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条约》签订之后,各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咸丰皇帝为了处理这些对外事务,比历史上提前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不过此时咸丰皇帝仍然没有启用恭亲王奕新的意思。
所以首任总理衙门大臣也从奕新变成了肃顺。
总理衙门由肃顺、文祥、桂良三人当值!
总理衙门分设了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四个股,以处理外交事务。
此外还设立了南洋、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通常由直隶总督兼任,而南洋通商大臣则是由两江总督兼任。
不过随着傅善坤发起了新一轮的北伐,两江总督可不是一个好差使!
因为两江总督下辖的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绝大部分已经被太平天国给占领,只剩下了苏北以及淮北这些相对落后的地区。
两江总督一下子由最炙手可热的封疆大吏,变成了一个最烫手的山芋。
虽然《天津条约》同《爱珲条约》出卖了不少利益,但好歹是暂时逼退了英法等国,使得大清暂时没有了外部威胁。
接下来自然是要应对来自太平军的内部威胁,尤其是傅善坤这次发动的北伐。
不过太平军进展的速度并不快,一直在江淮一线磨磨蹭蹭!
见到战报后,咸丰显得异常兴奋!
“看来长毛的北伐是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有突破淮河,扬州、凤阳等淮南重镇依旧掌控在朝廷手中!”
“我们应当即刻组织援军南下打破僵局!”
此时肃顺心里并不乐观。
在他看来长毛这次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更难对付,相对于以往的孤军深入,这次他们太稳健了,几乎找不到啥破绽!
但是咸丰既然下令了,他也不能扫陛下的兴。
在众多的奏疏中,一份来自通州知府李鸿章的《剿贼疏》引起了肃顺的兴趣。
李鸿章提到长毛之所以能够在江南横行,乃是得到了西洋的火炮同火枪,故而长毛的火力远在朝廷之上。
所以剿贼的重点是断了西洋各国对其的援助。
此外贼寇傅善坤率主力北伐,这样一来其在上海等地的兵力必然空虚。
大清应当想办法借助洋人的力量使其后院起火,又或者干脆突袭上海苏州,这样一来贼寇的“北伐”不攻自破!
如今朝廷兵力不足,还是要大力发展各地的乡勇帮助朝廷,恳请朝廷重新启用胡林翼同曾国藩二人!
众臣在看到了李鸿章的《剿贼疏》也纷纷赞同!
“我大清不是打不过长毛,实在是西洋的火炮同火枪太厉害!”
“只要断了洋鬼子对这些武器弹药的供给,长毛不足为患!”
咸丰明白李鸿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于是下令总理衙门向四国公使施加压力,若是他们不停止对太平军的军事援助,那么之前签订的《天津条约》大清就不执行了!
另外授予通州知府李鸿章江苏巡抚的职位,着李鸿章同租界的洋人谈判,务必要将傅善坤的后院给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