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历,无上云,南甜
从庞千斤家那颗银杏往外看去,正巧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凤凰山,并着朝阳有着“金乌逐日”的美景之说,和着月色又有着“茶女观月”的神韵,朝夕里的日精月华更是让这里的茶叶蕴含天地灵气和黯然生机,堪称为南甜三杯文化里的非遗特色,不仅南来北往的商旅会捎上一些,本地人更是视之为“茶米”,重要性不可言喻。
往东三百里正是杨师傅的工作室,此时的杨师傅正在品茗,这大概就是一个匠人一天里最为放松和悠闲的时光了。
“如兰在舌,沁人心脾,芬芳甘冽,清香怡人。”杨师傅端着茶杯的手刚一放下,暖宝宝的声音在外间响起。
“杨师母,这是给你们带的手信。”暖宝宝说完,便将手里的山货递给了杨师母,回头便瞧见贪吃鸟在丝竹轩外面的竹林里嬉戏,好吧,小样儿在外候着。
“过来玩就行,还带什么礼呀。”正在晒菜干的杨师母笑着放下手里的活,招呼着暖宝宝几个屋里喝茶。
平时来客都是杨师母招待,在茶室喝茶,那里和杨师傅制壶的工作坊离着有一段距离,忽略环境音的话,隔音效果还不赖。
“礼多人不怪嘛!”彩悠悠一本斯文地开始了社交礼仪,“都是一些日常的山货。”
庞千斤在旁补充着卖点:“这些山货干制品便于保存,吃起来也很方便。”
这些山货都是顶顶鲜的干制品,鸡枞为最。有道是喝茶看单枞,喝汤吃鸡枞,从庞千斤家里走过来不到一盏茶的时间,背靠凤凰山,茶叶山货物产丰富,这也是火焰组进行深度游的规划之一,时间充裕,方便串门。
“惊雷菌子出万钉,有心了。”杨师傅笑着说道,“不用等来年的鸡枞雷,赶上你们这股及时雨,甚美,请上座喝茶。”
“杨师傅,那我们打扰啦。”暖宝宝这边拱了拱手,笑嘻嘻地说道。
“杨师傅,冒昧叨扰,希望没有打扰到您。”彩悠悠适时补上一句,和庞千斤两个接着拱了拱手跟在暖宝宝身后,入了座。
“刚好我也完成了今年的手拉壶设计,放松放松。”杨师傅说罢,看着正在冒着泡的茶器,心里有数,约莫一会就烧开了。
“究竟是怎么样的啊?能让我们开开眼吗?”暖宝宝想到凤外婆的交代,连忙问道。
“龙蛋壶。”杨师傅说着,转身从八宝架上取来一只竹制盒子,摆在茶桌上,引起在座一阵注目和围观,“丝竹轩”的意境可窥一斑。
“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庞千斤想起书里的记载不由猜测。
杨师傅一边给诸位小茶友满上今冬的雪片,香远溢清,入口即甘,一边卖着关子:“蛋形,截盖,恰似可爱。”
在一阵恳求和催促的目光下,不慌不忙地打开了竹制的翻盖,内里一只光泽温和,朴静幽远的手拉壶静置其中,取出来时,只见其外形可爱,龙蛋设计更添拙味和稚气,直锥嘴,大圈把势与壶体趁势,仔细揣摩壶体,反之放置茶台,只见过渡平缓。
杨师傅先冲淋了一把壶身,给龙蛋洗了个澡,接着往壶里倒了一把茶叶,洗茶、泡茶、请茶,且不论茶汤,光从出水流畅,就赏心悦目。
“杨师傅,可否给我们近距离观赏。”暖宝宝征询着杨师傅的意见。
“可以。”杨师傅大方地将龙蛋递给了暖宝宝。
暖宝宝接过龙蛋,在手里揣摩,彩悠悠接过,接着是庞千斤。
“耳把大而垂,手握舒适。”
“壶嘴设计为直流状,握持感极佳,提携方便。”
“壶式以‘龙蛋’命名,寓意磅礴的生命力。”
暖宝宝几个不由开始点评起来,斗壶大会下来,姐们几个几乎都变成小专家了。
“请喝茶。”杨师傅话落,将已经泡好了茶汤递到暖宝宝三小只面前,给这三位小茶友润润喉。
“杨师傅,你为什么喜欢制壶呀?”彩悠悠说着,一边接过茶杯。
“那要从很多年前说起......”杨师傅陷入回忆里喃喃地说道,“上学时,每每冬天放假回去便围坐在大火炉前,暖融融的。火炉前四脚小桌上摆了一个旧的大号紫砂茶壶。当时,母亲的身影总是忙忙碌碌,烧水、煮茶,深黄色的茶水,雾气氤氲,你们猜喝完怎么着?”
“怎么着?”暖宝宝捧场道,焰之味气氛组已然就位。
“苦的!”杨师傅笑呵呵地继续说着,“当时母亲看着喝完蹙了眉的我,浅浅地一笑,美美地嘬一口,安宁的气氛,慈祥的笑容,满屋的茶香,是一分宁和,三分爱意,七分温存,十分幸福,自此,我就走上了紫砂的创作之路,也成了终身的事业。”
暖宝宝几个沉浸在茶醉里,幻想着那满室生香的场景,脸上闪烁着好奇和向往。此刻茶香正在眼前,茶不醉人人自醉。
“紫砂壶烧制,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稀,稀沙土气。”杨师傅拿起热水烫熟了茶台上那把荔枝,这是老友送的茶宠,温热之间进度有度,彰显出不凡来。
“苍龙现,神级焰。”暖宝宝听罢便从掌心燃起一道小火苗,喃喃低语。
“难道是......”杨师傅激动得站了起来。
能让一名制壶人惊艳的,要么壶,要么茶,要么人了!如果还要掰扯的话,那只有火了!
要论在南甜什么本命火焰最牛的话,神级焰自当老大,传说里的火焰传说里的壶,有了这样的火焰,就可以烧出传说中的火纹!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大场面。
杨师傅带着暖宝宝几个来到一处山坡,那里有许久前用的拱形“龙窑”,用它来烧制龙蛋壶特别有仪式感,尤其是今天,还赋予了特别的使命。
只见整座“龙窑”长约50-60米,每隔1-1. 5米设置一个俗称“鳞眼洞”的小洞,杨师傅解释说这是用来放置燃料的,相对而设,有数十对之多。窑内以砖砌成拱形,为窑膛。以松枝为媒,点燃火的艺术。
“古时候的人喜欢用松枝,因其燃烧时火焰长,热量高,故而烧出的陶器色泽温润。”杨师傅说完,拿起一把松枝慢慢地填好,一处又一处,地上的枯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匠人制壶的过程,妙称「点石成金」,南甜制壶最主要6大工艺:揉泥、拉胚、修胚、安搭、精修、烧制。
“前后经过2遍烧制,才能成为一把成品!”杨师傅骄傲地说,“第一遍1000度左右,第二遍1160-1200多度的高温烧制后。”
随着封窑的声音落下,暖宝宝在杨师傅的指导下,先后两次用神级焰,一收一放。站在烧制的工作坊面前,暖宝宝几个真切感受到,千度成陶的温度,是如何的炽热,紫砂壶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烧制,是如何浴火重生。
“简直就是火的艺术。”暖宝宝陶醉地想着一个个绚丽的画面。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庞千斤状似有感而发,双眼亮如白昼。
“工序严谨,温度可控。”彩悠悠不由赞叹。
时间慢慢地过去了,在一声出窑了的吆喝声中,一个“黝若钟鼎,灿烂琬琰”的龙蛋壶就在古雅静穆的色调中,现出各种颜色的闪闪光点,一缕火焰暗纹从壶身隐去。
“成功了!”杨师傅高兴地喊道,一脸的喜悦和满足。他将茶壶端详了片刻,随即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仿佛在展示一件珍宝。
暖宝宝和彩悠悠看着眼前的茶壶,不禁赞叹不已,这是一颗苍龙蛋吧!想起无峰山那只苍龙,暖宝宝几个会心一笑。
自打暖宝宝一行从丝竹轩离开后,饕餮法器里又有了一个好宝贝,而在很久很久以后,味王大局里那杯用龙蛋壶冲泡的香茶,声喧一时,并被纳为南甜贡茶,作为上供大领主的南甜奇珍,而南甜手拉壶也正式拉开了无上云斗壶争霸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