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吕慧莹在学院里一直保持着温和的形象,从未在众教授前说过什么太重的话。
然而这一次,院长离谱的安排的的确确是把她气到了。
蛋白质结构预测,几乎就是一个烧大钱的项目,无论是昂贵的设备和耗材,还是所需要的大量蛋白质样品试验材料,都需要实实在在地砸钱进去。
而且一些同源蛋白的结构测定,耗时极长,几乎是没法提速的。
现如今,她们实验室的人力早已是超负荷运作了。
虽然她极力通过提高实验室薪资的方式补偿学生,但人又不是机器,超负荷的工作只会增加出错几率,根本没法再加快了。
“院长,下半学期预测十个结构的目标可是年初的时候您规划过的,我们也是尽全力完成,怎么能说改就改?”
“再说了,培养细胞,制备蛋白质样品也是需要时间的吧,这哪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
全会议的其他老师都默不作声,同情地看着她。
院长在科研规划上的态度向来说一不二,之前其他教授都不是没这样据理力争过,可结果呢,从未变过。
遇到这种情况,除了自认倒霉拼命加班加点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
“够了。”,院长直接呵斥住了吕慧莹的话:“我知道你对这个决定有所不满,但是这是改不了的。”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而是事关整个华国的科研任务分配。”
“如今整个蓝星生命科学界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那些新兴的实验室,靠着一些计算机辅助的方法,呼呼呼地往上发文章。”
“虽然计算机辅助准确率低,但是几乎不需要时间,预测一个验证一个,不对就直接换,搞得整体的生物学论文数量水涨船高。”
“结构预测这个事情,一个结构就是一篇文章,效力都差不多,当然是靠数量去堆了。”
“如今经过上面测算,今年华国想要在年终科研汇算上保三争二的话,生物学界的各个学院和研究所,下半年的论文指标需要翻一番才能不拖后腿。”
“下半学期,院里的经费你随便用,只要能出成果就行。”
“当然,我也不把话说死,如果你能发表一个大成果,碾压这些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水文章,那这些指标你统统不用再考虑了!”
院长的一番话,直接上升到国家大事上,堵得吕慧莹哑口无言。
众教授看着她,不禁升起一种唇亡齿寒的感觉。
吕慧莹的实验室的确平日里受到学院的重点照顾,蛋白质结构预测被称作论文印刷厂,各种经费都无限向她那边倾斜。
这也是为什么她可以买得起华国唯二的一台冷冻电镜。
当然,经费是倾斜了,压力也随之而来,吕慧莹一人承担了整个学院几乎75%的论文指标。
这就让她不得不把实验室的主力全部投入这个领域,也更加难以改换方向了。
...
从会议里出来,吕慧莹紧抿着唇,眼神中透露着几分无奈之色。
她软硬兼施,费尽唇舌,也没能让院长松口。
可她到底能怎么能再把结构预测数量再翻一倍呢?
吕慧莹在心里盘算了半天,单靠自己实验室的力量是不可能了。
从外面招学生?蛋白质结构预测又不是卖大白菜,培养学生的周期同样很长。
思来想去,也许只能从计算机辅助预测上去想办法了。
原本她找江铭的合作科研项目只是一个实验性质的尝试,现在反倒对她来说成了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
吕慧莹立刻给高志打去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