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昌北的小范同志住进了县里的招待所,距春风胡同脚程不远,拢共两个路口。
由于沟通银行贷款和检查开业标准的需要,方兆中没少往招待所跑。
小范同志呢,热情好客,也是个知识分子,没有京爷那种开腔先端三分架子的臭毛病。
更重要的是,上辈子坐机关办公室的方兆中同学,非常懂得年轻科员的心理。
两人一来一回,倒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还记不记得,主任那天对你说的话?”
小范话里指的主任,就是燕京工商局的老陆。
俩年轻小伙子方从县工商所出来,方兆中没骑那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抬头看了看小范:“领导那天说的话多了,你问的是哪一句?”
“高考那句。”
方兆中顿时了然,笑道:“你想劝我去高考?”
小范同志老神在在地往外走,背着手问道:“不说别的,我问你,你们家办这所个体户饭馆,花了多少钱?”
这话正正好戳到了方兆中的肉痛处。
办个体饭馆要花的钱不少,饭馆门面虽然是街道办中间牵线申请下来的,正式开业后也要上缴租金。除了大宗冰箱的置办费用,还有贷款偿还、每日营销成本。
大姐方光洁年中要结婚,家里积蓄本就所剩无几……
更重要的是,自上回在国营饭店请了乔雨青吃饭,他兜里不剩几个子了!
“花了不少。”方兆中找了个挺折中的词。
小范笑道:“我记得你在街道办当临时工,那里是十多块一个月的工资,等电子夜大改造建设完成,你正式上岗以后,县里教师工资超不过工人工资,也就三十多块钱一个月。
但是高考就不一样了,大中专毕业的就是国家干部,毕业工作后基本补贴在49元一月左右。
如果考上了本科大学,比如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师范这类,在校补贴就有30元左右一个月,不用学费,餐宿全免——哦,就说燕京大学吧,每层楼就有一个水房和厕所,比你们内燃厂大院里的旱厕不知道干净多少。”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刚穿越到1979年的方兆中一门心思谋划着个体饭馆的事儿,但兜里比脸干净的日子,让他一个现代人实在有些习惯不来,捉襟见肘。
这也是他给《当代》写稿的原因之一。
投稿嘛,稿费多,来钱快,还是被人向往尊重的一个职业,也能不时抒发抒发自个儿的文学热情。
“眼下都五月份了,报考已经结束了吧?”
“燕京要市预考,预考还没截止,也就这几天了。”
说话间方兆中没顾着看路,一抬头,赫然到了县政府大院门口。
这年头小县城里没有教育局,教育局就是大院里一间办公室。
一旁的小范同志笑的灿烂。
“到都到了,填个表的事情。”
隔天下午,开业在即的悦宾饭馆来了位年轻同志。
人是小范同志介绍来的,姓王,人长得周正高大,打眼看去大概一米七五的样子,在这个年头已经算得上是七尺大汉了。
“这是我的同乡好友,之前在队伍里做炊事员,听说你们的事迹之后,想学习点先进经验,就在悦宾饭馆给你们打下手,端盘炒菜切菜样样精通,”
彼时,张桂花和方光洁正在制定几日后开业的菜单,方光洁字迹秀巧,写了一水儿的菜名,香酥鸭、八宝鸭、麻辣鸭、干焅鸭……一水儿都是鸭货。
原因简单,因为买鸭子不用票。
张桂花很满意地看了看年轻同志,随即又犹豫起来:“可这,报纸上不是说不让咱们这种个体饭馆私自雇工么?”
王炊事员立马接了话,十分有耐心地笑着解释:“大婶,我在您这儿学习,既不用您给我工资,也不用您包我的食宿,咱们之间自然形成不了雇佣关系,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
张桂花闻言,随即笑开:“这是好事儿,我没有不答应的,不过小同志,住宿不用我管的话,吃饭还是和咱们一起,咱们自己人也得吃饭,不差你这一口。”
另一边,方兆中正在县书局逛高考教材。
77年恢复高考开始,第一年的考生基本没有复习资料,学习教材极其匮乏,别说考生手上只有一些老的教科书,但这些教科书基本派不上用场,最多起个扬汤止沸的作用;
到了78年,复习材料的困境依然没能缓解,普遍的做法是大家凑在一期凑一套复习资料,而这种资料大多是手抄本,很难广泛传阅。
高考必刷题和王后雄题库,在这年头是奢望。
所以到了今年,高考的学子之间就流传着一句俗语——借书比借钱还难。
县书局自来比不上燕京的新华书店,想在这里淘到复习资料几乎没可能。
这种稀缺的复习资料,对方兆中其实并非必需品。上辈子经过高考筛选考上985,再折回1979年参加高考,简直是小菜一碟。
但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即便他的知识水平领先现在的高考标准,他也需要拿着资料学习一遍,这年头的高考考的到底是什么,作文得怎么写,公式要怎么用。
想到这里,方兆中感到肩头被人轻拍了一下。
乔雨青穿着一件小格子女士衬衣,好奇地笑道:“你在找什么?”
方兆中回头见是乔雨青,展开笑容说道:“我在看看有没有和高考相关的学习资料。”
“你报名了高考?”乔雨青惊讶了一瞬,旋即又笑:“也对,现在的知识青年哪有不高考的呀?不过你在这儿是找不着的。”
“那得去哪儿找?”
“去年刚恢复政策不久的时候,我自己考过一次,今年我父亲来信劝说,要我仍坚持考试,还附带了一份学习资料。可惜我不打算继续考了,倒是可以借给你用一用。”
方兆中眼睛一亮:“那要多谢你了,乔雨青同志!”
“这有什么好谢的,举手之劳!”
“但是,你不去高考的话,又不想去燕京工作,打算待在邮局等到正式转正吗?”
乔雨青思索着笑了一下:“没有,我改变主意了,今年下半年就会和妈出发去燕京。”
“去北影厂写剧本?”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