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好吃的,李氏心思忽然一动。
“泽谦中举是喜事,还是中解元这样的大喜事,咱们要不要摆个流水席庆贺一番?”
杜泽谦连忙拒绝,“流水席就算了吧娘,浪费银子且不说,照应起来还麻烦。”
“若是在村里也就罢了,县里人口太多,花费实在太大。”
“况且咱们家现在已经够招人眼的,太张扬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又没有关系多么亲近的亲朋,流水席实在没有必要。”
李氏想了想,情况确实如此。
庆贺喜事的流水席一般都是摆三天,随吃随走,每天不知道要开多少轮,花费确实太大了些。
刚刚她只是一时激动,觉得中解元这样的大喜事,自当好好庆贺一番。
这会儿想到更实际的花费,流水席的想法便被彻底放弃。
“你说得对,确实太费银子,是我想岔了。”
但一点庆祝的事都不做,总归还是有些遗憾。
这样的喜事,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才好。
低调半辈子的李氏,只有在孩子出息的时候,才忍不住想要张扬一点,让更多人见证她的喜悦。
罗明珠看到李氏脸上有一丝遗憾,连忙开口说道:“流水席确实张扬了些,但是摆一场还是必要的。”
“杜泽谦中解元的消息一传出去,肯定有很多人过来打招呼套交情。”
“干脆直接在家里办一场,挑一些关系亲近的过来热闹庆贺一番,烦扰一次总比没完没了要好。”
“咱们可以在县里办一场,再回村里办一场。”
“过分张扬不好,过分低调也不见得让人敬佩,不大不小热闹一次正好。”
李氏连连点头,“对对对,明珠说得对。是得回村里摆席,让大伙儿都来喝杯酒。”
“不瞒你们说,我恨不得现在就回村,告诉他们泽谦中了解元的消息。”
“不显摆一次,我这心里是真难受啊。”
罗明珠和杜泽谦笑得不行,李氏的话虽然浅显直白,却也是十分有道理的。
锦衣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
“那就这么定了,等定好日子,我就去找厨子。上次妍姐儿拜师宴那家就挺好,回头先找他们家谈一谈。”
“娘,我之前还说等杜泽谦中举的确切消息出来,就在店里发喜馍馍。”
“您知不知道哪家的馍馍做得好又干净?回头我去定一些,省得自己蒸费事。”
数千个馍馍,累死她和李氏两人也蒸不完。
最近要处理的事情多着呢,根本没时间,也没那个精力。
平时家中买菜做饭都是李氏在忙活,哪家馍馍卖得好,她肯定知道得更清楚。
李氏不假思索回答道:“前头那条街尾有一家蒸馍店,门脸不大,但生意可红火。蒸馍好吃又扎实,店主人也实在,收拾得也干净。”
“回头你去那里打听一下,如果不合适,左边那条街上也有一家还算不错的。”
罗明珠点头,“好,那我待会儿就去打听一下。那么多的蒸馍,可得工夫做呢。”
干净卫生自然是首要考虑的事情,店铺规模就是第二个关键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