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唯美 > 贞观公务员 > 第310章 北宋时期的四大学派

第310章 北宋时期的四大学派(1 / 2)

陈平安给李世民写史册的原因,就在于借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他们现在就在以赵宋历史为镜,讨论着赵宋王朝为何会衰败。

    结束了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的乱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赵宋王朝,又杯酒释兵权,让皇权集中。

    然而,等到赵光义登基为帝以后,一个高梁河之战,让赵宋王朝再也没能抬起头来。

    从此之后。

    赵宋王朝对外的战争,少有大胜。

    唐朝时期的天可汗之威严,也再也无法实现了。

    不过,就算是一个弱宋。

    却也有着可取之处。

    比如其文化的发展就比唐朝要好很多。

    宋朝时期有着不少的学派。

    泰山学派、安定学派、高平学派、洛学、荆公学派、关学等等。

    其中,也有着最著名的四大学派——濂、洛、关、闽。

    濂学的创始人名叫周敦颐。

    他从《周易》和《中庸》悟道。

    以《中庸》之“诚”形容《周易》“乾道变化”,创立了乾元、太极、诚道创生的宇宙论体系与“主静立人极”的修身模式。

    把自然观、认识论、思想方法以及伦理道德等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哲学体系。

相较于以前的儒家学说更为精细且富有理论特色。

    其为学方向与义理架构对宋明理学不同派别均有重要影响,就此而称其为“道学宗主”亦不为过。

    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陈平安也看过北宋四大学派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听过讲坛,对于这些也比较了解。

    他虽然是理科生,但是从学习历史开始,就对于历史非常感兴趣。

    当年的历史老师也是一位很有风趣的人,影响着陈平安。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

    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

    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

    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宣扬“气禀”说。

    李世民一听,就直接蹙眉。

    摸着胡子。

    沉思片刻。

    直接摇头道:“去人欲,存天理。此理不可取也。”

    陈平安对于这北宋四大学派有一些了解,却也不是那么的深刻,具体的很多相关知识点。

    那得要买一本书来看,才能了解其四大学派的相关学问。

他对历史感兴趣。

    但是对于这些学问也就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读着这些学问,那还不如去实验室做一场实验。

    而关学就是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关学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深远的,就算是到了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关学的弟子。

    最后就是朱熹的理学,也被称之为闽学。

    因为朱熹乃是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故此,闽学算是以洛学为基础,又融合了佛学、道学,形成了另类理学。

    朱熹的主要主张还是‘灭人欲、存天理’。

    不过嘛。

    朱熹大力推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三者与《论语》相并合为四书,并将其提高到经的地位,与五经并列。

    这也是四书五经的由来。

    明清之后的皇帝对于程朱理学也是奉为圭皋。

    然而,就是‘灭人欲、存天理’这六个字。

    李世民听了就直摇头。

    “俗语云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灭人欲,谈何容易?”

    “在我看来,这些人从圣贤书中悟道,从中摘取一段,或者是一句话,然后就奉为圭皋,开始了讲学。”

    “或许,并非是为了天下苍生吧?”

    “他们自己都有着私心,所谓的学问,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

陈平安称赞道:“陛下所言不错,就算是说出了为天地立心的张载,也没能做到如自己所言的那般,为生民立命。”

    “而朱熹此人,其目的在于树立一个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的儒家道统,而把自己表现为这一道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以此来博一个美名。”

    “有人弹劾他是伪学魁首,不为过也。”

    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什么样的?

    在陈平安看来,必然是王阳明那般人。

    上马可定邦,下马可安国。

    倡导知行合一,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何为天理?

    暨,你观察到的天理,便是天理。

    认为‘良‘知’既‘天理’。

    这要比那什么灭人欲、存天理好多了,也科学多了。

    更是符合人的基本价值观念。

    人若是没有了欲,也就没有了情。

    而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也就忽略了自然发展规律。

    肯定是不可取的。

    李世民听了,都是连连摇头。

然而,后世的帝王却总觉得自己要是能够灭人欲、存天理,就没有人会想着造反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在五十多岁,经历了起起落落之后的感悟。

    也算是王阳明的心学代表之一。

    李世民听完,只觉得眼前一亮。

    颇为赞同。

    便迫不及待地让陈平安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以及他的心学。

    陈平安也觉得大唐需要一个官学。

    如今有了大唐邸报、有了舞台剧、有了诗赋,还不够。

    当初的科举制度规定的《中庸》、《论语》、《大学》、《孟子》,还有五经,也算是科举制定用书。

    毕竟四书五经这种科举指定用书,沿用了千年之久。

    而且,这里面囊括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只要是读了这些书的人,必然也能明事理了。

    若是直接换成其他书籍。

    以大唐如今的文化程度来看。

    也不太可能。

    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学上的改革。

    当初,陈平安还讲述了韩愈的一生。

    如今,再细致地讲述了北宋四大学派,还有明朝时期的王阳明心学。

带给李世民的启发还是非常大的。

    他也希望大唐能够有这么多的人,能够提出来这么多的学问。

    道理越辩越明。

最新小说: 末日之超神战车 穿进真假少爷文,我成恋综背景板 六零极品老太:你你还有你跪下! 位面快穿,我有一间小杂货店 闪婚后,被首富全家宠上天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你出轨在先,我离婚你哭什么 心匣[刑侦] 无敌!开局至高神修为,灭诸神! 穿成哥儿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