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周的起事太过突然,突厥对他的援助也太过迅捷,变生肘腋之后便是无穷无尽的后患。
整个隋朝面对突厥的北境防线土崩瓦解,被这颗钉子楔入后,生生撕裂出了一条通道。
其后的日子里,突厥骑兵经由刘武周的辖地屡屡进击太原,一直以来胜绩不断的李渊开始接连迎来失败。高君雅甚至一度被突厥打得全军覆没。
浓重的阴云开始压到了晋阳官场每个人的头上。
皇帝虽然离开了洛阳,可他仍旧在江都遥遥掌控着天下。大隋的规矩仍然作数,败绩将领,必然要被惩罚。
作为太原留守,李渊难辞其咎。
“大人,此时事已急。该当有所应变了。”
夜,李世民走进了李渊的书房,再度向自己这位父亲推销着他的造反计划。只是父子二人的交谈当中仍旧留了一丝余地,谁也没有把最后那层窗纸挑破。
这已不是父子俩第一次论及此事,可李渊仍然没有下定决心。
他看着自己这个二儿子,心头起伏不定。许久后,他还是摇了摇头,道:“不行,还不够。”
“如何才够?”李世民没有退让,仍旧在向自己的父亲要着答案。
李渊沉吟道:“晋阳宫兵器、铠甲无数,要想应变必须得有宫城支持。可这晋阳宫的戍卫却不在你我父子手中。这是在内。
“在外,王威、高君雅两人说是我的副将,可实际却也是你那表叔安排的眼线。我稍有异动,这两人势必要整合部众加以威胁。
“这一内一外两相交击,还哪有那么容易成事?”
李世民陷入沉思之中,这几年时间里,他展露出了极强的军事天赋,也笼络到了一群庞大的人才队伍充作班底。
唐国公爱民如子、仁义宽厚,这些溢美之词得益于早先的樊子盖和历任主官作为对比,在太原、河东、关中等地早已成了金字招牌。
各地父老尽皆仰望,无数豪杰都愿来太原投奔。
这些人一入太原,在见过李世民后,大多又都成了他的铁杆拥趸。他总觉得李家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现在也已是极好的时机,该当有所行动才是。
可经李渊一说,李世民才发现自己还是有短视之处。父亲说的不错,这些问题是该解决的。
不同于军事上的刀光剑影,这政治上的明枪暗箭往往更加难防。李世民在这个领域,还缺乏历练。
点破这些问题,李渊便不再与自己的儿子多说,只是又支给他一笔款项用作花费,随便交代几句后便打发李世民离开。
出了李渊书房,李世民蹙着眉头向自己的房间走去,边走边思量着接下来的行动方案。可走至半途,却被另一人拦了下来。
“二哥”
伴着清脆的少女声音响起的是一阵轻巧的铃铛。
李慧芸一袭绛红色的襦裙自立柱后闪了出来,她一手在前一手在后,绣有金色的云纹裙摆随着她的动作翩然而舞,在廊下的灯笼映衬下显得流光溢彩。
李世民眉头舒展,四下看看道:“你不在后院歇着,如何在此?”
李慧芸一手捋着额前头发,一手仍旧背在后面,莲步轻踏、腰背挺直踱着步道:“自然是在等二哥你,眼见二哥面露疑难,我这当姊妹的,自然要帮兄长解忧才是。”
李世民摇摇头,没有继续在这里和李慧芸掰扯。他现在面临的问题,李慧芸解答不了。况且,他就连问题本身也不能与李慧芸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