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张真人之名,如雷贯耳,只恨无缘亲上武当,聆听真人的智慧。今日得见真人尊容,实乃三生有幸,还望真人能为老身指点迷津。”
张三丰闻言,微微一笑,他的声音温和而深邃,仿佛能穿透人心。“太后所言极是,天地之间,大道至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含和抱中,方为真谛。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乃道家之根本。了命功全,纯阳气冲,乃是修行之要旨。而神机妙用,道法自然,更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愿太后能体悟其中真意,颐养天年,福寿绵长。”
他所阐述的,正是他多年苦修、深思熟虑后所领悟的内丹修炼之法。太后、皇帝、皇后皆凝神静听,虽然每个人的理解程度或有不同,但那份对未知智慧的敬畏与尊重却是相同的。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张三丰更深一层的敬意,因为那份听不懂的深奥,反而更增添了他的神秘与伟大。
张三丰此刻所传授的,确实是他个人在修道之路上的真实感悟。随着武功与修为的日益精进,他愈发深刻地认识到,武学的巅峰与修道的真谛息息相通。他目前正处于混元九转玄功的极致边缘,第九转第九层如同一道天堑,横亘在他与更高境界之间。要想跨越这道障碍,唯有在修道上取得突破。
然而,即便是博览群书,遍阅道藏典籍,张三丰也发现,真正的金丹大道并非文字所能尽述。书中的记载多是引导与启示,而真正的精髓与奥秘,却需要修行者以心传心,自悟自得。这也是他为何能在武学之外,对修道有着如此深刻见解的原因所在。
张三丰深知,修道之路需自行探索,难以凭借他人之力速成。因此,他云游四海,不仅是为了寻觅修道的契机,更希望通过与不同人的交流,深化自己的修行感悟。向他人传授道法,亦是他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每一次的讲解都让他对道的理解更加透彻。
至于大明皇帝与太后的特殊身份,张三丰亦有所考量。他们不仅是天下的主宰,更是万民敬仰的对象。若能借此机会,向他们传授武当道法,不仅能增进他们的修为,更能为武当山增添一份来自皇家的认可与推崇。一道由皇帝颁布的圣旨,其影响力远超民间传言,将为武当山带来前所未有的声誉与威望。
讲道结束后,张三丰轻举杯盏,缓缓饮下一口清酒,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对武当道法的坚定信念。
太后闻言,面露好奇之色,轻声问道:“张真人,您也不避讳酒肉之欲吗?”她心中确实有些惊讶,毕竟在她以往的印象中,道士与和尚多是以清规戒律自持,而张三丰却似乎并未受此束缚。
张三丰闻言,爽朗大笑,那笑声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太后所言极是,世人往往误解了修道的真谛。贫道所信奉之道,乃是顺应自然,尊重本心。若是一味地强求戒除世俗之欲,反而违背了道的自然法则,失却了修行之本意。”
言罢,他顿了一顿,仿佛沉浸在某种深邃的思考之中,随后缓缓吟出一首揭语:“大道至
简,随心而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事如浮云,修心在自我。顺其自然行,道法自然成。”
“孤木林,叶绿翠,林泉隐者古传今。烟花地,酒肉乡,酒肉浮华过心旁。启朱门,言与卿,无翠无酒路难行。”
正德帝与太后闻言,皆细细咀嚼其中意味。
此时,曹正淳趋步上前,躬身行礼,言辞谦恭。
“久闻张真人武学独步天下,不知可否有幸一睹风采?”
张三丰目光深邃,凝视曹正淳片刻,心中了然其意。
他并未直接回应,只是轻轻抬手一挥。
霎时间,一股无形气劲,犹如利刃出鞘,自其指尖疾驰而出。
五百步之遥,一根高耸的旌旗杆应声而断,断口平整如削。
随后,那股气劲化作一条气龙,盘旋飞舞,将断裂的旗帜卷回,置于张三丰身前。
众人眼前一恍惚,旗杆已稳稳落在张三丰掌中,仿佛一切只是眨眼之间。
“真乃神乎其技!”太后与皇帝齐声赞叹,眼中满是惊叹之色。
他们虽常观高手对决,如曹正淳、铁胆神侯朱无视、雨化田等人均乃当世之雄,但张三丰此番展示,却是他们前所未见的奇观。
曹正淳此刻愣在原地,眼中满是不敢置信。作为武林中的顶尖高手,他深知张三丰这一招所蕴含的深意--那是他穷尽一生也难以触及的武学巅峰。
回想起在光明顶山下小镇的那一战,他虽能与张三丰硬撼一掌,但付出的代价却是重伤难愈,修养良久才得以恢复。然而,那一掌却也让他明白,自己与张三丰之间,虽可一战,却远未达到同一境界。此刻再见张三丰施展如此神通,他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既有敬畏也有不甘。
然而,对于此刻的张三丰,曹正淳心中再无丝毫侥幸。他深知,对方只需轻轻一指,便能将自己置于死地。这份认知让他不禁心生寒意,同时也更加敬畏张三丰的深不可测。
于是,曹正淳缓缓伸出手,从怀中取出一本古朴的秘籍,双手呈上,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恳与敬畏。”张真人,世人皆传您是武学痴人,热衷于搜集天下武学典籍。这本《天罡童子
功》,乃是我大明历代东厂督主口耳相传的无上绝学,原本只限宦官修炼。但念及真人武功盖世,或许能有独到见解,使其焕发新生。即便真人无法亲自修炼,此功亦可作为武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供您闲暇时翻阅。”
张三丰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意外之色。他未曾料到,曹正淳竟会如此大方地献上这本秘不外传的武学秘籍。诚然,以他现今所修炼的武学境界,天罡童子功已难入其法眼,但正如曹正淳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种武学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借鉴与探索。
天罡童子功,作为一门传世绝学,自然蕴含其独特精髓与妙处,不容忽视。张三丰深知,无论是他的混元九转玄功,还是琉璃道心,都需要海纳百川,融合百家之长,方能更加精进。
对于天罡童子功所要求的特殊修炼条件,张三丰并未放在心上。他早已超脱世俗束缚,对于武学之道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追求。即便这功法对他人而言,意味着必须舍弃某些东西,但对他而言,却如同探囊取物般轻松自如。毕竟,他连那令人闻之色变的葵花宝典都已修炼有成,区区天罡童子功又何足挂齿?
于是,张三丰轻轻一挥手,便将曹正淳手中的秘籍收入袖中,微笑着说道:“曹公公如此慷慨,贫道岂能推辞?这份厚礼,贫道就收下了。”
曹正淳见状,心中大喜过望。张三丰的这一举动,无疑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他很可能不会偏袒铁胆神侯朱无视。这对于曹正淳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消息,让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看到了一丝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