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兴汉 > 第134章 奉天子,令不臣(三合一)

第134章 奉天子,令不臣(三合一)(2 / 2)

    而身为刘宏母亲董太后侄儿的董承,则可以再跟刘协攀亲戚,将女儿嫁给刘协当个贵人,顺理成章的成为刘协的亲族。

    到时候,朝中有郑牧、杨定、杨奉、曹操相互制衡,刘协除了信他这个亲族大将还能信谁?

    而曹操受了董承恩惠,董承也自认为曹操会感激自己,到时候朝中上下,还不是得听他董承的?

    董承想得很美好,但杨定和杨奉却同时否掉了董承的想法。

    不论是白波贼还是南匈奴,大家的根底都差不多,容易对付;可曹操是兖州牧,这若引曹操来,哪还有他们立足的机会?

    三人不知道的是,曹操如今在兖州都还自身难保,又哪有机会来勤王?

    董承见二人否决,遂不再说话,但心底已经坚定了要送信去兖州的想法。

    杨奉则是同意了杨定的提议,再次悄悄遣信使去陕津口,渡河去河东寻李乐、韩暹、胡才和南匈奴。

    而在另一头。

    李傕、郭汜、张济和段煨则是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夺回天子百官。

    而这其中,又以李傕最是积极,唯一的儿子李式死了,李傕心中万分恼怒,要杀郑牧泄愤。

    段煨的积极性最差,段煨只想返回华阴继续当他的宁辑将军。

    这西凉军中,段煨是贼性最低的一个,因为段煨在华阴的时候勤修农业,也不劫掠百姓,被冠以西凉贼兵也是因为段煨是董卓部下,董卓死后又被王允冠上必杀名单。

    如果不是遭遇种辑和杨定的迫害,段煨并不想跟刘协为敌。

当李傕提出要追击刘协时,段煨谎称军粮不足要回华阴休整,言外之意就是不想再去追天子了。

    李傕虽然忿忿,但此时也不好跟段煨翻脸,于是同意了段煨离去。

    段煨一走,张济也坐不住了。

    这李傕和郭汜,谁都不是什么好鸟,樊稠想东出函谷关被李傕在酒宴上砍死,张济又有护送刘协东归的过往。

    因为遭到杨奉和董承的构陷才无奈继续跟李傕郭汜合兵一处,但张济并不太想追击刘协。

    只有护送刘协东归,张济才能摆脱西凉贼兵的身份,开拓新的人生。

    想到这里,张济对董承和杨奉更恨了。

    如果不是遭到这两人的构陷,又岂会错过这次摆脱西凉贼兵身份的机会?

    “骠骑将军,你该不会也要离开吧?”李傕盯着张济,右手安抚剑柄,杀意几乎不加掩饰。

    李傕知道段煨不愿多生事端的个性,故而段煨离开李傕不想理会,但张济不一样,张济在陕县待得好好的,非得来长安插一脚,还护送刘协东归。

    对李傕而言,张济就是个随时可能暴起伤人的隐患,若不能留在军中,李傕都担心张济会背刺自己。

    张济见状笑道:“大司马误会了,张某绝无此意。”

    “知道就好!”李傕冷哼一声,看向郭汜:“车骑将军意下如何?”

    李傕自封大司马后,郭汜就迁为了车骑将军,始终矮了李傕一头的郭汜,不太满意李傕的态度。

    但郭汜也知道现在不是跟李傕内讧的时候,遂道:“那郑牧只是仗着出其不意,才侥幸取胜;正面对战,我等又何惧那郑牧?陕县又有骠骑将军的两千人,足以将天子百官堵截在黄河道口。”

    “郑牧有天子在,行军速度一日不会超过二十里,今日休憩一阵,明日再统兵去追,就在陕县的黄河边上,截杀此贼!”

    李傕和郭汜都信心勃勃,张济也不敢在此刻怠慢,也佯装信誓旦旦。

    回到了营中的张济,却是苦闷不已。

张绣见张济苦闷,遂谏言道:“叔父何不请宣义将军问策?”

    宣义将军即贾诩,如今亦是跟随李傕在军中,张绣年少,素来钦慕贾诩才智,私下跟贾诩多有结交。

    张济蹙眉:“宣义将军如今是李傕座上宾,岂会替叔父谋策?”

    张绣却是坚持道:“侄儿素与宣义将军友善,叔父若不愿去,不如侄儿前去寻宣义将军问策?”

    张济想了想,遂让张绣去寻贾诩。

    张绣遂提着酒坛来到李傕的军营,以饮酒为名来寻贾诩。

    待酒酣时,张绣探查左右无人后,遂向贾诩一拜:“请先生救绣叔侄一命。”

    贾诩见张绣如此模样,就已经明白了张绣的用意,但贾诩并未回答而是保持了沉默。

    “先生!”张绣再问。

    见张绣再问,贾诩这才轻言对策:“骠骑将军可与那郑牧力战,打得越猛烈越好。”

    张绣愕然:“先生,若与郑牧力战,叔父军力必然减弱。”

    贾诩目光灼灼:“骠骑将军若不减弱军力,大司马又岂会放心让骠骑将军离开?与郑牧力战,总好过与天子力战。”

    张绣恍然:“多谢先生!”

    就在张绣准备离开的时候,贾诩又给了张绣一小片绢帛:“张将军,你擅长骑射,若有机会,可将此布裹于箭上,射向那郑牧。”

    “这?”张绣扫了一眼绢布,却见上面写着:“诩未忘国恩。”

    “张将军,你能办到的吧?”贾诩盯着张绣,眼神变得令张绣有些寒意。

    张绣不由打了个冷颤,虽说张绣跟贾诩私交不错,但与此同时张绣也明白眼前有英武之气的儒生是不能交恶的。

“先生放心,绣定能办成此事!”张绣信誓旦旦。

    贾诩虽然是献谋乱武第一人,但那是被王允逼的,王允不死,贾诩必死。

    而贾诩的人生准则,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杀人。

    王允要贾诩死,贾诩就会先干死王允,于是才有贾诩献策李傕纠结西凉诸将反攻长安一事。

    但王允死后,贾诩就不再轻易替李傕出谋画策,反而一直都在明哲保身跟李傕等人划清界限。

    譬如李傕等人要让贾诩当左冯翊,还要给贾诩封侯,贾诩直接告诉李傕,这是保命的计谋,不能因此居功。

    李傕等人又想让贾诩当尚书仆射,贾诩依旧拒绝,言尚书仆射是百官之长,是天下榜样,应该由有名望的贤才担任,最终贾诩当了个选拔人才的小官。

    而贾诩选拔人才的时候却又选拔以前的名仕,这让李傕又是亲近又是忌惮。

    李傕郭汜樊稠之间互相猜疑、争权夺利,亦是贾诩经常劝和。

    兴平元年,蝗灾爆发,刘协下诏将宫中的御马两百匹和杂缯二万匹卖掉,卖掉的钱用于公卿和贫民,但被李傕强抢,贾诩亦是劝李傕。

    兴平二年,李傕杀死樊稠,又与郭汜交兵,与贾诩商议劫持刘协,贾诩同样劝李傕这不符合道义,结果李傕不仅不同意,反而包围了皇宫,还故意准备了三乘车。一车载刘协,一车载伏寿宋都,一车载贾诩左灵。

    实则是想让刘协知道,贾诩是来随同看押的,劫天子贾诩是有参与的,李傕这是想让贾诩明白,不要再妄想维护天子了,再怎么维护你也是个劫持天子的叛臣。

    贾诩虽然无奈,但心中早已生出了离开李傕的想法。

    对于贾诩而言,当李傕逼迫的时候,就意味着已经成了敌人,也正因为如此,当张济自陕县来长安劝和的时候,贾诩才会有意跟张绣结交。

    而今日张绣来问策,贾诩亦是提前有准备,甚至连写给郑牧的绢帛都准备好了,显然早就料到张绣会来。

    张绣这愣头青,又岂能识破贾诩的心思。

    见张绣离去,贾诩则是静静的看着眼前的酒樽出神。

    昔日在长安的时候,贾诩曾造访过蔡邕,得知蔡邕将女儿嫁给了荥阳郑氏的旁系子时,贾诩是很惊讶的。

以蔡邕的名望,即便女儿要嫁人,对方也必然是个家世出身不凡的,但偏偏却只将女儿嫁给了一个旁系子。

    而令贾诩疑惑的是,在迎娶了蔡邕的女儿后,郑牧非但没有跟着蔡邕去洛阳求官,反而跑徐州隐居去了。

    要知道当时的蔡邕,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可谓是董卓最敬佩的名仕,郑牧若来,必然也会如吕布一般封侯拜将。

    而偏偏,郑牧直接跑了。

    若郑牧是个世家贵子,贾诩还不会起疑,毕竟世家贵子最重清誉,是不会在这个时候依附董卓的,唯恐避之不及。

    然而郑牧只是个旁系子,这要换个人,估计早就来洛阳请官了。

    若说郑牧无才能也罢,偏偏在蔡邕口中,郑牧被夸得都快比上卫霍了,虽说有蔡邕夸女婿的因素在,但以郑牧数千里自下邳来到曹阳勤王还奇袭杀了李傕的儿子李式来分析,贾诩如今有些认同蔡邕对郑牧的夸赞了。

    故而,贾诩心中有了判断。

    李傕郭汜虽然兵多,但未必会是郑牧的对手。

    远赴数千里来勤王,要么是蠢才,要么是奇才,而贾诩偏更向于认为郑牧是个百年难遇的奇才。

    让张济跟郑牧力战,让张绣箭射郑牧传讯,既是助张济抽身的计策,亦是贾诩对郑牧的试探。

    贾诩需要试探郑牧的反应,继而来确定郑牧是否会如王允一般,对他们这些曾经跟着董卓的西凉将斩尽杀绝。

    “骁骑将军郑牧,蔡中郎最欣赏赞叹的女婿,贾某真不想与你为敌。”贾诩眼神多了几分凌厉,虽然年近五旬,但这精气神比起三十岁的壮年也不遑多让。

    张绣返回张济军营,向张济道出了贾诩的良策,但隐瞒了绢布的事。

    虽说贾诩没明说,但张绣也明白,若是不能替贾诩办好这事,以后就别想再去向贾诩询问良策了。

    “与郑牧力战,总好过与天子力战。”张济反复琢磨,最终在张绣的竭力劝说下,同意了贾诩给出的破局之策。

    翌日清晨。

张济就主动请为先锋去追刘协,李傕和郭汜虽然有些惊讶张济的主动,但也没有阻止。

    有张济先去跟郑牧消耗,李傕和郭汜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张济遂率麾下步骑,急行前往追击刘协。

    而此时,刘协的车仗已经离开前往陕县,唯有郑牧和丹阳骑兵留在营中。

    此时。

    一千五百骑兵列阵,每人手中都端了一碗酒水,这是刘协的辎重营中得来的酒水,被郑牧要来犒军。

    昨日战损的部分骑兵,由新的骑兵补充。

    其中一人,是杨奉麾下的都伯徐晃!

    在今早拔营起寨的时候,郑牧故意言及徐晃的武勇,又言语相激杨奉,迫使杨奉不得不将徐晃让出来,同时跟着徐晃的还有十余骑兵,皆是杨奉军中骁骑。

    杨奉虽然很不情愿,但也不得不给,不给就是对刘协不敬,毕竟刘协听说徐晃武勇后当时就封了徐晃当忠义校尉。

    当郑牧愉快的要走徐晃这十余骑后,杨奉气得都想当场砍人了。

    迫于无奈的杨奉,只能私下对徐晃许诺了诸多好处,避免这一战过后徐晃被郑牧给拐走了。

    郑牧亦是端着酒水立在将台上,许褚、鲁肃、宋宪、徐晃同立左右。

    在举荐沮俊当了光禄勋后,郑牧就以抵挡李傕追兵为由撤回了许褚。

    有沮俊在,杨定、杨奉和董承想要在刘协面前谗言郑牧,都得掂量下沮俊会不会提刀杀人。

    郑牧不仅救了沮俊家眷还对沮俊有举荐之恩,更是对刘协尊重有礼,不论是私情还是公义,沮俊都不会允许有人在刘协面前谗言郑牧。

    “诸将士,昨日虽然击退了西凉叛贼,但并未让这群叛贼胆寒,今日西凉叛贼必然还会追来。”

    “我等自下邳来到曹阳,一路走了数千里,为的就是勤王护驾,诛杀叛贼。如今贼寇将来,兵力数倍于我,尔等可有畏惧之心?”

郑牧的语气铿锵有力,即便是站在最后一排的丹阳骑兵也能清楚的听到。

    将是兵的胆,亦是兵的魂,郑牧对这群丹阳骑卒平日里亦是恩义有加、赏罚分明,听到郑牧的询问,一千五百骑兵

    一千五百骑兵异口同声:“无惧!”

    “好!”郑牧举起了手中的酒碗:“丹阳锐士,天下精锐,丹阳骑兵,亦是天下第一骑!”

    “尔等的姓名,本将早已记录在册,哪怕战后寻不到尔等的尸身,尔等的姓名,也将会出现勤王救驾的铜鼎上,为世人所敬仰!”

    “军中尚有十余名新加入的袍泽,你们的姓名,本将同样已经登记在册交给陛下,既然一同讨贼,以后都是袍泽弟兄,不分彼此。”

    “本将已经奏请陛下,回到洛阳后就会铸鼎,请匠人铭刻参与此战的英勇之士的姓名,名为汉魂!”

    “生当为汉卒,死当为汉魂!”

    “饮下此酒,本将与诸君同讨叛逆,愿我等的姓名,同列汉魂鼎上,千古不坠英名!”

    将名字铭刻于鼎上,比铭刻于竹帛之上更容易保存千古,郑牧这句承诺让一千五百名丹阳骑兵心血沸腾,亦是让将台左右的鲁肃、许褚、宋宪和徐晃心潮澎湃。

    尤其是徐晃和那新加入的十余骑兵,感触更深!

    在杨奉军中,不论是徐晃还是这十余骑兵,可从未有过如此的待遇。

    死了就死了,谁还会记得一个小兵姓甚名谁?

    但现在,不仅有人记得,还能被铭刻汉魂鼎上,千古不坠英名!

    生当为汉卒,死当为汉魂!

    这是郑牧替这一千五百名骑卒争取来的荣耀!

    “礼!”

军正官大吼一声,一千五百骑兵齐刷刷的举起酒碗。

    “饮!”

    一千五百骑兵强忍内心的震撼,齐刷刷的饮酒。

    将台的郑牧五将,亦是同时举碗饮酒。

    将酒水饮尽,郑牧将酒碗往地上一砸,众将士亦是效仿。

    虽说有些破财,但不会有傻子在这个时候说这种破坏气氛的话。

    战前动员,郑牧将这一千五百骑卒的士气已经调到了最高,只等李傕郭汜的西凉叛兵到来。

    营地空旷。

    周围都是适合骑兵游走骑射的平坦之地。

    郑牧未选择用伏击的方式,而是选择了正面作战。

    伏击虽然能赢,但难以让李傕等人惊惧,只会让李傕等人误以为郑牧军力不足只敢用诡计。

    唯有郑牧作战,用这一千五百骑的武勇,让李傕等人的兵马丧胆,这群叛兵才不敢继续追击。

    “徐校尉,你可会怪本将?”静候叛兵到来的期间,郑牧询问徐晃。

    徐晃不知其意,凝声道:“末将不敢。”

    郑牧意味深长地道:“此战是生死之战,即便是本将都不敢自信说一定就能活下来;徐校尉本可在兴义将军麾下安全的向陕县撤离,如今却要与本将在此地跟叛兵决生死,徐校尉真的没有怪本将的想法吗?”

    徐晃眼神一变,凛然道:“骁骑将军为何小觑末将?末将虽然曾经误入贼营,但如今早已脱离贼身,陛下如今又封末将为忠义校尉,又岂会惧死?”

    郑牧大笑:“徐校尉,是本将小人之心了。若今日不死,本将愿与校尉结为刎颈之交。”

    徐晃心头一惊,见郑牧眼神坚毅,举止英武,不由又多了几分钦佩。

“愿随将军征战!”徐晃亦不是小器之人,眼神也变得坚毅。

    前方。

    张济率三千余步骑抵达。

    见郑牧的骑兵列阵,张济不由多了几分忌惮和怒意:“就一千五百骑,竟然正面列阵,这是在小觑本将吗?”

    张济的斥候早已经探得郑牧在营中列阵,五个方阵五百骑,很容易辨别的兵力数量。

    起初张济还不信,以为郑牧有伏兵,结果斥候却说营地周围空旷一片,不是能伏兵的地方,张济这才驱兵而来。

    如今见到这五个骑兵方阵,张济心中升起了一股被小觑的想法。

    骑兵若不能奇袭,战斗力至少下降一半。

    昨日为何能惊退李傕等人?

    其中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郑牧奇袭斩了李式,不仅让军心受挫,还让杨奉等人也多了战心。

    与其说昨日是被郑牧的骑兵击败,倒不如说是李傕等人士气被挫,不敢交战。

    如今重振旗鼓而来,张济不仅有两千骑兵,还有千余步卒,而在张济身后,还有李傕郭汜的步骑在伺机而动。

    张济本以为郑牧会再用伏兵之类,却不曾想郑牧竟然直接出现在正面。

    张绣则是提枪而道:“叔父,既然郑牧正面迎战,我等正好与郑牧力战给李傕郭汜制造战机。待击退郑牧,我等就可以借机退回长安了。”

    虽说张绣有贾诩的嘱托在,但这不意味着就得佯装不敌,佯败是瞒不过李傕郭汜的,反而会让李傕郭汜起疑心,认为张济通敌。

    故而这一战,张济张绣同样得全力以赴,不计折损!

    张济亦是被激起了好战之心:“既然郑牧要战,那我叔侄也不能让人给小觑了!骑兵交给你,步卒交给我,向前推进!”

张绣举起手中长弓,大呼一声:“末将得令!”

    而在远处,李傕和郭汜则是各自藏兵静待战机,只让斥候往返查探战况。

    得知郑牧竟然仅率一千五百骑正面迎战张济时,李傕的眼都要瞪出来了。

    “好胆!”

    “郑牧,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最新小说: 国家惊了,神话刚降世你成神了 让你直播讲名著,你说红楼是鬼书 没毕业,我就娶了美女老师 我在风花雪月中等你 绝品天眼 今夜离港 流氓老师 被儿媳赶出家门后,她闪婚了豪门大佬 不原谅!真千金断亲后全家悔断肠 都市之天上掉下百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