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位便是郭子仪,郭公子。”
“娘娘托我告知殿下,他已和华州当地的官员打过招呼了,殿下对郭公子有任何安排,只需修书一封去华州即可,其他的事情,不用殿下操心。”
小侍女恭敬的朝着李瑁开口解释了两句,然后便告辞离去。
李瑁屏退了左右,身边顿时只剩下了郭子仪和李嗣业二人。
李瑁绕着郭子仪转了两圈,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好一个郭子仪!”
“嗣业,今后你可是不寂寞了!”
郭子仪的年纪略小一点,也就二十多岁快到三十的样子。
被李瑁用这种目光打量,他眉头略微皱了起来,向李瑁行礼道:“华州郭子仪,参见寿王殿下。”
李瑁将郭子仪抬手扶起,笑道:“郭将军,不必如此客气。”
“能在这里见到你,本王很开心!”
郭子仪摇了摇头开口道:“殿下,下官不过一个小小的地方从属官,还远远称不上将军二字。”
“寿王殿下,下关接到京城的调令,马不停蹄,星夜兼程从华州赶来,本以为是有什么要事,结果上官告诉我,只是因为您要召见我。”
“不知殿下见我所为何事?下官身为大唐之兵,立志要上阵杀敌,匡扶社稷,如今正值军中用人之际,实在是不想耽误时间。”
郭子仪显然对李瑁颇有不满。
他话里面的意思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你找我到底有事没事?没事我还要回华州当兵。
用这种语气和一位王爷说话,已经是大不敬了,足可见此时的他,虽然表面恭敬,内心还是颇为愤懑的。
毕竟郭子仪出生寒门,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些权贵,世家们仗势欺人。
仅仅只是因为京中的一个闲散皇子要见自己,他便被上官千里迢迢从华州调到了京城,这是何道理?
他武举出身,之所以选择加入行伍,为的是保家卫国,匡扶社稷,可不是给这些权贵当玩具来了。
“大胆!”
“你如何敢跟殿下如此说话?”
李瑁还没说什么呢,一旁的李嗣业已经忍不了了。
他眉头瞬间皱起,开口呵斥了郭子仪一句。
嫡庶有序,尊卑有别,此人看样子是跟他一样是被殿下从他处千里迢迢叫过来的。
可即便是他当初尽管对殿下有所不满,但也不敢出言冒犯。
毕竟殿下是王爷,是皇子,他们说到底也不过是给李家打工的而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怎能如此不分尊卑?
“嗣业,无妨!”
李瑁抬手打断了李嗣业的话。
他能理解现在郭子仪的心情,显然郭子仪比起李嗣业要更加的激进,更加的锐气逼人。
这也是独树一帜少年将军心中的抱负与气势的具象化,他不禁不觉得冒犯,反而还觉得此人确实有大将风范。
即便是面对他这个寿王,也能直抒胸臆,表达心中的不满,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战场上斩将破敌,所向披靡。
“既然你觉得我叫你郭将军不妥,那我便自作主张叫你一声子仪。”
“子仪啊,我知道你心有不满,觉得自己应该身处战场,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不应该被我们呼来喝去,颐气指使!”
“不过,你这是误会本王了,比起嗣业,你可是有些冲动了,你怎么就不问问本王召你入京的目的,你就如此直言快语呢?”
郭子仪表情一僵,脸上的神色倒是渐渐缓和了下来。
寿王的态度,比他想象的要好很多,也要奇怪很多。
看样子他确实是有所误会,寿王并不是那种骄横跋扈的贵族子弟,至少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已经放得很低了,虽然他也不知道寿王这么做的原因。
“殿下见谅,下官为人的确是直率了些,有得罪之处还请殿下息怒。”
郭子仪朝着李瑁抱了抱拳,难得说了句软话。
李瑁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开口道:“无妨!”
“今日,这里没有寿王,没有将军,有的只有三个意气相投之人!”
“子仪,嗣业,不管你们信与不信,但本王都要告诉你们,有的时候天意便是如此就如同本王能在这茫茫人海之中得知你们的名讳并把你们聚集过来一样!”
“你们都是难得的良将,是将来扶大厦将倾挽救大唐的关键人物,本王需要你们辅佐,共同挽救国家,拯救黎民于水火!”
李瑁慷慨激昂的说了这么一番话,把郭子仪的所有好奇心都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