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气氛一时间冷了下来。
黄厂长有心想起身走人,又怕杨江离真的哄抬价格,到时候她的指标完不成,那就糟了。
想到那个后果,她又给自己倒了杯茶。
“杨江离同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这边单方面提价,那边不答应怎么办?”
“不答应还好说,万一不再在咱们这加工和服腰带,你来承担这个损失吗?你能承担得起这个损失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现实。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她是绣厂的厂长,是国家的干部,上要对得起国家,下要对得起老百姓。
她不像杨江离,有背景,有财力,即便是损失了外国的订单也能凭借精品绣活得精彩。
她,不敢轻举妄动,也不能轻举妄动。
注意到黄厂长眼底的愤懑,杨江离在心里摇了摇头。
办法她给了,黄厂长不愿意试,不敢试,她也不能强迫别人。
“我的确承担不起这个损失,但是你连试都不试,就直接代替小日子给了结果,真的好吗?”
“两国建交前,小日子的和服腰带刺绣、手绘大多是发到棒子国完成,现在每年发到咱们这的订单一年比一年多,你都没深究过背后的原因吗?”
说完,她站了起来。
她只能说到这了,相信能当上厂长的人应该不笨。
......
军区。
小作坊里。
杨江离把现在的局面跟大家讲了出来,想让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听到她能把钱开到四美金,汪大婶想都不想的说:“这还用我们帮忙吗?你把价格公开,有的是人来绣头巾。”
杨江离:“......”
杨江离扶了扶额,“婶婶,绣厂干的是国家外贸部接的生意,我只是个个体户啊。”
要是这办法行得通的话,她还费这么大劲干什么?
汪大婶挠挠头,“也对,胳膊拧不过大腿,万一被处分了就糟糕了。”
曾大嫂试探性地说:“要不,咱们请周边农村里的绣娘来帮忙?”
杨江离:“她们绣技怎么样?”
“这个,我记得应该能绣出精品绣。”
曾大嫂不是很确定,她只是曾经见过,现在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汪婶婶摇头,“那些人也不够啊。”
周边只有两个村子,都是人口不足五百的小村子,绣技精湛的绣娘可能还不到两百。
杨江离眉心紧蹙,难道除了打价格战之外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那个,或许我可以帮忙。”
角落里,一张年轻的面孔悄悄举起了手。
杨江离抬眼望去,发现是张陌生的面孔,心下有些奇怪。
汪大婶及时介绍:“这是胡主任家的小姑子,才从乡下插队回来的,聪明,干活还麻利,我就给安排到这儿了。”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