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要么不动,要动便必须雷厉风行,一丁点风声都不能漏出去。否则,阖家大难临头。
“二姐且去睡吧,早些休息为好。我的事情,我自己再多琢磨琢磨。”
又是一个转身,李慧芸笑着拦下李世民,收拢了宽大的袖口,她腰间系着玉带,带上有铃铛,随着身体的轻摆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我知二哥不能与我深谈问题,可我却可给二哥指个方向。”
李世民闻言一愣,随即问道:“你连我的问题都不清楚,又如何指得方向?”
李慧芸手指抵着脸颊,道:“小女子不才,自然没有本事参与二哥和父亲的谋划。可是,二哥记不记得你还有位笔友,自几年前起,便不再直接给二哥寄信,而是把信寄到了我这里。
“二哥可想读读看,最新一封信写了些什么?”
说着话,李慧芸将背在背后的信笺拿了出来,挡住半边脸颊。李世民登时惊喜,一把抢过了信笺,随后翻阅起来。
这几年间,李昭写给他的信并不多,大约半年一封的样子。自前年起,李昭便不再直接写信给李世民,而是开始写给李慧芸。
心中,他大多不会说什么兵争局势,也不会说什么朝堂风云,只是会与李慧芸谈及蜀中生活,问及太原气候。
可往往在这些字里行间,他会夹杂一两句私货,作为他与这兄妹二人的秘密传信。如此,即便信被他人截获也看不出个子丑寅卯。
李世民翻开信纸,一番查阅之后忽然一愣,又将信的内容仔细翻了翻。因为这封信的全篇似乎都是家常闲篇,并没有什么足以点睛的笔墨。
他沉吟一会儿,看向自家妹妹。
李慧芸重又从李世民手中将信纸夺了回来,抿嘴一笑,借着廊下灯光轻轻将其展开。
她对李世民道:“二哥先看这里。”
李慧芸玉葱般的手指点了点第一页纸上的一个‘刘’字。随后她又翻过信纸,将第二页展给李世民看,手指落处却是‘文静’。
李世民蹙起了眉头……
晋阳大牢。
此时已是子时,一片漆黑。
铁索响动声里,一道牢门被打开,李世民举着油灯踏入了一间虽显阴暗但颇为宽敞、干净的监牢之中。
刘文静睁开眼,见李世民到来后冲他笑了笑,似乎并没有意外。
他翻身而起,对李世民行了一礼,道:“久侯尊驾,终于等到了。此时天下大乱,非汉之高祖、光武才具,不能定也。”
李世民讶异于刘文静对他的评价,虽说这位中年文士早先也已经给足了自己尊重,可现在他似乎更加热情。
而更让李世民讶异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李昭给他的书信里,会重点点出了这个名字。李昭又是如何知晓这个名字的?
他内心中翻涌着念头,嘴里却是颇为诚恳的问道:“安知这世间无此大才,但恐旁人不识罢了。我此来相会,非为儿女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
“计将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