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学习计划,颜缘下了床,摸了根竹棍撑着,一瘸一拐在村子里跑了小半圈儿,借回了很多小学课本。村里的孩子们、同族的堂哥堂姐姐们都上学去了,这些都是他们用旧的书。
用土话说,这些书大多已经被揉成了烂油渣了。破的破,旧的旧,飞一块丢一页的,书角被折得不像样子,颜缘花了好久,才把书整治平整一点。保存最好的是隔壁陈家院子陈远明哥哥的书,字迹干净,笔记也很有条理。后来,陈家哥哥考上成都的一所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父母经常拿来耳提面命的榜样。不过,上一世,颜缘和陈家哥哥往来极少。虽然村子里大多沾亲带故,但她和陈家哥哥年岁相差四五岁,玩不到一处去,更别说不同学校不同班级。
对了,陈家哥哥读的镇上的中心小学,她读的是村小。后来,陈远明上了市一中,她只考上了镇中学。
这辈子,她也要念最好的学校!
她深呼吸一口气,费力搬了一大一小两个凳子到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把书摊在高凳子上,借着春日的阳光一篇篇读了起来。土墙瓦屋里光线不好,烟气薰得墙壁黢黑,实在不是读书学习的地方。
阳光在那陌生又熟悉的书页上跳动,朴素的插图也活泼生动起来。看着大大的标注着拼音的识字课本,颜缘觉得好亲切好亲切。开始她还默念,后来,遇到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的句子,她不由得念出声来。过一会儿惊觉不妥,自己此时应该还识字较少呢?又改成默念。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皮球浮上来了》——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皮球一跳,跳到树洞里。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了。有个孩子用盆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皮球浮上来了。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丁丁和小飞机》——
丁丁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心想开飞机。
老师在教生字,丁丁一边听,一边忙着做小飞机。
老师看见了,问:“丁丁你在做什么?”丁丁站起来,低声说:“我在做飞机。”
老师说:“上课的时候,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开飞机。”
晚上,丁丁做了个梦。梦见纸飞机变成了银光闪闪的真飞机。丁丁连忙跑过去。
忽然飞机唱起歌来:
丁丁真聪明,
会做纸飞机。
丁丁你快来,
来开真飞机。
丁丁高兴极了。他上了飞机,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想开飞机。
忽然飞机又唱起歌来:
丁丁没文化,
不会开飞机。
飞机开不动,
丁丁真着急。
一着急,丁丁醒了。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丁丁长大了会开飞机吗?
颜缘还记得,当时老师让大家思考,丁丁长大后会开飞机吗?同学们都齐声说不会,因为丁丁不认真学习,学不到真本领。只有她说,会。因为丁丁做了这样的梦后,一定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师还夸奖她呢!
《小马过河》、《小虫和大船》、《司马光》、《这个办法真好》、《三味书屋》、《捞铁牛》、《蝙蝠和雷达》……
一篇篇课文读下去,颜缘心潮澎湃,一个个记忆的闸门被打开,那些久远的课文,只要稍加温习就能背上来。颜缘忽然发现,那些朴素的文字是多么美好的启蒙教材啊,它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观念,热爱祖国、敬爱老师,团结同学,《小马过河》告诉孩子们实践才能出真知,司马光、文彦博浮球、捞铁牛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古人的智慧故事,三味书屋、丁丁和小飞机告诉孩子们要正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这个办法真好》还教给了大家朴素的统筹学……
想起进入新世纪后的语文教材,三分之一竟然是些外国人的故事。外国故事真善美,中国人在课本里倒变得面目可憎,传统文化和智慧故事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网民们齐声愤慨,颜缘就感慨万千。
“你在做什么?哪儿来这么多书?”颜缘在沉思中被唤醒,才发现是妈妈回来了,一阵柑桔叶的芬芳随之传来,爸爸正倒了一挑枝叶摊在坝子中央晾晒。看来上午爸妈应该是去柑桔林子里修剪枝叶去了。
“哦,妈妈回来啦。我今天在家没事做,就把哥哥姐姐们的书借来看看。”
妈妈疑惑的神色一下轻松了:“小芬喜欢读书就好。别看久了,小心眼睛痛。看一会儿书还是出去玩一会儿。”
爸爸蹲下来翻了翻书,也很好奇:“小芬,你才多点大?看得懂高年级的书吗?生字很多呢。”
颜缘思索了一下,表示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就看插图和拼音,还提出了要买一本字典。爸爸很爽快就答应了,还给了她一把小钥匙:“阁楼上的箱子里,有很多书,都是你爷爷留下来的隋唐演义杨家将什么的,还有十多本娃娃书,没事儿可以翻着耍。”
颜缘一愣,她记得前世小时候,家里可是有上百本娃娃儿书,也就是小人书。难道,是后来买的?她还记得收藏热潮时,王小川还说过,有几类小人书还成了千金不换的宝贝呢!
这一世,可得多买点娃娃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