言姐的动作比王为利索,过程比王为顺利。王为一阵汗颜。
言姐过来后急匆匆冲大羽喊道,“大羽,手上搓点土。多搓点!”
大羽果然愣!一路飞快的爬过来,吓得王为和言姐脸色铁青,也可能是气的铁青。
大羽还没站起身,言姐上去照着其后背就呼上两巴掌,“你慢点!你慢点啊!谁跟你比赛了啊?!”说完又呼了两巴掌。
三人坐在砂石路上,你看我我看你,心跳加起来超过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