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品秩与妃嫔不同,即使是正三品宫正也定要向正八品官女子行礼,而官女子不必回礼,这是因为君臣有別的缘故。
宦官又称也称太监、公公、寺人、阉人、内官、内侍、中官、中涓、内竖、中贵人,年老太监可冠以姓氏以伴伴呼之,品级高者可冠以姓氏以内相、大伴呼之,当然,这是私下里的称呼了。
内侍统统由内侍省管辖,再分派诸宫以供役使。内侍省是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参用宦官和士人,掌侍内廷宫室、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后妃的饮食起居等事务。
有从三品监二人,监掌内侍奉、宣制令。
从四品少监四人,为从三品内侍监副贰。
正五品内常侍六人,通判省事。
从五品内给事十人,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凡元日、冬至,百官贺皇后,则出入宣传;宫人衣服费用,则具品秩,计其多少,春秋宣送于中书。每位内给事辖从九品主事二人。
正六品内谒者监十人,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外命妇名帐。凡诸亲命妇朝会者,籍其数上内侍省;命妇下车,则导至朝堂奏闻。唐废内谒者局,置内典引十八人,掌诸亲命妇朝参,出入导引。每位内谒者监辖内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正七品内寺伯六人,掌纠察宫内不法,岁傩则涖出入。
从七品寺人六人,掌皇后出入执御刀冗从。
从八品内谒者十二人,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各宫俱有总管太监和掌事太监,以及一、二、三等和粗使太监,归一宫主位统管,若无主位则归内侍省统管。
敬事房,原隶属内务府,掌内廷管理太监和宫女的奖惩事务,亦司皇帝媾合之事者也。皇帝与后、妃、嫔、御的房事都归敬事房总管太监管理、记录。帝与后、妃、嫔、御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用一种彤管的红色毛笔记下年、月、日、时,谓之‘彤史’,彤史必须于次日呈于皇后面前由皇后加盖凤印,留档记存以备后妃们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敬事房总管还必须了解皇帝的生辰八字,也了解后妃们的生辰八字、妊娠和天癸情况,然后尽量按照正确的时辰、合适的礼仪,确保帝胤繁衍。后来先帝嫌内务府官制冗杂、人浮于事,裁撤了内务府,敬事房就归内侍省统辖了。
广储司下辖六库,另有负责圈养禽畜以供内廷赏玩或食用的职责。广储司原隶属内务府,后归内侍省统辖。六库分别为银库、皮库、瓷库、缎库、衣库、茶库。广储司设总管六库郎中及六库郎中、中外郎、司库、司匠、副司库、库使等员。
银库储金银,皮库储皮革、昵绒、象牙、犀角等,瓷库储瓷器及铜、锡器皿,缎库储缎、纱、绸、绫、绢、布等,衣库储朝服、便衣及京师近卫十六营和禁卫军的兵丁盔甲等,茶库储茶叶、人碜、香、纸、颜料、绒线等。
六库之下设有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帽房、针线房,分别承做各项物品。
御药房亦隶属内侍省统辖,主掌御用药饵,与太医院官相表里,有总管太监正副各一人及近侍、医官等,专司带领御医赴各宫、各王公亲贵府上请脉,及煎制药饵。御药房权责与尚食局司药司相类,然御药房一般主外,司药司一般主内。这是因为宫中有条规矩,入夜,宫门下钥前太监除非有差使在身,否则一律不得留连内廷。再加之内外有别,后妃们许多贴身事宜只能交由女官宫女沾手,所以御药房和司药司并存,一个是宦官主理,一个是女官主理。
其余地方的宦官品级与人数皆有定例,但皇帝身边除日常伏侍的之外,又有承旨太监数名,负责草拟旨意、诰令、册文,多用于内廷、宗室,且身份高贵的后妃嫔御、皇子公主、王爷亲贵的封赏一般由礼部议拟,朝政方面的主要是由枢密院和翰林院负责议拟;秉笔太监数名,主掌用红笔批示承旨太监草拟的旨意、诰令、册文是否可以执行,谓之‘批红’;掌印太监数名,负责审核奏章,若不能通过则打回去重新批红,若通过审核则加盖印章,呈于陛前阅览。
内库是皇帝的私库,由内侍省选宦官之老成勤敏者掌其锁钥,是专供皇室及宫廷生活的库藏。内库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国库的支拨、地方的上供和皇庄的收入。
至于前朝,与后宫向无交集,妾身直至出宫时都一贯在内廷伏侍,具体在前面服侍的宫人太监如何、这就不是妾身所能知道的了。
再说太医院,太医院下辖御药房、司药司、生药库、安乐堂及藩王良医所,共有一十三科,主要划分为御医及其学生即医徒、吏目、药童四等,由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左右院判各一人共同署理。御医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医徒是跟随御医见习并协助御医的,宫人看病都由医徒负责;吏目是主管处方的整理记档、保存药渣的人;药童则负责煎药等杂事。太医院还有培养医生的职责。
十三科主要有:大方脉科,主治内府之疾,风科亦并入此科,风科是主治各种因‘风’邪所致的疾病的科目,是大方脉的一个分支;小方脉科,是专门治疗小儿疾病的科目;伤寒科,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科目;妇人科,原分为女科和产科,女科主治妇人之病,产科主治胎前及产后诸症,两科并为一科,合称妇人科;按摩科,主管为皇帝及王公亲贵松乏筋骨、按摩穴位以达到养生目的的科目;针灸科,因针灸之事复杂,故而单设一科;正骨科,主治跌打压伤及骨骼损伤;金镞科,主治刀、枪、箭等利刃所造成的外伤;疮疡科,主治肿疡、溃疡、癞疥、无名肿毒、金刃所伤及诸虫兽伤;眼科,主治眼疾与时疫眼病;口齿科,主治口内疾病、牙齿矫正等;咽喉科,主治咽喉之疾;祝由禁科,由祝由科及书禁科合并而成,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书禁科主治镇邪、驱鬼、辟毒、截症,两科合一,主要以咒禁、画符、祝由等非医术之法来治疗疾病,一般都是巫师、道婆或异族医师充任此科。
太医院主要是为皇帝后妃及王公亲贵诊病,若是深受宠信的重臣,皇上为表恩宠,则遣御医驻府随侍。如柱国上将军,皇上不仅派了金镞科的应佶应太医作为军医随侍帐前,还另遣了两位太医进驻公主府和将军府,专为乐昌大长公主和其余将军府女眷诊治,如同藩王府邸的良医一般无二。
内廷和外朝基本上素无牵连,然而每逢大事,如祭祀、婚娶、年节、出征、庆功、招待外囯使节等事自然就有了交集。
例如御膳房,原隶属内务府,内务府裁撤后归光禄寺管辖。御膳房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有时还为值班大臣备膳。下辖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膳房设有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荤局主管鱼、肉、海味菜;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菜点;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内造糕点等;饭局则主管粥、饭。
皇帝后妃吃饭分传膳、进膳、用膳三段进行。每次传膳前,先呈膳单,膳单上注明用膳的时间、地点、菜点的名目,哪品菜点用什么食具盛放,用什么桌子等。菜上桌后,每道菜名叫什么,掌勺的大厨是谁,在盘子边都要标得一清二楚。皇帝进食前,还有试食太监负责用银器‘尝膳’,还有专门的乐师奏乐和升平署的歌舞伎表演助兴,不过当今皇上为表俭省节流之意,已经黜了奏乐表演等项目。
御膳房设总管、副总管、御厨、疱长、疱丁、杂役、催膳太监、试食太监、布席太监等职。
因御膳房厨役多为男子,禁入内廷,故而内廷又设尚食局以备后妃嫔御饮食。
皇家的喜庆婚丧、招待外邦使臣和各藩王大臣所需馔馐燕饮,皆由光禄寺主持。光禄寺设从三品卿、从四品少卿、从六品丞、从七品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副贰,丞参领之。光禄寺下辖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并内酒坊、油醋库。太官署掌供祠宴朝会膳食;珍羞署掌供祭祀、朝会、宾客之庶羞,榛栗、脯脩、鱼盐、菱芡之名数;良酝署掌供五齐、三酒。享太庙,则供郁鬯以实六彝,进御,则供春暴、秋清、酴麋、桑落之酒;掌醢署掌供醋及醢醯之物:一曰鹿醢、二曰兔醢、三曰羊醢、四曰鱼醢,亦掌供备盐、酱、香、烛等物,并管有果园、皇庄,按年征税,送存银库。
鸿胪寺主要掌朝会仪节、吉凶仪礼和藩王入贡陛见请辞、外宾入贡陛见请辞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设从三品卿、从四品少卿、从六品丞、从七品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副贰,丞参领之。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馆舍而颁其见辞、赐予、宴设之式,诫有司先期办具;有贡物,则具其数报内侍省和礼部,引见以觐。诸藩封册,即行其礼命。若有爵禄承袭之事,则辨其嫡庶,具名报于礼部。其周嵩、庆、懿陵庙,命官以时致享,若凶仪之节,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丧纪而诏奠临赙赠之制。礼仪成服,则卿掌赞导之仪,葬则预戒有司具卤簿仪物。
太常寺掌宗庙礼仪,设从三品卿、从四品少卿、从六品丞各一人,从七品博士四人:主簿、协律郎、奉礼郎、太祝各一人。卿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下辖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
太仆寺掌牧马之政令,总管扈从车马杂物,置从三品卿、从四品少卿、从五品员外郎、从六品丞、从七品主簿等官职。卿掌车辂、厩牧之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国有大礼,供其辇辂、属车,前期戒有司教阅象马。下辖乘黄署,掌供皇室车辂及驯驭之法;典厩署,掌饲马牛、给养杂畜;典牧署,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之事,群牧所送杂畜以供御膳房、尚食局;车府署,掌王公以下车辂及驯驭之法;诸牧监,掌牧马选马之事,下辖牧场。
钦天监,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之事,有监正、监副等官职。婚丧嫁娶之事也要通过钦天监测算。钦天监和太医院一样,官吏是不需要去科举入仕的,且都是不得改迁他官,子孙世业,非特旨不得升调、致仕。
礼部,设正二品尚书一人,正三品左、右侍郎各一人。礼部主掌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主科举考试及囯子监、太学、各府学、县学事宜,主藩属和外宾的往来事宜。礼部下辖四司: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学政、科举考试的事宜;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宜;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宜;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宜。四司之外,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皇室婚丧及封赏之礼倶由礼部承办。
户部,掌管户籍财经,设正二品尚书一人,正三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每逢采选,都由户部呈报适龄未婚女子于陛前,再由礼部协助举办阅选之礼。户部有‘黄册’,专管人口户藉登记,并有婚书备份,是以不会出半点儿差错。
像这些外朝官署衙门,也就只有这些时候可与内廷相干。一般情况下,内外不得勾连,《礼记》有云:‘内言不出于阃,外言不入于阃’,‘出阃’即后宫越职参预官政是极为忌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