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的研究员们立刻动了起来,有的人开始进行真空仓的清洁,有的人用硬盘读取扫描结果送到服务器上做数据处理,还有人已经把下一块芯片放到实验台上拆除外壳。
王长春看着这些井然有序工作的研究员们,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这是他们实验室浸淫光刻技术多年来,大浪淘沙,积累下来的一批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兼具的优秀人才,绝不该因为业内的造假鼠辈而被埋没。
转眼,又一块芯片已经被小心翼翼地放入样品台凹槽,第二场扫描开始!
实验室里回荡着电流的嘶嘶声,即使站在离仪器几米开外的距离,也能感受到真空仓内部澎湃的能量。
仅仅十分钟,第二块芯片已然化为藕粉。
研究员们再次一阵忙碌,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人再去拿下一块芯片。
毕竟每次实验都要烧掉十几万,本着节省的原则,先把这一块的数据对比完再说。
实际上在实验之前,王长春就带着实验室众人分析了一下瀚新采购的芯片可能,把已有的芯片按照可能性大小做了排序。
刚刚扫描结束的,是可能性排第一的来自酷睿集团的Gaudi3芯片,其内含470万亿的晶体管,并且对矩阵运算做了特别的设计,保证了其训练时兼顾高性能与低能耗。这款芯片在年初的时候刚一推出,就引发了国内的采购热潮。
王长春记得这款芯片推出的时间也与瀚新的宣布突破7nm制程的时间极其相近,因此有很大可能被瀚新拿来伪造自己的芯片。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众人都盯着在电脑前操作的研究员,仿佛视线能给跑着分析程序的服务器加速似的。
终于,服务器的散热风扇停了下来,坐在电脑前的男研究员转过头,面色沉重,低声道:“导师,结果出来了,匹配度%。”
“换下一块,继续扫描!”,王长春咬着牙道。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块块芯片被不断送进双束聚焦离子扫描仪,消失殆尽。
“%...”
“%...”
“%...”
“...”
一个多小时过去,六块芯片被这样烧掉。王长春终于感到了心疼,实验以每十分钟花掉十几万的速度进行着。
不断流逝的似乎不是时间,而是大把大把的钞票,是实验室众人无数日夜写材料申项目积累下来的资金!
在这么做下去,本就已经弹尽粮绝的实验室不用等到下一次项目申请,当场就要破产了。
“停一停。”,王长春叫停了实验。
这么烧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既然他们所认为的可能性排名前几的芯片都不对,那必然说明他们的分析思路可能出现了错误。
王长春闭上眼睛,脑中飞快地思索着。
陈瀚啊,陈瀚...
如果我是你,我会选哪一个芯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