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这是你们工厂的?”
“算是,也不算是,这是技术顾问张大元,挂职在我们工厂的,他自己有一个工作室,好像叫做天元工作室,
老刘不是没空嘛,现在被我拉过来临时顶课的,据说是祖传的藤编手艺,不光藤椅做得好,还有藤编手提篮也有一套,
我正准备让他为我们工厂开发下新的产品,对了,你们文化馆的县级传承人申报名额还有没?”
“还有几个名额,现在申请传承人的没几个了,这个叫张大元是不是要申请?
我看他的技术很熟练,县级完全足够,市级的话,要多收集下图片和一些资料了,明年再可以申报!”
“好,他技术应该完全没问题,我多给他拍拍培训的资料图留存。”
张大元培训藤编技艺的画面被文化馆的人看上了,如今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少了,年轻的传承人更是少见。
要让县里面的非遗事业发展起来,年轻力量的加入是必须的。
张大元这种拥有祖传技艺的年轻人,能够回到家乡里面从事这方面还是很难得的,因此这个县级非遗传承人的名头他志在必得。
“老师,这太难了,招我们来的工作人员说是只要学一个步骤就行了,怎么还要我们会独立编织藤椅啊!”
“是啊,这样搞太费功夫了,这比进厂难多了。”
“难道不会就不要我们?”
张大元看到众人一副畏难的样子,只好解释道:“先听我说,各位肯定都去过岳州打工过,知道为什么你打工这么多年最后回到老家这边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
“我也很努力啊!”
“还不是我们县城的就业几率少!”
“就是!”
张大元给她们讨论了一下,随后说道:“技术!你们掌握真的技术才能在家乡立足!
藤编是可以做成流水线,你们可以只是学习一个步骤,比如说现在北流工厂流水线的模式是穿、扎、打、编四个车间,
只要你们学习一个步骤就能进厂了,但是那个是岗前培训,而我们这是非遗传承藤编技艺培训!”
“可是我怕学不会……”
“是不是不会就没法上班了?”
“老师,我只是想进厂,不想学什么非遗技艺。”
张大元看了看这些步入中年的妇女,颇为心疼,因为她们已经被固化了,思维一时间还是很难转变的。
“姐妹们,张师傅是我临时请过来的,我们这次的藤编培训,并不是进厂的标准,而是让大家能对这个藤编技艺有一定的了解,
一个星期之后,愿意进我们厂的,到时候可以报名,届时我们会再做一期岗前培训,
那个时候就是各个制作步骤进行分工了,大家放心,只要你认真学习都能够有进我们厂!”
这个时候文化馆的副馆长杨凤也过来说道:“姐妹们,这是覃丽覃厂长,她说话还是很管用的,
今天培训过后,我们文化馆会先结50块的误工费,所以说请耐心一点,这也是为了让你们有一技之长开办的培训会。”
人社的工作人员也过来说了几句,大概是安抚大家的情绪,这次是官方性质的。
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误工费,虽然不多,但是一个人一天50,算起来也是不少的。
但是这是文化馆方面推广非遗的专项资金,所以说也不用覃丽他们负责支付。
而且有了这些钱,学员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因此这么稍微动员就有50多人来参加培训了。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误工费的话,还是很难凑齐这么多的人数。
各个部门每年都有绩效考核的,人社局和文化馆的非遗培训和就业就是其中之一。
有了覃丽和杨凤的救场,课堂一下子安静了不少,大家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方式,所以说也没怎么认真。
但是张大元可不会这样,既然接了这个培训的任务就要好好去教。
本来他还以为只是一天的,但是后面知道是一个星期之后虽然有些担心。
不过既然这个培训班全程交给他管理了,这也是张大元会全力以赴。
既然知道这些培训学院都是一些为了50块来凑人头的,那么就不用太在乎她们到底认真不认真的事情了。
正如学生时代很多的差生都在课上玩其他的,老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大元也要学会这一方面,因此在讲解的时候,张大元按照PPT的节奏主要还是理论方面的。
今天主要是理论为主,实操的难度还是太大了,刚让她们准备上手就“群而攻之”了,觉得张大元是给她们出难题,所以还是要徐徐图之。
“龙州藤编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手工生产工艺,凝聚着龙州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创造。”
“龙州藤编的方法和品种非常丰富,是龙州古老生产技艺的一个类别,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那么从史学上看,我们龙州藤编传承自三国时期,那个时期的藤甲深受一些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喜爱,诸葛亮出征南蛮时就是遇上南蛮孟获的兀突骨率领的藤甲兵……”
张大元用故事的形式上藤编的理论课,这倒是吸引了不少跟着妈妈一起来的小孩。
一些小孩都上小学了,站在门外玩耍,听到了有趣的三国故事不由得竖起了耳朵,不知不觉被这个故事吸引了,立志要做出藤甲,还原古代藤甲兵的盛况!
“小张师傅你的理论课不错,下次我们文化馆有其他的活动希望你也可以参加。”
“过奖了杨馆长,我也是新手一个,刚上台讲课都紧张,多亏你们帮我解围。”
“没事,这都很正常,你一开始就是把这次培训看得太重了,这些学员普遍文化都不高,
而且年龄也大,只是想就近就业而已,你只要把藤编技艺宣传一下,让她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到时候进厂也会培训的,所以也没多大关系。”
杨凤也见多了这种情况,每年都有各种非遗的培训,但是真正能够沉下心去学习的还是很少的。
如今的社会还是很浮躁的,所以对于他们这些非遗文化工作的人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该做的还是要做的,这次的培训不仅是走形式,还是打算真正吸引一些喜欢非遗文化的人,完成传承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