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知县也要上任了。听说是一个中举的举子,第一次当官很是兴奋,一路上走走停停,进入八月才开始着急。
“当官还有时间限制?”卜银好奇道,然后又给自己塞了一个奶香小馒头,自从第一次吃到之后,她就爱得不行。
“自然是有的。”柳溪午解答道:“这些读书人考取功名后,一般会下放到各地做父母官,按例要到吏部参加铨选,拿到部凭,部凭上会有上任时间。为了图个吉利,他们要用天德、月德、黄道、明堂等日为最佳,也就是我们说的黄道吉日。通常有三月五月九月不上任的说法,因此八月份,新知县一定会上任的。”
两个小朋友一边吃着一边点头。
“等过几天,两位大人就要交接了,李知县就要离开了,到时候我们医馆作为代表也要去送送。”柳溪午拍了拍两个姑娘的头顶道:“你们两个这几天也好好休息一下,左右学堂放假了,也没什么事情。等送完李知县,我们可以去山里玩几天。之前我叫人去买了个山头,建了一个小院子,夏天去避暑最好不过了。”
卜银眼前一亮,心里很是期待。
蓬莱仙岛什么都好,就是一整年的天气都是很炎热的,也没有可以避暑的地方,偏偏卜银很怕热,在蓬莱仙岛学医的那段时间可谓苦不堪言。
“咱家院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咱们一家人还是足够的,离那些贵人的庄子又远,也不必担心会和他们产生什么冲突,你们两个可以在那里尽情玩耍。不过有一点,山里林深枝茂,悬崖峭壁,你们两个还是要注意安全,切莫因为自己有武功就放纵自己。”柳溪午絮絮叨叨地说着,看着两个姑娘认真听讲的脸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时,郊外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正和书童快马加鞭的往城中赶去。
“少爷,咱们还有一日便能抵达了,不必如此着急吧。”书童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道。
“罢了,咱们也不好这样去李知县,到前面驿站休息一下,明日再出发吧。”书生看了看远处层峦叠嶂,微微喘气道。
“是。”
两人一路走到了驿站,说明身份,驿卒将二人迎到房间中。
“大人请稍后,午饭已经过了时间,灶上的火也已经灭了,小的这就去给您拿一些吃的垫垫肚子,晚饭还有两个时辰就会好,届时您二位可以来用饭了。”说完,驿卒就端了一些糕点。
“多谢。”书生抱拳感谢。
驿卒下去后,书童看着糕点很是粗糙,不由地抱怨了一句:“少爷,这糕点也太差了,这还不如奴才在府上吃的好呢!”
书生用扇子敲了书童的脑袋一下,“这是驿站,又不是府上,错过了午饭时间,有吃的就不错的,你还很挑剔。”
“少爷!”书童捂着脑袋委屈道:“夫人要是知道您过得这么苦,肯定要埋怨奴才照顾不周了。”
“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书生自顾自的拿起糕点放进嘴里,“这味道还不错啊!你尝尝!少爷我不骗你。”
书童吃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就没再说什么,书生见状笑了笑。
李知县要是知道接任的书生是这位,怕是早早就要跑过来了,此时的他正在县衙里和县丞整理资料。
“大人,这些案卷已经分类整理好了,并且做了书目。户籍、粮册、税册以及各部门的人员名册均已准备完全,只等待新任知县大人了。”县丞在一旁毕恭毕敬的说道。
“唉,他年纪轻轻的,非要来这地方做个小小的知县,我还真的猜不透,他到底想要什么。”李知县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这世家的公子,真以为江南是个福窝不成?”
“谁说不是呢,这些世家公子还是太单纯了。”县丞附和道:“这几日他就要到了,大人也可以离开这里了。”
李知县看着远处的风景没说话。
“大人,这次升迁是喜事儿,您应该高兴才是啊。”
李知县讥笑一声:“喜事儿?我真怕我离他太近,就忍不住杀了他。”
“大人!”县丞像是被吓到了一样,低声喊道:“慎言啊,大人!”
“怕什么?”李知县白了他一眼,“他就算能听到又如何,我死也不惧,还有什么可怕他的。”
县丞低着头叹了口气。
“若不是还没找到殿下的骨血,我岂会苟活在这世上!”李知县咬牙道:“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县丞苦着一张脸,“大人,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找到,想必是有人刻意将小殿下藏了起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小殿下必然是安全的,大人不必过于忧心了。”
李知县长吁一口气,想起往事,眼睛不禁湿润:“当年要不是殿下,我早就死在京城了。现在,我就算是死,也一定要找到小殿下,护他周全!”
“上天垂怜,定然会让大人找到小殿下的。”
第二日,书生和书童终于到达了江南的城门。
“终于到了,这就是江南啊。”书童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道。
“不错,我们走吧。”书生摇着扇子进了城门,一副潇洒公子哥的样子。
此时的城内整热闹非凡,商贩们卖力地叫喊着,行人们时不时驻足看看,还有一些卖艺的江湖艺人。
“少爷,这里可真热闹啊。”书童有些兴奋,凑在书生旁边说道。
书生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前面有卖技巧玩具的,咱们过去看看,有不错的就买一些,然后给如故寄回去。”书生指着前面的摊子,拉着书童就往前走。
“少爷,小少爷早就不玩这些啦,最近小少爷正跟着老爷后面学办案呢。”书童有些头大。
家人们谁懂啊,我家少爷是个弟控啊。
“胡说,他这是不好意思在爹面前玩而已。”书生不以为然,继续挑选着。
突然,他的衣角被扯了扯,低头一看,是个脸颊有些脏兮兮的小女孩,顿时心软,蹲下来问道:“怎么啦,小妹妹?”
“哥哥,你的钱袋被偷了。”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道,随后指着远处一个精瘦的男子:“就是他。”
书生一摸腰间的荷包,果然不见了,书童接到信号,立马朝男子追了过去。男子感觉脊背发凉,回头一看书童追来,连忙向小巷子里跑去。
书童紧追不舍,不多时就在一个死胡同追到了男子,没想到哪里还有几个拿着棍棒的男子。几人看着书童柔弱的样子,嘿嘿一笑,自觉胜券在握。
“把我少爷的钱袋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
“哈?”领头的男子不可置信的笑出声:“你在说什么鬼话?我们有五个人,你一个人,劝你识趣离开,不然,你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书童微微摇头:“真是自不量力。”
说完就出拳打向了领头的男子,一拳就将他打晕了,其他人被吓了一跳,没有想到一个瘦弱的书童居然会武。
几人相视一眼,然后一齐冲向书童,书童一个四两拨千斤就将他们全部打倒在地。
“啧,这个水平是怎么出来偷东西的?”说完,从一人身上扯下少爷的钱袋就走了。
回到摊位上时,书生还在挑选,还给旁边的小姑娘也选了一个风车。
“付账,去医馆。”书生一摆手,就拉着小姑娘前往医馆了。
“你受伤了?”书童大吃一惊,付了钱就赶紧追上去,“少爷,你受伤了吗?少爷?少爷!”
书生并不理他,牵着小姑娘很快就到了神医馆。
“暖暖你来啦?”小吴伙计看到小姑娘后喊道:“药已经准备好了,我这就去给你拿。”
书生见小姑娘似乎经常来的样子,提了兴趣:“你常来这里抓药?”
小姑娘点点头,紧紧抿着小嘴。
“暖暖,你的药来啦!还有一包是益气补血的,等把这些药喝完再喝这包,记住了吗?”小吴伙计将药包分开,详细的嘱咐了一番。
暖暖点点头。
“这里还有一包饴糖,嫣然姐姐说你一半,姐姐一半。姐姐若是觉得喝药苦,你就给她吃一颗。”小吴伙计把装糖的荷包挂在暖暖的腰间,轻轻拍了拍她的双髻。
暖暖羞怯地点点头,然后跟书生挥了挥手就跑远了。
“这位客官是看病还是抓药?”小吴伙计这才招待书生。
书生道:“我是送那个小姑娘过来的,她刚刚帮了我一个大忙。她姐姐怎么了?”
小吴伙计微微一笑:“很抱歉,我们不能透露客户的病情,这是暖暖的家事,也是病人的隐私。”
书生微微吃惊,随后说道:“你可知道我是谁?”
小吴伙计面色如常,依然笑道:“不管您是知县还是皇帝,我们都不能说。”
书生赞许的点点头,心想这还真是个奇怪的医馆,一般的伙计怕是早就把家里几口人都说了。
“我来检查一下身体,可有大夫帮我看看?”
“您在这边稍等片刻,现在秦大夫和季大夫都在看诊。”说着,就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木牌:“这是您的号牌,等下伙计喊到您的号牌,就可以前去看诊了。”
书生反复看着号牌,有些好奇这个医馆的掌柜是各种人物。
医馆里人来人往,但是并没有颓色,反而每个人的眼里都亮晶晶的。
卜银和柳嫣然从外面回来,背着一竹筐的草药直奔后院。
柳嫣然觉得卜银的耐力不行,故而每天上山采药的时候都带着卜银。按理说,神医馆这么大的药堂是不需要自己采药的,但是柳溪午还是自己采购一些治病救伤的药材。
“你现在的耐力还需要再加强一些。”柳嫣然一边放置药材一边说道:“明天开始,两只脚上要绑上沙袋,虽然一开始会很辛苦,但是坚持下来的话,你会感觉自己身轻如燕,再练功夫事半功倍。”
卜银点点头:“都听姐姐的。”
或许是褚一安的到来,卜银感觉复仇之路多了一份力量,又多了一份信心,练武的时候丝毫不喊苦。
“听说过段时间还有京城的大官来郊外庄子上,咱们应该是已经搬到山里院子了吧?”卜银问道。
柳嫣然嗯了一声:“不必担心,有我在呢。”
柳嫣然以为卜银胆子小,安慰了一番,卜银也没多言。
书生坐在季大夫面前伸出左手,季大夫看了他一眼,开始认真把脉。
“这位先生身体不错,只是近期在赶路吧?脉象虚浮,但是看先生面色如常,病邪在表,还是要预防一下风寒咳嗽。”季大夫摸了摸胡子,心里很快就盘算出一个药方:“我给先生开一副药,便宜但对症,喝三剂就好。”
说完,季大夫就写下了药房递给药童,药童去抓药打包。
书生看了一眼药方,发现根本认不出字迹也就作罢了。
结账时,书童只付了六百三十文,这让书生很吃惊。
“怎么这江南的物价这么低?”书生看着三副药剂一脸的不可思议:“这要在京城,怎么也要二两银子吧?”
书童疯狂点头。
书生带着书童一路走到了县衙门口,书童前去说明身份,衙役看了书生一眼,飞快地跑向县衙内。
“大人,新任知县到了!大人!”
“他怎么这样?”书生有些不解地对书童道。
书童摇摇头。
“章大人!”李知县提着官袍一路小跑:“章大人,本官来迟了,请恕罪!”
书生拱拱手道:“下官章如竹,拜见大人。”
“章大人快请进吧。”李知县让身给章如竹,章如竹点点头进入县衙。
“章大人,三日后本官就要前往府州了,县衙内的一应官文都准备好了,县丞会一一汇报。”李知县边走边介绍道:“咱们江南一向富庶,民风淳朴,可谓是人杰地灵。本官虽不敢说做的有多好,但是江南的各处有条不紊,想必不会很费力。”
章如竹赞许地点点头:“下官一路上已有体验,江南在李大人的治理下可谓蒸蒸日上,是吾辈楷模。”
李知县笑了笑,颇为自豪。
“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还望李大人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