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崇祯皇帝下旨夺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太监魏忠贤一切官职,发往凤阳看守皇陵。
三天之后,魏忠贤带领几百名仆从押解着数十辆装满财物的大车,喧喧闹闹的离开了京城。
。。。。。。
崇祯坐在养心殿中,微眯着眼睛望着殿外的琉璃影壁。半晌之后,他轻轻的出一口气,将视线投在书案上一只挂着锁的红木小匣。
崇祯从身上摸出一把小巧的钥匙,打开小匣上挂着的金黄色小锁,从那木匣之中拿出了几张写着潦草字迹的纸张。这几张纸,就是他在信王府时陆续记录下来的那些后世的记忆。在收拾掉了魏忠贤之后,崇祯算是初步的掌控了皇城,同时在外朝也树立的一定的威信。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去改变历史,去改变大明的命运。
回想着在后世中看到的那些记载,回想着自己深爱的这个民族在之后几百年间的苦难,崇祯只觉得一股热血在全身鼓荡。
崇祯看着手中的那薄薄的几张纸,这些记忆或许就是自己改变命运的屏障。仔细的读了一遍后,将它们小型放回到木匣之内。又从书案的一侧重新拽过一张干净的白纸,一边思索着,一边提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政、财、军。。。。。。
科技、教育、社会。。。。。。
。。。。。。
崇祯搜肚刮肠的想着。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当崇祯揉着微微发酸的手腕停下笔时,却看见徐应元正站在远处,不停的拿眼睛偷看自己。
崇祯将新写好的几张纸折起放进那只木匣锁好。招手唤过另一侧的方正化,让他将木匣放回到自己住的暖阁之中。而后,看着徐应元问道:“徐应元,你躲在哪缩头缩脑的干什么?有什么事吗?”
徐应元连忙上前几步跪倒说道:“回皇爷,老奴回来交旨。”
崇祯皱了皱眉,这才想起,魏忠贤今天要离开京城,自己早上派这个胖太监去看看魏忠贤离京的情形。
崇祯放松身子向后靠了靠说道:“魏忠贤出京了?”
“是。皇爷。魏忠贤巳时初刻出的西直门。”
崇祯随意的点点头。
徐应元眼珠咕噜噜的转了两圈,胖脸上带着媚笑说道:“皇爷,您是没看见,那魏忠贤走的可热闹了,千百人马,百多辆装满东西的大车,那真是浩浩荡荡啊。魏府的下人,一人一身新衣服,昂首挺胸的神气极了。”
崇祯斜着眼睛看了看那个胖子,轻轻的哼了一声。徐应元吓得一抖,连忙将头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