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才激动的抬起头,看向了皇帝。
再郑才的眼中,赵渊的身上多了一层龙威滤镜,皇帝的身上充满了威严。
“童生郑才,见过陛下。”
郑才赶忙起身自我介绍,特地在名字前面加上了童生二字。
九岁的童生,放眼整个炎国,也算是不错了。
但对于权贵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科考而已,除了殿试,皆有操作空间。
赵渊看向郑才,倒也算是满意。
并非因为他的才华,而是因为他的故事。
“郑才,朕素有听说你为了弟弟而选择读书的事情,今日太后、皇后、皇子们皆在,都想要好好听一听你的经历。”
赵渊没有急着搬出炎皇问心镜。
好事需要多磨,尤其是今日之事,更是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充裕,才方便故事的传播。
皇子、宰相、农家少年……
皇帝亲自朱雀门问话,太后、皇后、皇子为证。
这是多么传奇的经历?
等故事传播开,皇家想要的名声、民心,自然便会聚拢。
听到皇帝的文化,郑才万分激动。
这个故事是他绞劲脑汁想出来的,必然能感动万千百姓。
尤其是家中有兄弟的学子,皆会从此以他郑才为标杆。
“当年时值天灾,幸好陛下神武,我等百姓方有生存之力,家中能有几分粮食,不至于全家饿死。”
“但家中四口人粮食依旧不足,弟弟年幼,扛不住饿,时常饿到昏厥。”
“那时的我,虽然年仅六岁,但已经能够识文,知晓道理,岂能眼看幼弟饿死在眼前?只能将我自己的吃食全部分给弟弟。”
“但悲剧还是发生,那一日,我在家中饿昏了过去,没能看好弟弟。”
“等我苏醒之时,弟弟已经不在家中,爹娘告诉我,弟弟竟已活活饿死。”
“从此,我便立志读书,将来定要让这天下,再没有任何孩子会被饿死。”
“幸好,当年爹娘是骗我的,弟弟没有死,只是走丢。”
一边说着,郑才一边流出了眼泪,看向了郑洋的方向。
“弟弟,回家吧,爹娘想了你三年,你不要再怪爹娘了,都怪哥哥当年饿晕,没有看好你……”
郑才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若非郑洋记忆清晰,还真要以为这故事是真的。
谁能想到,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竟会有此等表演天赋。
郑洋一言不发,沉默的看着郑才表演。
继续表演吧,现在表演的看起来有多真诚,等会儿记忆被炎皇问心镜映射,那绝望的表情就会有多么的发自内心。
朱雀门,城墙之上,听到故事全貌的赵渊默默点头。
此子不错,竟知道在讲述时维护皇家脸面。
天灾乃是上天注定,即便自己作为皇帝英明神武,也改变不了天意。
仅凭郑才话语中对皇威的维护,就值得未来官场道路的顺畅无阻!
毕竟郑才的话,可是要流传到民间去的。
斜眼看了身旁的太监,刚刚郑才说的所有话,都已经被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尤其是对皇家的尊重,太监还特地添了几分墨。
“陛下,此子当真是赤诚真心,幸好悟饭法师争气,未曾死在当年,不然人间就要少了一段圆满的佳话,多一份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