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大夜弥天 > 金缕曲(攻君登场!)

金缕曲(攻君登场!)(1 / 2)

    从京城到苏州要六日。

    这六日间,不仅红绡盗受尽了折磨,他的马也受尽了折磨,以至于进城之后,人和马都松了一口气。

    “我们现在就去昌盛钱庄的总部吗?”红绡盗迫不及待道。

    “不着急,先探听一下消息再做打算。”闻人贤一边说,一边好奇地看向苏州城内。

    只见路上铺着青石板,道路两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河中停靠着细细窄窄的小船,有人坐在船头,身披蓑衣,将一纶钓线垂下。

    虽无春日里杨柳桃花的景致,但仍看得出江南水乡的透骨温柔。

    就连街上的行人表情也是舒缓的,不似京城人那般行色匆匆,急着为衣食奔忙。

    就连两人的脚步也不由得逐渐慢了下来,边走边看。

    两人走上一座窄窄的石桥,桥那头恰好有位卖花姑娘也要过桥。只见她包着蓝头巾,手挎竹编篮子,里面装的是腊梅花,既有一束一束扎好的,也有用红线缠着的草编小笼子,有点像蛐蛐笼子,但编的更密。

    人还未走到跟前,花香已然先一步扑面而来,闻人贤不由得循香看了过去。

    见有个俊朗男子朝这边看,卖花姑娘开口前就红了脸颊,眼睫扑闪,侧过身,在桥头小声招揽起生意:“倷好,要买花伐?”

    连声音也是又细又软的,吴侬软语,果然醉人。

    “好香的腊梅,”闻人贤微笑着开口跟她搭话,“这些小笼子是什么?”

    红绡盗不解地看了他一眼,不知道路上走的好好的,他怎么突然怜香惜玉起来了。

    “这叫花枕头,晚上放在枕边,连梦也是香的。”卖花姑娘拿出一个给他们演示,只见她用手轻轻一挤,就可以从张开的缝隙里看到里面一朵一朵的腊梅花,一捏一松之间,暗香浮动,“只要五厘。”

    五厘就是五文钱,苏州和京城的叫法有所不同。之所以称呼为厘,即指一文钱价值一厘银子,表明钱与银的比价。

    “姑娘的手真是巧,那便给我来一个吧。”

听他夸奖自己,卖花姑娘低头挑了好一会儿,从篮子里挑了个最大的花枕头给他。

    “多谢。”闻人贤接了过来,捏在手里玩赏。

    “覅谢得个。”姑娘抿嘴一笑,“若是觉得好,明日再来买哉!”

    “对了,”闻人贤貌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我们才来这里不久,听闻苏州弹词乃是江南一绝,一直很想见识一下,不知这城中哪里能听到?”

    卖花姑娘不疑有他,抬起白皙的小手,朝自己来时的方向一指,“往这条路走半里,有一家大茶馆,他家的弹词最正宗,还有茶水和昼饭卖哩!就是人有点多,这个时辰不一定有座位。”

    人多的地方消息也灵通,他们要找的就是这种地方。

    两人辞别了卖花姑娘,朝她所指的方向走去。

    赶路手上闲着也是闲着,闻人贤反复把花枕头高高抛起,又伸手接住,红绡盗看他玩的开心,职业病犯了,手指也忍不住跟着痒痒了起来。

    “干什么?”闻人贤立刻察觉到他的眼神不对劲,一把将花枕头抓在手里,警惕道:“想玩自己去找那姑娘买。”

    “这都走出来好远了,现在折返回去,多不好意思啊!”红绡盗凑了过来,觍着脸道:“你就借我玩玩呗!就玩一下,保证不会弄坏了!”

    闻人贤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好说,你叫我一声哥哥,我就给你,如何?”

    红绡盗闭上了嘴巴,眼睛滴溜溜地转,显然叫不出口。

    闻人贤也不强求,随手把花枕头挂在腰间的金钩上,仿佛戴着一个别致的香囊。

    红绡盗不由用余光瞥了一眼,手指动了动。

    走了约莫半里,果见街边有一座雅致的茶楼,一面临水,共有两层,里面人头攒动。

    两人栓好马,迈步走了进去,只见戏台上的弹词已经开始了,大部分桌旁都坐满了人,只有边边角角还有几个空位,他们也不挑位置,直接走过去坐了下来。

    为了不影响客人们欣赏表演,茶小二是一路躬着腰把茶水单送来桌边的。

红绡盗从进门后就忙着四处打量,这也是做偷儿养成的习惯,每到一处,先看好逃生的通道。

    闻人贤没有打扰他,接过茶水单,随意点了一壶高末,外加一盘最便宜的熏青豆。茶小二记下后,仍旧躬着腰离开。

    热茶入喉,浑身的筋骨都松散了下来,闻人贤喟叹一声,这才有闲心看向前方的戏台。

    只见台子不高,中间摆了一张正正方方的小桌,桌上铺着杏色的桌布,绣着水云图案。小桌两边各有一把竹交椅,一位老丈和一位盛妆女子分坐于椅上,一人弹着三弦,一人抱着琵琶,听得台下众人如痴如醉。

    只听琵琶女软语款款,以说书人的口吻叙述着故事,时不时还拨动琴弦,穿插一段唱词,弦琶琮铮,如莺啭林。

    听了一会儿,闻人贤的表情变得有些奇怪,忍不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将面上的异样压了下去。

    琵琶女嘴里说的是吴语,按理说,闻人贤和红绡盗应该听不太懂,但奈何这个故事实在太有名了,有名到在大虞朝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因此光是听见只言片语就能知道她在唱什么。

    红绡盗奇道:“这里也唱这出戏?我上次听见还是在雍州呢。”

    闻人贤明智地没问他去雍州干什么,总归是一些小手不太干净的事情。

    若要论起来,这出戏和六扇门还有那么一点八竿子够得着的关系,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六扇门里供的那尊神像,曾经的大虞战神,秦将军,秦渊。

    这故事原名《将军令》,讲述的是秦渊的一生,从他少年成名,迎娶公主,力战辽军,到最后遭奸臣暗害,战死沙场。不仅流传甚广,而且各种表演形式都有,不仅有小说、话本,还有改编的评书、戏剧、乃至于街边的皮影戏班子,只要扔几个铜板,都能给你来上一段。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契合了大众的审美,符合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台上的人唱得丝丝入扣,台下的人听得如痴如醉。

    这秦渊是从烈帝时期开始扬名的,算起来,已经是两朝前的人物了。秦家是戎马世家,秦渊更是其中翘楚,从小就展露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

    传说他十二岁时随父亲老秦将军去蓟门关,有一日,他忽然对众将士说,今夜将有辽军趁夜袭营,务必加强警惕。众人见他年纪太小,还没有马背高,只当他是在前线压抑的氛围里待久了,草木皆兵,并未太放在心上。只有老秦将军对此话上了心,一边嘱咐他莫要声张,一边又暗中喊来心腹,下令今晚巡逻的人数加一倍,一更一替,还要牵好狗绳,若有动静,立刻鸣笛示警。

    到了四更天,人睡得最熟的时候,营外果然传来凄厉的鸣笛声,是辽军攻过来了!

    人刚睡醒的时候都是懵的,此时敌军已然近在眼前,若是不能立刻做出反击,只怕要做枉死鬼,连营地也保不住。幸好有秦老将军提前布置,营地里只慌乱了数息就被整备了起来,杀了前来偷袭的辽军一个措手不及,以极少数伤亡的代价剿灭了这股精锐敌军。

    直到此时,众人才明白,秦渊白日所说并非无的放矢。

    自己儿子立了大功,老秦将军大喜过望,询问他是如何发现辽军会夜袭的。秦渊回道,南边十里开外有一片杨树林,每日黄昏都会有倦鸟归巢,可唯独昨日不见归鸟,可见林中有人藏身。此地处于两军交界之处,兵戈不断,百姓不敢在此出没,一定是辽军埋伏在树林里,只等月黑风高,奇袭营地。

经此一役,秦渊扬名军旅,及至十五岁,已经能单独领着一队人马作战,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平生未尝有过败绩。以至于到了后来,只要看到他银剑白马出现在阵前,辽军就会因为惊恐而士气大跌。

    等到秦渊十九岁的时候,烈帝不顾大虞朝严格遏制外戚的国策,执意将自己心爱的长公主下嫁与他,连带二人婚后所生之子也爱若眼珠,不等满月就封为缙云郡王,举国同庆,可见秦家恩宠之盛。

    若是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也不失为一段君臣相合的千古佳话。只可惜,烈火烹油之后往往跟着的就是急转直下。

    戎业有光曰烈,烈帝既以此为谥号,年轻时也曾多次御驾亲征,只可惜行军打仗伤了身体根本,没多久就龙驭宾天了,下一个捧起玉玺的人则是昏庸的灵帝。

    灵帝性好美色,不爱德行出众的皇后,偏爱姿容绝色的王丽妃。这王丽妃可不简单,挑唆皇帝杀了发妻不说,她还有个哥哥,被人称作王国舅,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国舅借着妹子得宠的东风青云直上,竟也被灵帝封了个将军。

    他这个掺了九成水的将军,军内自然无人能服。王国舅处处被秦渊压了一头,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对灵帝进谗言,说秦渊守着蓟门关多年,看似功高劳苦,其实早就和辽人勾结在一处,养寇自重,为的是永远有仗可打,让皇帝和朝廷离不开他!

    秦家世代忠良,秦渊更是将门虎子,皇帝如何肯信?但奈何三人成虎,王国舅买通朝中小人不断上书,加之王丽妃的枕头风,皇帝终究还是对秦渊起了疑心,一连下了十二道圣旨,以断绝粮草为威胁,命令秦渊不准携带一兵一卒,立刻进京述职。

    若秦渊此时回京,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毕竟还有长公主在京城,就算保不住兵权,但至少能留有一命。可王国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秦渊离开的消息透露给了辽军,辽军大喜,趁机集结大军,浩浩荡荡朝蓟门关而来。

    秦将军已经走出了十数里,听闻背后隐隐传来杀声震天,忙道不好,勒马转身就要回去。

    身边的随从赶紧苦劝,说就算此战能赢,但误了圣旨,只怕皇帝也容不下将军了!

    谁知将军闻言大笑,说蓟门关占据天下之险,关后就是万里平原,若不能拒敌于关外,只怕辽军入关,方圆千里的百姓都不得安宁!他身为大虞将军,不能醉卧沙场,马革裹尸,反而为了一己性命向皇帝摇尾乞怜,又有何颜面见天下百姓?

    说完,拔剑就走。

    有王国舅暗中里通外国,蓟门关自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又因为群龙无首,已经乱成一团。就在此时,秦渊一人一剑一马出现在关下,犹如神兵天降,将士无不欢呼,原本散乱的军心为之一凝。众人随他冲出关门,奋勇杀敌,终于将辽军逼退,但毕竟双方人数悬殊,秦渊最终战死沙场,成全了他对大虞百姓的承诺。

    秦渊战死,王国舅又倒打一耙,说他是畏罪自杀,撺掇皇帝将秦渊和长公主的独子缙云郡王抓进了诏狱,严刑逼供,想要从他口中获得秦家谋反的“证据”。

    谁知这小郡王的骨头和他父亲一样硬,说什么也不改口,最后被硬生生拷打致死。

    自己的丈夫死于自己的亲弟之手,长公主也断了生念,吞椒自尽。

    好好一个满门忠烈的秦家,连同自己血浓于水的胞姊,就这么被灵帝活生生葬送在自己手中。

灵帝倒行逆施,差点断送大虞百年江山,自然也没有落到什么好下场。王国舅知道自己勾结辽国的事情迟早会露馅,便指使妹子抢先一步鸩杀了灵帝,想要挟持年岁尚小的太子登基,好继续把持朝政。

最新小说: 哦,我亲爱的阿基维利[崩铁] 协议冥婚,了解一下? 综穿之素瑶 公主被读心后,想刀人的心按耐不住 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 重走西游: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 来自前男友的孕检报告 各种女孩子贴贴(abo+futa注意) 午夜凶铃 华娱:导演只想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