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形的内力!”空见大师站在玄慈身旁,眼中精光一闪,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震撼。他深吸一口气,胸中激荡不已,心中对张三丰的武学境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如此场景,无疑再次证明了张三丰那超凡脱俗、深不可测的武学修为。
那一击针对老僧的掌力,蕴含的是无影无形的内劲。
此即为内力外放,或称之为真气离体。然而,在武林之中,多数高手能将内力外放至两三丈远已属难得。
即便是武林中的翘楚,五丈之遥也常被视为极限。
除非掌握有如六脉神剑、一阳指这等专门强化内力外放、远距离攻击的绝学,方有可能突破此限,但这也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实际上,即便是一阳指这等神功,不同人修炼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比如,段誉的生父段正淳,他虽习得了一阳指,但其指力覆盖范围不过三尺左右,超出此范围则威力大减,几乎不具威胁。即便如此,他在这门武学上的成就也已算是不俗。
张三丰所施展的,并非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绝技,仅仅是平凡无奇的一记耳光,却奇迹般地影响到了数十丈开外的目标。更为奇妙的是,这记耳光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内力运用方式。
通常情况下,内功高手在尝试真气外放时,会伴随着真气的自然扩散,犹如云雾般向四周弥漫,难以维持高度的凝聚。这种散发的特性使得即便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因劲力分散而威力减弱,更多的是视觉上的震撼而非实质上的强大破坏力。尽管如此,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样
的场景依然足以令人心生畏惧。
然而,诸如一阳指、六脉神剑这类能够将内力高度凝聚并远程攻击的绝学,其修炼门槛极高,对修炼者的内功修为和技艺掌握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它们能够克服真气外放时的自然消散现象,将内力凝聚成束,实现远距离的精准打击,这才是真正的武学巅峰。
这样的技巧不仅极为消耗内力,其能达到的极限距离也远非普通内功高手所能企及。凌空发劲伤人,本就是武学中的至高境界,而张三丰竟能将无形内劲推送至数十丈外,且依旧保持凝聚不散,这种境界几乎达到了无形无质、超脱凡尘的地步,实在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少林寺内的众僧,目睹此景,无不暗自惊叹,纷纷倒吸冷气,心中对张三丰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威名早已响彻江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其武学修为已远超常人想象,不能以常理度之。
玄慈方丈深知,今日少林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局势之严峻,前所未有。在此危机存亡之际,他迅速作出决断,决定先将张三丰引入寺内,利用少林寺特有的“一千零八沙弥大阵”来应对。这阵法乃少林寺的镇寺之宝,一旦布成,威力无穷,或许能在这绝境之中,为少林寺争取到一线生机。
他双手轻轻合十,面带微笑,语气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从容:“张真人,少林寺已备好香茗,请您移步入内共品。”
张三丰步伐稳健,踏入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少林寺,径直走向大雄宝殿。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思绪,回想往昔,自己曾不过是这里的一名卑微俗家杂役,每日为觉远大师烹茶煮水,清扫那神圣不可侵犯的藏经阁,却连翻阅其中一本经书的资格都没有。大雄宝殿,那个象征着少林寺最高荣耀的地方,对他而言,只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名字,连踏入其门槛的机会都不曾有。出入少林寺,他也只能悄悄走那不起眼的侧门,心中满是对这座武学圣地的敬畏与渴望,却也只能默默承受着不公与轻视。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他张三丰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威名远播,武功盖世。此次重返少林,他带着一颗平和却坚定的心,只为昔日那段不公的过往,讨回一个应有的公道。
对于少林寺而言,张三丰的到访无疑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但出于对这位武林泰斗的尊重与忌惮,少林还是选择了以最高的礼遇来迎接他。十万弟子整齐划一地列阵于寺前操场,气氛肃穆而庄重,彰显了对这一事件的重视。少林众僧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与猜疑,但在张三丰面前,他们依然保持着应有的礼貌与克制,毕竟,如今的张三丰在江湖武林中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无人能及。
刚踏入大雄宝殿的门槛,张三丰便敏锐地察觉到有人正以极快的速度接近少林寺。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随即开口言道:“既然已至,何妨入内共叙?”这句话既是对外人的邀请,也是对少林众僧的一种微妙提醒,让他们不禁感到一丝惊讶与不解,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
众人对张三丰的言辞感到困惑不解,正欲揣测其意之时,一个清晰而悠远的清朗之声自山门之外悠然传来,如同春风拂面,温柔而不失力度。
“闻得武当张三丰前辈今日莅临少林,此等盛事,实乃武林之幸。”那声音中带着一丝谦逊与期待,“小僧斗胆,愿以不速之客之姿,于旁聆听前辈高论,不知可否?”
每一字每一句,都精准无误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既无丝毫杂音,又未显丝毫张扬,中正平和之中透露出说话者深不可测的内功修为。少林寺内的僧人们闻言,心中不禁暗暗惊骇,相互间以眼神交流,皆是一脸震惊之色。
而少林寺为了应对今日张三丰的到访,早已是十万弟子全员出动,严阵以待,气氛紧张而凝重。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无疑为这场本已引人注目的会面,又增添了几分不可预知的变数。
在江湖的广阔舞台上,各大门派与势力表面上虽对少林表露出支持之意,实则皆是虚情假意,未有实际行动,纷纷避之不及,就连少室山的门槛也无人敢轻易跨越。
谁人不晓,张真人武艺超群,独步天下,曾以一己之力,力敌十大武林泰斗,其修为已臻化境,令人叹为观止。少林作为武林中的千年巨擘,其底蕴之深厚,难以估量。
此番二者交锋,胜败之数,犹如云遮雾绕,难以捉摸。众势力皆抱持隔岸观火之心态,不愿轻易涉足这趟浑水,只愿静观其变。
然而,就在这微妙之际,竟有一人踏上了少室山的石阶,且自称为僧人。此举无疑在寺中掀起了层层波澜,众僧皆感震惊不已。
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乃是张三丰的反应。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数,张三丰所展现出的态度与举止,更是令人捉摸不透,心生敬畏。
那人显然还未及大雄宝殿的门槛。
张三丰展现出了超凡的洞察力,使得少林众僧对他的评价不禁再次攀升。
玄慈大师心中微动,思绪迅速转动,随即运起深厚的内力。
“既是佛门同修,自当盛情相邀,共赴此会。”言罢,他又补充道:“玄鸣、玄石二位师弟,烦请代我前往迎接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