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年代:重回79做文豪 > 第13章 :走在人世间

第13章 :走在人世间(1 / 1)

燕京晚报编辑部。

燕京晚报创刊于1958年,与日报同在一所办公大楼,本质上是一个单位,创刊人都是范瑾。

晚报创刊初衷就是与日报互补,其宗旨是“办给广大城市居民看的,同时反映四九城群众的生活面貌”。

64年的时候,范瑾给上局写信打报告,教员回了信,并给日报晚报共同题了报头。

如今的亲笔题字,就被安在日报社的大门口,做成了烫金的金字招牌。

可惜的是,两年后晚报停刊,暴风雨后再度复刊。

互联网时代之前,燕京晚报一度是燕京地区阅读率最高、读者数量最多、广告营业额最高的报纸。

燕京晚报具体受欢迎到什么程度?

复刊之处,读者热购要在街头排队购买,新华书店特意为售卖这份报纸设立了一个摊点,并竖一块告示牌子:

“燕京晚报,排队购买,每份两分钱。”

而籍贯山东的作家莫言就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

“从订阅燕京晚报开始,我有了点儿燕京人的感觉。”

77年初,伴随着高考重新恢复,经弹压贬损的文艺界放开不少限制,人民群众的文学热情触底反弹似的空前高涨。

不说燕京晚报这种大单位,就是各地的杂志社、地方日报,每日收到的投稿都把信件层叠捆了,拿一只红格纹相间的蛇皮袋搬运。

邮政局为运送大批稿件,特地搞了一个班次,拿大麻袋一装,每天上午让各区邮递员差送各报刊社。

编辑部里,一个年轻编辑拿着一封新奇稿件走到副主编办公室。

“魏主编,您看看这个。”

燕京晚报的副主编姓魏,叫魏峥,和直谏李二凤的魏征同音。

“哟,走在人世间?”

魏副主编扫了眼落款,作者姓方,叫方兆中,名字颇有一种文人气。

“还是诗歌?”他一边展开稿件,一边顺口问道。

年轻编辑斟酌了用词,答道:“没有,是一篇……时事议论文?但又带点儿抒情意思。”

魏峥之所以这样问,自然大有原因。

文学创作一途上,长篇小说凡人难沾,短篇小说又要阅历底蕴,时事评论文章更不是一般人能写的。

那么普罗大众一腔压抑已久的文学热情怎么发泄?

写诗歌,写现代诗。

诗歌门槛低,诸如地方小报刊上登载的诗歌,大多数水准不会比“大海啊大海你全是水”高明多少。

这种程度的诗作,那可真是……提笔有如神助,灵感来似尿崩。

因此,各地报刊杂志乃至燕京晚报收到的稿件,一多半都是水准不大高的诗歌。

而此时的魏峥,燕京晚报的副主编,已经被方兆中的来稿吸引了全副注意力。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有着初中文凭的待岗教师,今年24岁。前几年我在生产大队从事生产任务的时候,有一位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

当时的我只觉这句话很有阅历与内涵,有丰富的文学素养,而时至今日,我却领略到了其中的真谛。

快一个星期前,我和一个女同志进行了相亲,尽管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产生爱情的火花,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处时产生的、源自美好生活的幸福。

后来,我又看到了燕京的报纸上报道了关于个体经济开放的报道,那种充沛的幸福感倏然洋溢在心间。

生活在变好,我们也是。

我的父亲是内燃厂的老工人,从小他就和我们讲述焦裕禄事迹和雷锋精神,这让我和大姐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

人生也应该这样,尤其是24的我,应该是最风华正茂的年纪。

但现在的我,却时常隐隐感受到一种痛苦。

我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困难时期她给生产队喂猪,负责给队里掌勺做饭,一日三餐,夜里要给家里做针线缝补。

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位浑身充满干劲的妇女同志,仿佛什么都不会把她打倒。

个体户文件下来以后,我萌生了为母亲开一家个体饭馆的想法,街道和县里很支持我们,就连燕京的同志也十分关切相关事宜的开展,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集体家庭的温暖。

好景不长,开业前夕,一伙国营饭馆的职工像土匪似的冲进了饭馆,我第一次在我的母亲脸上看到恐惧与害怕。

从不因困苦而气馁的她拽着我的袖子,小心翼翼地跟我说:‘咱不开了,不开了。’

我的心一阵刺痛,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心如刀绞。

我很迷茫,也很困惑,为什么响应国家号召的事情,在他们口中成了丢人,成了关系户,成为被讥笑谩骂的缘由。

人生不应该越来越好的吗?

我躺倒了,两天不吃不喝,我怕职工们再次冲进院子,更怕再一次在年迈的母亲脸上看到彷徨无措的情绪。

我不相信人都是自私的,这世上依旧有忘我高尚的人。

但眼前的事实让我挫败,令我颓然。

现在的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

我明白了为什么幸福和辛苦要并列而行。

或许走在人世间,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磨难。

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但我依然想幸福快乐的走在人世间。

人要干净且热烈地活着。

您说呢?”

看完来稿的魏副主编短暂地陷入沉默,随即轻轻叹息了一声。

改开之后,他许久没有见过如此有思想的文章了。

“主编,这篇文章发不发?”

“你觉得呢?”

“我觉得发!笔触真诚,很有思想,而且很符合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境况!咱们晚报的宗旨不就是反应四九城普通人民的生活么?”

“那就发!而且,不仅要发文章——”

……

当代。

几个编辑围拥在一张办公桌前,有男有女。

“怎么这就写完了,这情报战才刚起了个头,有点太不尽兴了吧!”

“是啊主编,我觉得这篇《风声》完全可以扩写成中篇,要是有毅力,有笔力,长篇也行!”

“这就像刚结婚的俩小两口亲热,天雷勾地火的,丈夫忽然闷头盖被,说要睡觉了!”

几位编辑全都被这句比喻逗的大笑起来。

坐在办公桌后的老编辑扶了扶眼镜,欣慰地看着手里的稿件:“别急,咱们杂志的第一刊,怎么也得六月才发,我现在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

“去这个昌北县走一走,探望一下这位兆中同志!”

最新小说: 国家惊了,神话刚降世你成神了 让你直播讲名著,你说红楼是鬼书 没毕业,我就娶了美女老师 我在风花雪月中等你 绝品天眼 今夜离港 流氓老师 被儿媳赶出家门后,她闪婚了豪门大佬 不原谅!真千金断亲后全家悔断肠 都市之天上掉下百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