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台类似于唐朝的道、后来的省,也类似于隋唐时期的战时的总管府,主官相当于高官和战区总指挥,史上的尔朱天光被任命为并、肆、云、恒、朔、燕、蔚、显、汾九州行台;这也让尔朱天光等于是晋省的军政第一把手。只有三个郡的上党行台与大行台相比,如同是地级市一般,而卫铉则是地级市的军政第一把手,但是对于卫铉现在的来说,已经足够了。
再从朝廷的任命书来看,朝廷也给予了卫铉极大的自主权,今后有事的话,甚至能够越过大都督府、并州刺史府,直接与中枢对接。卫铉知道朝廷这种用意无非就是要把上党行台从尔朱荣的势力范围割裂出去,让他以后为朝廷服务,而不是继续听命于尔朱荣和元天穆。但是今天的地位尽皆源自尔朱英娥、尔朱荣、元天穆,早已被打上了“尔朱集团”核心成员的标签。
他有了这个标签以后,如果天下大势又朝着河阴之变、魏分东西发展,最后无论是高欢也好,还是宇文泰也罢,他们都不可能放过身为尔朱荣嫡长女婿的自己。所以卫铉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尔朱集团”划分界限。
元天穆私信上也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和尔朱荣不但明白知道朝廷的“险恶用心”,而且始终信任他、站在他这一边。如果朝廷以后有分化、离间、扶持的设想和举动,让卫铉只管狮子开大口,放心的提条件、捞好处,千万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尔朱荣和元天穆用人不疑的态度和绝对信任,既让卫铉倍受感动,也让卫铉感到担忧;史上那哥俩好像就是因为太过信任所谓的“自己人”、忽略了人们对权力的热衷和渴望,所以他俩被身为“自己人”的奚毅卖得彻头彻尾。不过对于卫铉来说,他有这样的长辈,实在是难以形容的荣幸。
至于今后的事态如何发展、发展到哪一步,他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此时要是想得太多,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现如今,只要做好分内之事就够了。
除此以外,从太原送来的锦盒之中居然还有一封胡太后亲笔书写的私信——胡太后如他此前所料,骨子里就是一个喜欢浪漫的“女文青”,有着诗人和文艺人士特有的浪漫气质。
在此之前,她为了生存和权力,只好把个人爱好和梦想尽数抛弃。如今执掌大权、说一不二,身边尽是阿谀奉承的官员和小人,没有一人敢说实话、没有一人敢点评她的诗词文章,于是她又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空虚冷,做梦都想有一个真正懂得自己的人、抛开一切的与自己谈诗论赋。
卫铉此前专门“写”给她的“贤淑太后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不但别具一格、特立独行,而且让她找回了少女时被冒犯的乐趣,再经目前没人说实话处境的对此,她居然记上了卫铉。
于是她就像是遇到志同道合的笔友一样,借机给卫铉写了一封厚厚的长信,希望卫铉为大魏王朝建功立功的同时,给她写信、写“诗”。而且她为了卫铉方便投信,还专门给了一块金牌,卫铉的信使今后只要手执这面金牌,就能进入皇宫,将书信送到宫城里的昭玄曹。
在这个方面,前世也给笔友通信的卫铉觉得胡太后是纯粹的,她只是希望有一个能够畅谈的“朋友”而已,并没有乱七八糟的的想法。但是对于心怀鬼胎的卫铉来说,却是一条康庄大道,只要和这个权倾朝野的“笔友”搭上关系,必然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下午练好兵,卫铉召集镇副以上的军官前来中军大帐。他先是宣布朝廷成立上党小行台的决定,接着说起了出征之事:“诸位将军,朝廷和大都督、元刺史授予我便宜行事之权,我已经决定出兵河北,行军路线便是连接相州的滏口陉。”
出征并非是临时决定,此前已经下了备战的命令,全军上下早已知晓,并做好出征准备。下首的众将立功心切,如今终于等到战前动员令,大家尽皆心绪激荡、热血澎湃。
念贤起身道:“将军,不知此番出动多少兵力?”
“我不打算多带将士,骁果军战兵和辅兵、斥候军足矣。为了进退自如,再令段荣将军派遣两千郡兵守住滏口陉中东段。”卫铉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将军,河北形势异常复杂、敌友难分,与恒州、与汾州的情况完全不同。我军的敌人除了明处叛军,还有来自背后的暗箭。即便没有暗箭,可战事一旦僵持不下,河北各州军队未必出手援助。”念贤分析完毕,拱手建议:“依末将之见,最好把屯田军也带上;两万大军进可攻、退可守;作战稳妥,上党亦稳妥。”
卫铉暗自盘算了下,心中也觉得念贤的极有道理。河北各州的州郡兵各为一体;大家心思各异,与山头林立的叛军没有什么区别,遇到困难的时候,完全指望不上;朝廷军更加不用多说了。
至于上党这边,冯氏多半不敢搞事,可是屯田军由冯氏家兵、上党籍青壮构成,谁能保证冯氏暗中搞鬼?所以屯田军留在上党确实不太稳妥。
再者说了,叛军中的正规军有限,更多是不经战阵的六镇军民、地方百姓,当他们组成军队之时,整体战斗力与辅兵、屯田军相当。既如此,何不如以战练兵?
如果自己有两万大军在手,声势也营造出来了,“友军“就算施放暗箭,也要好生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和能耐。
想到这里,卫铉说道:“念司马言之极是,那就把屯田军也带上。诸位将军都下去准备吧,三天后出发。”
“末将遵命。”众将轰然应命。
散会过后,整个军营的军事机器立刻开始运转起来。上党小行台的军工基础目前十分薄弱,说上一句“形同于无”也不为过,由于三郡以前游离在尔朱荣势力范围之外,尔朱荣自然也不会扶持军工业,更不会给予武器装备。所以郡县兵的武器装备都是依赖朝廷供应,另有一些是地方将官购买、私自打造。
卫铉在太原也搜罗了一些工匠,这些工匠也来上党定居了,但必要的锻造营地都没有修好,产能可想可知。
好在他带来的了不少,再加上相州那边又做出承诺,倒也不怕没有武器装备。
。。。。。。。。。
回到官署后宅已是黄昏时分,秋日晚霞余晖披落而下,为后宅花园披上一层唯美的金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