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如同一个重磅炸弹在观众席炸开,台下的教授们爆发出阵阵惊呼。
无论是控制学、信息学、物理学还是数学的教授们,凡是对软着陆问题有些了解的教授都露出狂喜的神色,克制不住地议论纷纷。
“我天,这岂不是说只要能构建精准数学模型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无损凸化快速求解了吗?”
“你别说,甚至不一定是完全模型,只要部分可观测模型也是可以的。”
“这简直太惊人了,我要马上看到证明过程!”
“难怪敢在这个季度申请长周期的大项目,这个江铭着实是有备而来啊!”
“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吗,我记得江铭是不是之前做了一个蛋白质结构预测已经让华国的生命科学界彻底逆袭了,这是第二个?”
“年轻一代有这样的科研天才,真是华国之幸啊!”
诸位评委也露出感兴趣的神情。
“你不如先翻到最后证明材料的部分,给我们先看看证明?”,就连坐在评委席正中的杨振宇也难得地露出一抹笑容,开口道。
江铭乖巧地把PPT翻到后面,屏幕上蓬地显示出密密麻麻的证明公式。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但都眯着眼睛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就连完全不是这个领域的教授们,都努力阅读着这些公式。
这些浸淫科研多年的老教授们,自然是对各个领域的突破进展充满好奇的,都想看看这能让如此多教授都无比震撼的证明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很快,许多教授都看完了江铭的证明过程,他们中有的咋舌赞叹,有的仍皱眉思索,观众席中又陆续传来了教授们的惊叹声。
“似乎真的可以,这个证明准确无误!”
“这即使项目没中,光凭借这个公式,也绝对是大功一件啊!”
“没想到江铭在数学领域也能有这样的成就,简直是理工领域的全能人才啊...”
“我现在已经不知道他要往哪个学科发展了,好消息是我们每个领域似乎都有机会找他合作,我下了会就看看我们学院有没有可以找他合作的项目...”
注意到台下众人都看过了证明,江铭这才微微一笑,重新把PPT翻到了前面,继续介绍起项目的研究方案。
“我们的项目分为火箭可重复性材料研究、火箭重复着陆实验以及多卫星发射实践三大部分,申请资金为十亿蓝星币...”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
“什么,他刚刚是说要申请四个亿吗?”
“嘶...这个季度的经费总量有这么多吗?”
“这真的划得来吗,虽然我承认他做出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十亿啊,都够用传统火箭发射十几颗小型卫星了,这真的划得来么...”
评委席中的一众评委也感到十分棘手。
他们在答辩会前就在研讨室里商讨过,这一次项目申报的总资金才五亿出头。
这只是单单一个季度的研发计划...华国还有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等其他需要投放科研经费的地方,况且华国的科研经费大头是在每年给高校与研究院的拨款。
到底应该给多少分?除了彭城之外几乎所有评委都在纠结。
如果按照【突破性进展】来给分,那江铭这个项目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名,这样的话...
这一次的项目申报答辩会将会成为历史上通过率最低的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