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想了想开口说道:“行了,你去传黄立极,曹化淳,王承恩,孙祖寿几个人进来。”
“是。老奴领旨,”徐应元连忙答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看着徐应元那肥大的背影,崇祯微微摇摇头,“这个死胖子,不知心里又打着什么主意?听他刚刚的那几句话,显然是给魏忠贤添堵呢。他是不是也猜出,自己一定不会如此轻易的就放过魏忠贤,所以才在自己面前这样说?他想要什么?只是想借此机会报复经常给他气受的魏忠贤?还是想让自己派他去抓魏忠贤,好顺便捞点油水?这些个古人啊,就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崇祯微眯着眼睛心里盘算着,忽然他脸色一僵,“嘶,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从别人的一句话上就想到了这么多事情?自己以前可从来没这样过啊,记得那时自己的妻子还总是说自己一天到晚没心没肺,大大咧咧呢。。。。。。唉,难道就是因为自己得了皇帝的职称,就总想着有人要害朕?”想到这里,崇祯不由得苦笑摇摇头。
传招的那四个人还要等一会才能进到大内,崇祯感慨了一下便拿起堆在书案一侧的奏折翻看了起来。自从下旨罢免了魏忠贤之后,从内阁转过来的奏折便突然多了起来。看起来,即使是老奸巨猾的司礼监掌印王体乾也没搞清楚自己对这些奏折的看法,不敢私自分拣,便按照多年前的老规矩,将所有的奏折先都送到自己这,在自己将想批的批完后,剩下的他们再按规矩代批。
崇祯随手拿起一本看了看,这是一名御史弹劾崔呈秀的奏折。整本奏折洋洋洒洒上万字,即便崇祯吸收了朱由检的记忆,对奏折中的文体和典故都能看明白,也看的头昏脑涨。
一旁的奏折堆成一堆,崇祯不由得咧了咧嘴,这要是都看完了,这一天就别干别的了。可是不看又不行,现在大臣和皇帝之间差不多就是靠着这种奏折的方式进行沟通,如果不看自己就会失去对朝政的控制,就更别提改变命运了。。。。。。。要想个什么办法?
崇祯放下手中的奏折皱着眉头想着,忽然他心中一动,“好像记得在后世看那些辫子戏时,常听那些官员说一句台词—写节略。好像是由接到奏折的官员先过一遍奏折,在后提炼出主要意思后,再呈报给皇帝。这样,皇帝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减少。好,自己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虽然想到了办法,可是面前这些奏折还是要一点一点的看。无可奈何中,崇祯又抽出了另一本奏折继续看着。
由于心里装着事情,崇祯便觉的时间过得很慢。看了一会,他将手中的奏折放下,问站在一边方正化:“方正化,徐应元去了多久了?”
方正化心里暗暗的算了算,躬身说道:“回皇爷,徐公公走了不到半个时辰。”他说完,见皇帝似乎皱了眉,猜想崇祯可能是有些等得不耐烦了,就低声解释道:“皇爷,黄阁老在文华殿,孙大人在锦衣卫衙门,曹公公在司礼监,王公公此时应该在内库。这几个地方大多都在宫城之外,大人们要进来都要花些时间。皇爷您不用太过着急,奴婢想着应该差不多了。”
崇祯也知道自己有些心浮气躁了,无奈的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徐应元胖大身形出现在殿口。他紧走几步在书案前跪下禀报到:“皇爷,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黄立极,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内库掌印太监王承恩,锦衣卫南镇抚使孙祖寿在殿外候旨。”
“哦。”崇祯眉头微微一挑,稍稍想了想说道:“让曹化淳和孙祖寿先进来吧。”
“是。”徐应元答应了一声,便出殿传旨。很快,曹化纯与孙祖寿两人便毕恭毕敬的走进了大殿。
两人跪倒行礼之后分站在两旁,崇祯看着曹化淳问出了心中一直想的那件事:“曹化淳,朕记得你除了司礼监秉笔之外,还兼着御马监的掌印。司礼监那块先不说它,朕问你,这段时间,御马监那边整理清楚了吗?”
曹化淳一愣,他没想到皇帝会问起御马监的事情,连忙躬身回答道:“回皇爷的话,奴婢这几日一直在对御马监进行清查,监内事物已经大致熟悉了。”
“哦,那好,你给朕说说御马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