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偷偷炼制火霹雳是没什么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你用火霹雳来谋刺,关键是,谋刺的还是朝中大臣。
这岂不是直接威胁到了朝中的那些大臣们吗?
就算是崔民干、崔敦礼等人,也希望戴胄能够早日查到幕后真凶,把他给千刀万剐了。
这种人一直活着,始终是一个最大的威胁啊。
他们也不想自己哪一天去上朝,结果就被火霹雳给轰死了。
想一想就觉得十分的可怕。
孙伏枷提供了不少调查的方向,戴胄其实对于追缉这方面也有比较高的能力。
但是这火霹雳毕竟算是最新的一种利器。
再加上,樊楼一事,直接死伤一百多人啊。
太平了这么多年。
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么恶劣的事件呢。
戴胄只是一时间有一些慌乱,没有了头绪罢了。
真要是找到了方向,然后开始调查,其实也还是非常迅速的。
毕竟,如今的整个大理寺以及金吾卫、刑部、吏部等,都是配合着他来调查这事儿。
人手是足够的。
就是要怎么查,如何去查,朝着哪一个方向去查。
有了方向。
大家也都迅速开始再一次着手调查起来。
首先就是适合炼制火霹雳的幽静小院,这种小院在内城几乎是没有的,要从最外城调查。
因为京师在以前,算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都城。
人员进出都是不用盘查,朱雀街更是延伸了好几次,以前是十里长街,现在已经是十几里。
皇城、内城、一城、二城、三城,一共是五个区域。
三城之后,如今还在扩建,让百姓们在三城之外,没有城墙的那些区域生活。
沿着好几条官道修建的,两边都是可以居住的居民区。
以后,内城的一部分百姓就会搬迁到这里居住,然后白天再进城。
这样一来,也就能够缓解长安城城内房屋不足,人员拥挤的情况。
须知道,现在已经是快要两百万的人口了呢。
戴胄的人先从三城开始调查,因为三城之外,有着原本的护城河、城墙、城门。
在民间已经有人造出火霹雳的时候,城门已经开始戒严了。
除非,对方是在戒严之前就已经把制作火霹雳的材料,运送到了长安城中。
甚至是已经炼制好了。
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但是调查幽静的小院,排查一些可疑人员,还是要继续。
三城有着一些小院,当初建造的时候,就是给一些非富即贵的人居住,单独的小宅院,二层建筑。
就这一座小宅院,是普通人两辈子、甚至是三辈子的努力,都不可能住上的。
毕竟有了这么一个小宅院,那就相当于是有了家门。
有了家门,那就不一样了啊。
戴胄的人排查了三城、二城的所有坊间的所有宅院,还是没能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条线。
樊楼倒塌之前。
也就是在那个时间节点上,金吾卫换班的时候,应该是晌午的午时。
在这个时间点。
那贼子把装着火霹雳的货物送到了樊楼,然后在樊楼中假装用餐。
趁着樊楼的人不注意,去后院,把货物中的火霹雳拿出来放在了樊楼的东边弄好,再点燃了。
最终导致樊楼被火霹雳给轰倒塌了。
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是否有人看到了有商贾带着货物进入樊楼?
这也是关键。
若是能够找到看到的人。
也就能够知道那个行凶的人大概长着什么模样。
要是有了一张画像。
他们也就更好抓人了啊。
然而,想要找到看到了凶手的人,也比较难。
好在这时候的百姓们都是同仇敌忾,大家都想要找到真凶,都想要让这个事件平息下来,他们也好安居乐业的过日子。
所以,还是有百姓主动站出来了。
那一天晌午,他就在樊楼的那条街道上,看到了三个行脚商,带着一批货进入了樊楼。
三个人还是有一些特点的。
看起来,不像是关中人。
戴胄听完此人的描述,顿时蹙眉,问道:“你确定?”
这人犹豫了一下,回道:“我虽然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其中一人确实是不像是关中人。”
“那脸型,真的不太像。”
此时,因为朝廷的国策,使得不少关外的人迁移到了关内。
所以关内已经有了突厥人、吐蕃人、吐谷浑人、高句丽、东瀛,甚至是还有来自于天竺等地的人。
当然,还有不少昆仑奴。
如果不是关内的人,那必然就是关外的人。
而如果是关外的人,就更不好查了。
因为如今的京师也有不少关外的人,每天进进出出的胡商也有不少啊。
“知道了。”
“去领赏吧。”
只要是提供了有用的线索,就会有赏赐。
不过,戴胄不可能只是听信一个人的说辞,还是要多找几个人。
不然直接去调查关外的人,如若这个人只不过是为了赏赐,而提供的虚假线索呢?
岂不是查错方向了。
一连几天,都在寻找晌午之时,有注意到樊楼的情况的人。
甚至是询问了在樊楼的废墟中活下来的人,问一问他们是否有印象,看到过胡商没有。
找到的几个人中,有几人,并没有太多印象。
也有一人,说起来,也是隐隐约约记得似乎是有一个胡商模样的人,进入了樊楼。
至于樊楼中还活着的人,虽然醒了,但是因为受到惊吓,所以有一些神志不清。
戴胄最终决定还是从胡商开始调查。
既然知道了线索,那就不能不去查,万一真的是胡商呢?
有着幽静的小院,还是胡商。
调查的范围也就小了很多。
从三城、二城,一直查到了一城。
还真的找到了有一些嫌疑的胡商,此人在樊楼倒塌的第二天,就只身离开了京师。
什么都没有带。
就这么离开了。
戴胄立即下令破开房门,进入搜查。
猎犬还真的在东院闻到了火霹雳的味道。
“查出来了!”
“查出来了!”
大理寺的人高兴不已。
戴胄立即到坊间的坊主那里,找到了花名册,查到了胡商的姓名。
“立即找到此人!”
戴胄也是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