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夏季的炎热还未完全消散,温和的秋风吹荡着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巍巍的皇城内一个小太监正急步走在金砖平铺的道路上,这是皇帝的居所,大明王朝第六任君王英宗的家,在这里除了朱祁镇这个至高无上的主人外,还住着一个可以权倾朝野的人,一个被百官称为翁父,君主称作先生的宦官,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小太监急匆匆地来到一间布置豪华的房里,此时,宽敞的卧榻上正卧着一人,这人身着睡衣,神色很是慵懒,身旁两个宫女正一左一右地帮他捶肩揉腿,小太监一见他便作礼说道:“禀公公,小天向您复命。”
“回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禀公公已经办妥!”
“嗯,好!”王振伴着慵懒的口气说道“把东西带着跟我走。”
下一刻,王振已换上了蟒袍官帽,缓步走在花园的小径中,身后跟着刚才的小太监张小天,此外,还另有两名太监尾随其后并抬着一口大木箱子。
趁着夜色,几人来到小径尽头的一处假山,此时,张小天向身后的两名太监摆了摆手,二人随即放下箱子恭敬退去。
两人走后,张小天则一人吃力地捧起箱子,悄悄跟在王振身后,不多时来到假山里的一处石洞。
石洞虽不十分狭长却也要拐过两道弯才能来到中央腹地,这里昏暗阴冷四周隐隐伴着绿幽幽的青光。
进来以后,张小天便放下手中箱子,来到王振身旁听候吩咐。
“你先回去吧!”王振依旧慵懒地吩咐道。
张小天听得,匆匆退去。
待他走后,环顾洞里才渐渐看到石洞尽头竖着一道浣纱屏风,屏风后面有一石塌,塌上正坐着一人,与王振一样穿着蟒袍官帽,年纪近似古稀,一身皮肤尽是灰色,形如干尸。
只瞧,王振这时面朝屏风恭敬说道:“师父,我来看您了。”
“嗯!”一声沙哑沧桑地声音传来。
“您要的东西,我已帮您拿来了。”
王振见对方没有说话,便打开身后的箱子,伴着洞里昏暗的亮光,依然可以清楚看到,有十二颗晶莹剔透的玉骷髅端正地摆在箱子里。
王振没有多说仔细地将十二颗骷髅摆在了一旁的石格中,只见这石格是从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不多不少正好十二个。
骷髅摆好后,王振又恭敬地向屏风说道:“这十二枚玉骷髅是弟子废了好大周折,在极北之地万年玄冰下开采出来的,历时一年才令八魔宗的人雕琢而成,其中功效不言而喻,师父应当知晓。”
“辛苦你了!”沙哑苍老的声音又传来,随即“咳咳!”咳了两声。
“师父保重身体!”
“有了这十二颗玉骷髅,师父的旧伤定会早日痊愈,风神大法的功力也势必大进,弟子等您的好消息。”
“帮我找些人来!”苍老的声音又道
“是!弟子一定帮师父多找几名武林高手供师父修炼神功。”
随即,王振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小盒放在一旁的案子上,说道:“这是近日炼制的丹药,师父可先行服下,找人的事情弟子这就找人去办,没什么事,弟子便回去了。”
“嗯!咳咳。”答应了一声后,又听那老太监咳嗽了几声。
王振退后几步,即出了石洞。
老太监服下药丸即开始运功,青绿的气流在双掌间缓缓形成漩涡,不多时通体发出亮眼的绿光,光芒经久不散,气劲流通在整个洞内。
渐渐,十二枚玉骷髅开始振动起来,并不断有气流涌入骷髅头内,其光泽越发明亮。
这一切都被藏在洞口的张小天听在耳中,他虽然不敢上前观看,却一直悄悄趴在石洞边上听着王振与老太监的对话,也听着洞里的声响,这小太监天生耳力过人,虽未亲眼瞧见,但仅凭声音便已知晓发生的一切。
王振回到宫里,召来了先前差出去办事的马公公。
马公公一进门便谄媚道:“公公有什么事吩咐?”
“替我找些功夫好的人来,记住此事要保密不能让人知道!”
“不知公公是要作何用处?”马公公不解地问道
“这个你不用知道,记得找来的人武功越高越好,而且不能让他有反抗能力,知道吗?”
“这、、、”马公公此时面露难色。
“怎么?”王振责难道
“此事虽有些困难,但公公放心,福来一定帮您办好。”
“嗯!”王振答应了一声
随后,王振又问道:“近来江湖上有什么动静?”
“禀公公近来江湖还算平静,未曾得闻那蓝衣女子的动向,名剑山庄的武林大会也开始筹办,进展一切顺利。”
“还有吗?”
“还有就是瓦剌人没有按约定继续向公公进贡!”
“嗯?哼!”王振忽然拍了桌子,眼珠爆出几道红丝,怒道:“好大的胆子,竟敢背弃盟约,待我向皇上进言定不会放过他们!”
马公公瑟瑟地站在王振面前,颤抖地说着:“是是!瓦剌人此举无异自取恶果。”
“还有事吗?”王振又问道
“哦!还有一事,据说南海盐帮新选了一位帮主,传闻通晓数十年前的邪功风神大法,眼下已吸取了数名高手的功力。”
“什么?竟有此事!”王振又一声爆呵道
“回禀公公,此事千真万确,福来不敢隐瞒。”
“马上去彻查,不能有所遗漏,查清之后速速向我禀报!”
“是,公公!”马公公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