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原右武侯大将军李子雄杀皇帝使者,潜行而至洛阳,至杨玄感军中效力。
杨玄感决议先破洛阳援军,调兵两万余当先杀奔卫玄。
卫文升自前次兵败后折损兵马近半,所余兵士大多都是驻队、辅兵,战力不强,一日之内被杨玄感五战皆败,退守营垒。
可兼其指挥稳重,到底守住营盘没有被杨玄感彻底击溃。
而邙山附近,刚刚在洛阳名声大噪的李昭仍旧安静,他及所部仍在做壁上观。
卫文升自关中带来的粮草将尽,兵士愈发疲惫。无奈,只得先行服软,主动联系李昭,并开始调兵向李昭处合兵而来。
杨玄感率军阻拦,再度截击卫玄,击破卫玄军阵,卫文升军死伤大半。
眼看便要彻底溃败之际,一直悄然无声的李昭终于动了。他亲率马步军五千余突袭,攻击杨玄感军侧翼。另由杨善会及武士彟统领驻队前压,保持阵型严整。
杨玄挺被流矢射中,受了伤,杨玄感见李昭军势严整,不好轻易动手。且多次交战后,叛军兵士也显疲惫,于是暂且收兵休整。
李昭没有追击,协助卫文升收拢兵卒后后撤。卫文升、李昭两支援军得以合兵,驻扎邙山南麓。
这个出兵时机是李昭仔细谋划后的结果。
这样一来,卫文升虽然资历老、官职高,可此时屡战屡败,又被李昭所救,已无声望向李昭索要统兵大权,他佯称“需要养伤”,将所剩兵马交至李昭手上。
李昭得以统帅此时的全部官军。
可坏消息是,卫文升此时只剩下一万多人,两军合兵后不足三万。且,李昭已没有机会再做壁上观了。
与李昭见面时,卫文升气态从容,看似也颇为谦恭。可不说李昭,便是队列中的张夜叉都看得出,这位老将军气得不轻。
虽然表面上表态愿意遵从李昭指挥,可心里怕已是记恨上了李昭。但李昭也并未将他太当回事。
在观察了卫文升与杨玄感的多次交锋后,他大概对杨玄感军战力和杨玄感的战法,有了些许认知。
虽说这位兄台确实凶猛,不愧当时项羽的称呼。可项羽到底只是项羽,还没有兵仙那么让人绝望,那么无解。
合兵后,李昭第一件事便是将右候卫与卫玄所部全部打散,重新整编。
在临战前,这是颇为危险的行为。毕竟,原本的队伍互相间更熟悉,互相将官指挥也更加顺畅。
打散重编虽然有助于主将控制军队,可到底是弱化了尖兵的刀锋作用。
杨善会出言劝谏,连“养伤”的卫文升也劝李昭三思,但李昭一意孤行。
好在,杨玄感似乎已取得了既定战果,暂时未再向李昭挑战。
李昭得以有机会开始磨合部队,同时分派苏烈、罗士信、武士彟、秦叔宝、张夜叉、刘广及汤五分别掌控更多兵卒。
原本的右候卫大多已服从李昭统领,对整编并无异议。关中兵屡战屡败,此时也没了傲气,被李昭借机斩杀两个刺头后,也就此消停。
这些时日里,李昭尤其花了不少时间,数次单独将秦叔宝、罗士信、苏定方三人唤于近前,再三叮嘱。
一边整军,李昭一边继续向南撒出斥候,令阿布古达侦查相敌,由其对于既定战场周围做了全面的梳理。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李昭争分夺秒做着一切可能去做的安排。
可一连数日,杨玄感居然还不来邀战,连李昭都有些震惊,这位老兄在忙些什么,这么给自己面子?这看不起自己,随便自己做战前准备?
杨玄感在忙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