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见我已经理解了《道德经》第十五章的内容,便又显化出第十六章来: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章我熟,觉得挺好懂的。
这章无非就是接着第十四章进一步讲如何去静修感悟嘛!
第十四章说了要扼其概要笼统地去领悟道。其实也有注重道的根本所在的意思。
这章则直接阐述静修悟道就是要善于去体悟万物运作的根本,从而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才能不失公允地循道治理社会,使社会持续发展下去,从而建立不朽的功勋。
思路是比较连贯的!
细说来其意思就是:
“致虚极,守静笃”是指静休思考时的精神状态,要做到空明而凝神静气。从而能更好地保持思维的专注,更好调动思维的敏锐与细致。
的确,保持空灵状态,思考问题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效率也要高得多。
心不宁,想啥子都是毛躁粗略的,就不可能细致而深入。往往还想不清楚事情,反而更弄得一团糟,更使自己心烦气乱的!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则指万物的运作都是受“道”的支配。那要去感悟道,就得要广泛品悟万物的运作。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从而抓住事物的根本点。
所谓“观复”,就是反复揣摸琢磨之意。
拿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来讲,就叫“归纳法”。即通过广泛的观察从而从同一类事例中提炼出这些现象都遵守的规律来。
只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分析,形成了模糊而笼统道学理论。也就是阴阳、五行、八卦等那种分析模式。
所以中国古人觉得似乎一切都是贯通了的,都可以类似地予以解释得通。
其中最根本的出发点,古人把它称之为“道”。
也就是说,中国古人认为,如果明悟了“道”,就能明悟一切世理!
也正因此,他们才十分注重悟道!
所以,老子说要去思考万物的运作,反复揣摩其中道理。
这就是“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之意。”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也是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本所在。
所以,一部《道德经》,懂其所求的根就对头了!
“始制”曰根!“公道”曰根!世间一切,无根不可能立!
所以,接着就是说体察到了事物的根本所在,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在我们的心里就如同静静地摆在那里的一样,这样我们就相当于把握住了它的命脉一样了。这就是“归根曰静”。
而“复命”字面子上的意思是“归复其命运所在”。“静曰复命”即指事物根本一直摆在那儿,它左右着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就显示出它的常态及常规来了。这就是“复命曰常”。
了解清楚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常规,就算是弄明白了事理。这就是“知常曰明”!
若不能弄明白事理,就容易乱来妄为,那就凶险了!
这就是“不知常,妄作凶”的意思。
清楚了正常规律,就能宽容地对待大家,保持宽容就不失公正!
这就是“知常容,容乃公”!
这当然又说到君王该怎么来对待老百姓了!
至于“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说的就是:处事公道了,就能惠及全社会;照顾好全部就如上天一样普惠于民;上天行的就是道;依道行事就能长久持续发展。这样你的功绩就算你死了都不会消亡!
不消我解说,我就这么理解一遍,太上老君立即微笑着点头认可!
很显然,我所理解的完全符合他的意思。
他那善知他人心智的神通的确好玩儿。可惜我并不会。若是我也会的话,我们直接进行神魂交流,那岂不妙哉!
即便如此,若别人见我俩此时状态,也必会大感奇怪吧!
反正现在算是他在与我神魂交流一般,而我却不能直接读懂他在想些啥子罢了。
所以,他满意地笑着点头后,又显化出了《道德经》的第十七章内容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章我觉得就更简单了。无非就是说各种君主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而已。
只有第一句难得理解点!
“太上”,是指那种得道了的君王。与“太上之忘情”里的“太上”指的是一样的,就是指圣人!
“太上,不知有之。”是说老百姓对圣人的存在是如同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一般。
这我看过《诗经》里的《击壤歌》的,是说《帝王世纪》中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歌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以食,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
也就是这几个老人说他们就那么自然而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如同根本不晓得尧的德政一般!
当然,这与太上老君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有关。太上老君认为最好的君王,就是要做到自己像什么也没做而百姓又生活得自然和美!
而“次者,亲而誉之。”是说做得稍差点儿的,民众就亲近他们从而赞誉他们。
他们之所以比起尧那样的圣人来说差些,就是他们还没有不着痕迹地使天下大治。
再次的,老百姓就畏惧他们了。
这显然就是指那种严刑峻法的君王些了。
最次的,老百姓就会对他们感到愤恨。即如夏桀殷纣般那样的了!
当然,接下来就分析了那种君王让老百姓痛恨的原因。就是施政根本没有信义可言,所以老百姓不会信任他们。
“贵言”是太上老君一贯的主张。即多办实事,而少出政令劳民伤财。
所以,“悠兮贵言,功成事遂”是指如尧那般,不知不觉地就治理好天下了。
如此,老百姓才会说:“我们是在自然而然地生活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