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缅宁的第二天,清晨的阳光洒在蜿蜒的山路上。
谢昭昭一行人终于抵达达光。
他们所在连队的团部在达光,开车的战士到了达光好像回到家乡一样。
不过,谢昭昭他们的目的地是武定,一个属于达光县的公社。
刘指导员学老乡的样子,指着前面那座还在云雾中的山顶道:“武定就在山那边。”
谢昭昭已经知道,这座山叫大青山,很有特色。
它横贯达光中部,把达光和武定分为东西两个天地。
既是达光坝与武定坝之间的“脊梁”,又是澜沧江和怒江、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水岭。
随着军车的驶近,原本曲折的山路瞬间变得笔直。
路两旁,高大的凤尾竹如同绿色的屏障,将车队环绕其中。
偶尔,一座傣族风格的建筑在竹林的缝隙中一闪而过,让人不禁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充满好奇和期待。
现在已经是黄昏,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傣族少女挑着箩筐走过。
车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最终终点是哪里。
只见车子穿过武定街,穿过一片密密的橡胶林后继续西行。
大约半个小时,车子终于停下来。
刘指导员跳下车,放开嗓子大声道:“同志们,到了。”
谢昭昭等人纷纷下车,只见眼前突兀地立着一座山,山脚下流淌着一条清澈的河流。
他们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似乎都没有去路,身后一片空旷。
排长见大家都瞪着眼,张着嘴,好似傻了一样,便打趣到:“喏、喏、喏,这就是你们一路唱着吼着要到的边疆了,看、看、看,缅甸就在山那边。”
谢昭昭:“......”
又是“山那边”!
这山不但是县与县、州与州的分界线,也是江与江、河与河的分界线,还是国与国的分界线。
谢昭昭他们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来到这距离京市3000公里的国境线上。
接下来,他们被编入一个大学生连,谢昭昭、张艺和周翠红被分配到女营三排。
他们的营房,位于武定西南的下坝村,与傣族聚集的寨子一路之隔。
营房在公路南侧,满是竹林的半山坡上,坐南朝北。
一群人拎着行李走过去时才发现,所谓的营房其实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个顶。
虽然简陋,但室内却干干净净,一应俱全,正好供他们一个连住宿用。
据说这营房还是上一个团换防时留下的。
大家刚到驻地,还没来得及找住的地方,就急急忙忙找厕所。
周翠红转了一圈回来,有些无奈地告诉谢昭昭两人,“全连就一个厕所,你们还能不能等?”
谢昭昭还不是很急,摇摇头表示可以等待。
她看向张艺,发现她有些尴尬和难堪。
周翠红正巧看见唐蓝和同伴相约向路下走去,连忙问道:“唐蓝你们做什么去?”
“去朝村民打听一下厕所在哪里。”唐蓝指指不远的寨子道。
“我们也跟你们一起去吧。”谢昭昭拉起张艺和周翠红跟上唐蓝两人。
她们来到寨子跟前,便碰到一个扛着锄头的中年女人。
谢昭昭上前礼貌地问道:“婶子您好,请问咱们寨子哪里有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