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陕西提督府改建的临时大将军府内,一名年愈六旬、须发皆白的枯瘦老者,正静立于书房之内,盯着桌案上的一幅战争态势图在思量筹谋着,此人便是西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大将军图海,就在刚才,他接到了来自甘凉的六百里加急报捷文书,对于这份捷报,老成谋国的图海,仅是脸上露出赞许之色,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开始思量起了如何重新调整西线的兵力配置,尽快平定西北战场。
………………………………
乾清宫南书房之内,接到六百里报捷的康熙皇帝,同样是带着一丝赞许之色,淡淡道:“永昌知县果然不负朕望。”
随即冲着身边的索额图吩咐道:“你去安排一下,命图海速速完成对平凉的战略合围。至于这永昌知县么,着部从优议叙。”
…………………………………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境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渠纵横,川原山峰相间,戈壁绿洲相连。这里虽然临近戈壁,土地却十分的肥沃。
这一日,通往东南方的官道之上,缓缓行来了数千人,这些人拖家带口,肩上大都扛着一小袋粮食,推着独轮小车,望向周围大片荒芜的土地,脸上都是充满着希骥之色。
萧俊端坐于飞霜之上,却是面露沉思之色,此番前往永昌,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不仅要站稳脚跟,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还要依托着这块坚实的“根据地”,谋划经营自己和月芽儿的婚姻,同时也为扳倒黄家,讨回萧家的族产做进一步的努力。
不久之后,远处永昌卫城残破的城垣,渐渐的进入了视野之内,萧俊不由得皱了皱眉,冲着旁边打了个手势,双足用力一磕飞霜的马腹,率领着一队哨骑便向前疾驰了过去。
众人很快便来到卫城的城下,萧俊举目望去,却见眼前一片荒凉衰败,城廊坍塌、犬牙交错、未塌处摇摇欲坠,断口处如履平地,城内更是屋倒房塌,瓦砾遍地,杂草丛生,不少地方的野草竟然已经长得比人都高。
萧俊按官场到任的规矩,从废弃的东门进入到了城内,巡视了一圈,城内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包括县衙在内,所有的房屋都已经被焚毁,县衙更是被烧得只剩下了几根焦糊的木架。城中倒是寻到了几户人家,都是无处可去的老弱。
不久之后,流民大军也赶至了城下,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始搭建营寨。
萧俊现在手头有了大量的粮食马匹,便又顺便沿途招募了一千流民,这一千人都是有些特殊技能,或是工匠,或是读书之人,或是武艺高强,但身世清白之人。
在歇息了一日后,萧俊将一众人等全部找了过来,那位董主薄也在其中,前几日和他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印象倒也不深,今日相见,不由得仔细打量了几眼,却见这董主薄虽然长得干瘦猥琐,身上却有着一股浓浓的书卷之气,无论是脸上还是眼中皆找不到那种精明过人或是城府极深的感觉,此人给人的印象倒象是个中规中矩的教书先生,不过萧俊可不敢大意,要知道咬人的狗通常都是不叫的,此人或许是深藏不露也说不定。
那董主薄也在不停的打量着萧俊,却见眼前这个看上去还有些稚嫩的青年,生得伟岸挺拔,气质沉稳儒雅,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此人的厉害之处,但此人种种不凡的经历着实让人心惊,足以证明此人才智不凡,董主薄暗自叹了口气,对付此人实在是不大容易,自己尽力也就是了,扳倒此人,报了黄家的大恩,有黄家在背后撑腰,有生之年,能做上一任知县,赚到足够子孙三代衣食无虑的积蓄,然后归隐山林,做一个安乐的富家翁,便知足了。
萧俊将目光从董主薄的身上离开,冲着众人说道:“此地的情形你们也都看到了,若是想要在此地立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诸位这些日子辛苦一些,孙叔,你带着流民先将县城建起来,在建造县城之前,先建造一座临时的砦堡,将粮食和银两存放在里边,派所有的少年哨骑,严密看守,吴平,你辛苦一些,带着几个师爷将此地的田亩情形、丁口状况,砦堡分布调查一下,尽量详细些。老钱,你带上些人和马匹,把另一半粮食也弄回来,传闻此地盗匪猖獗,柳雷,你带着一千乡勇,除了维持此地秩序外,操练也不要松懈下来,若是山匪来犯,格杀勿论……”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