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收到信还是我们从省城回来后呢,到现在一次都没有收到啦。”二程摇摇头。
大程皱着眉,“这都要过年了,也不知道小洄和笙哥儿咋样,看来今年又见不到他们了”
“已经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了,我都快忘记他们长啥样子了。”两人对视一眼,随即同时叹了一口气。
程延对于小洄和笙哥儿没有来信有些猜测。小洄的父亲去京城考乡试,肯定一家人都去了,京城离这远,送信不方便正常。
但是笙哥儿程延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总归不会出什么大事,毕竟笙哥儿可是小说主角。
程延记得笙哥儿的阿父是个商人,到处跑商是家常便饭,笙哥儿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才不能回信吧。
大程二程稚嫩的小脸满是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忧愁,看得程延觉得有些好笑。
但毕竟是自己的好大儿,程延最后还是上前安慰一番,两人这才有心情吃吃喝喝。
临近过年,村里越来越有过年的氛围,外出干活的人都回到村里,在村口聊家常的人比往日更多了,聊的话题当然是程延这个秀才居多。
“谢夫郎,这点青菜你拿着,都是家里种的,又脆又嫩,今天除夕还能多炒个菜。”一个婶子手里拿着两三把小青菜,就要往谢哥儿手里塞。
虽然是冬日,程延家却不缺青菜吃,这两天谢哥儿已经收到不少人家送来的菜,原因主要在程延身上。
程延和大程二程都不用上学,空闲的时候就在村里到处溜达。程延在村里算是名人了,不少人上前跟攀谈,程延虽然也会跟他们说话,但程延更爱带着大程二程跟小孩子玩。
在玩耍的时候,程延偶尔会教这些小孩认字写字,大程二程也会教。小孩的家人知道后,又惊又喜,当即嘱咐自家孩子多跟程延父子玩,家里穷跟本供不了孩子念书,这能学字的机会可得抓住了。
有些人家为了感谢程延,就把自己地里种的东西送一些给程延家。
“阿延,喏,又有婶子送菜来了。”谢哥儿微微笑着,将手里的几捆青菜拿到程延面前,“都是婶子们的心意也不好拒绝。”
程延接过来看了两眼,青菜已经洗干净,枯黄的坏的叶子择掉了,都是绿油油的很水灵,整整齐齐地捆着。
“婶子们也太客气了,教了几个字就送东西过来,菜都吃不完了。”程延无奈,也说过不要送了,但婶子们还是坚持。
要不下次就跟孩子们说让家里别送东西了,再送就不教他们了。
“算了,送就送吧,我们马上就要到省城了,到时候可就吃不到了。”程延转念一想,还是就这样吧。
“那今晚得劳烦你多做一个菜了。”谢哥儿道。
程延满脸写着这算什么,“今晚可是除夕夜吃团圆饭,这点小青菜就是顺带的事,一点也不劳烦。”
程延今早去买了很多菜,猪肉鸭肉鱼肉,鸡肉不用买家里养了,过年就是得吃丰盛点。程延主厨,小五和阿兰打下手,整出一桌子好菜来。
吃完年夜饭后,程延家没有守岁的习惯,但是一家人说说笑笑,睡得是比平常晚了。
大年初一,程延和谢哥儿给了大程二程两串红绳串起的铜钱,小五和阿兰也给了。
“哇,阿父阿爹给的好多啊!”大程二程穿着喜庆的红棉衣,手中的那串铜钱比他俩的两个手掌都长。
“你们数一数有多少个,看看你们能不能数对。”程延笑道。
大程二程小脸顿时鼓起:“阿父你不要小瞧人,我们算数现在可厉害了。”说着就开始数起来。
“一、二、三…九十九、一百,哇,有一百文嘞!”大程二程的小手数到最后一枚铜钱,有些兴奋地叫道。
两人算了足足一炷香时间才算出来,一不小心就算错了重新算,中间还得思考一会下一个数是什么,程延在旁边看着都忍不住想帮他们算,好在最后算完还算对了。
“阿父,是一百文对不对?”大程二程弯着眼,仰头瞧着程延。
程延捏了捏两人头上扎起的小发包,欣慰点头:“没错,你们算对了,厉害!”
“嘿嘿,我要把这些放到我的大荷包里。”大程二程现在攒的钱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之前的荷包放不下后,谢哥儿又给他们做了一个大荷包。
过完年,程延一家开始准备搬家去县城。
生意方面,谢哥儿在过年前几天就不出摊了,还告知客人以后不摆摊,客人纷纷想挽留。
在得知是程延考上秀才,一家准备到省城后,再舍不得也不能挽留了,祝贺后心中仍暗自可惜。
随即买了比平时还多的肉脯,毕竟以后都吃不到了,这不得买多点,天气冷好好收着还能吃个四五天。谢哥儿他们这天收摊比往日早了不少呢。
谢哥儿不做生意,连带着赵哥儿和李小浩也不用到处卖肉脯了。两人也知道程延一家即将去省城,没有多说什么,谢哥儿他们已经帮自己一家够多了,跟着谢哥儿做生意时也攒下不少钱,感激还来不及呢。
赵哥儿还特意叮嘱谢哥儿到省城后要好好照顾自己,小心提防坏人,省城不像村里,城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谢哥儿也听进去了。
离开前程延还去了村长家一趟,之前婶子送菜过来的事让程延想到村里的孩子们,便将大程二程之前开蒙时读的几本书送给村里,供村里的小孩学。
大程二程读了好几年书,现在也用不上了。现在程延并不是很富有,不可能一下子就帮忙解决村里小孩念书的问题,也只能送几本书了。
要搬家,家里的东西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锅碗瓢盆,衣服被子,能带上的都带上了,带不上的谢哥儿送给了赵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