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汉中城(南郑)如今落入了秦军手中,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尘埃落定了。
贺珍虽然带着部下投降了,但是现在这些大顺军士兵人心惶惶,军心浮动,如果不能尽快将他们安定下来的话,也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马科进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贺珍,商谈贺珍旧部安置的问题。
马科拱手一礼,道:“贺兄,有一事需要你配合,还请你下令将手下士卒集合起来。”
贺珍微微皱眉,问道:“不知这是为何?难道马兄要违背之前的承诺吗?”
贺珍所说的承诺是马科之前接受他投降的时候说过绝对不会伤害一人性命。
马科笑道:“贺兄误会了,秦军一向善待俘虏,严禁虐杀俘虏。更别说贺兄是主动归顺,麾下士卒也不算是俘虏,所以更加不可能对他们不利了。”
贺珍这才眉头微微舒展开,不解地问道:“那马兄让我集结部下又是为何?”
马科郑重地说道:“贺兄,秦王殿下对于不愿意继续留在军中的士兵绝不勉强。你可以告诉兵卒,若是想继续留在军中的,日后就是秦军,军饷粮秣与其他秦军享受同样标准。而且每月由各营之中的军法官足额发放到个人手中,绝无贪墨截留。而且留下来的人,也可以获得土地,而且可以免除服役期间的所有田税。若是不愿意留下的人,可以选择就地编入官府户籍,日后官府会给分配土地。若是极不愿意当兵,也不愿意留下耕作,那也会发放盘缠放其回家,绝不为难。”
贺珍听后,心中满是惊诧,竟然还有这种好事?这秦王殿下也太仁慈大方了吧?
不过他很快回想起当初马科兵败广元城之后被放归回到汉中的那些士兵,那些士兵就曾经说过当时他们被俘虏之后李恒给他们盘缠放归的事情。
于是他开始相信马科所言非虚。
他感慨道:“秦王殿下果然是仁义之君,难怪能在短短时间内立国称王,实在是得人心啊。”
很快,贺珍的旧部们被召集到城外的军营校场上。
贺珍站在众人面前,大声宣布了马科刚才所说的那番话。士兵们听后,顿时议论纷纷。
“这是真的吗?这年头哪有这么好的事?”一个士兵满脸疑惑地说道。
“是啊,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年头流行的是抓壮丁,就算你不愿意当兵也很有可能会被强行抓去当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死了变成一堆白骨了。”另一个士兵附和道。
“可没想到这秦军却反其道而行,不仅不抓壮丁,还要放我们这些已经降兵回家,而且回家的还有盘缠。想留在当地的还给分配土地。对于留下的来人更好,不仅分配土地,而且还免除服役期间的所有田税。这一切听起来都非常的不真实。”
又有一个上了几年私塾的士兵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一时间,竟然没人敢相信这是真的。
马科见此情形,站出来大声道:“本将知道各位将士心中有疑虑,不过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秦王殿下胸怀天下,不仅爱民如子,同样也爱兵如子。秦王殿下希望加入秦军的每一位将士都是能够心甘情愿地留下来的,能够心甘情愿地为秦国而战,为保卫你们自己的土地和家人而战,而不是只为了混口饭吃。”
这番话让很多贺珍旧部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呼吸都有些急促,紧紧地看着马科。
一个年轻的士兵说道:“将军,真的能有土地吗?我们这些穷苦人,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卖命,要是能有自己的土地,那可真是太好了。”
马科点点头,大声道:“当然是真的。本将的第七镇之中许多将士在保宁府都拥有土地。他们虽然人在军中,但是可以雇人替自己耕作。当然,你们如果选择留下,又不想要土地,也可以将土地根据时下的价格兑换成银钱。这是你们的自由。”
虽然土地对于大多数人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是也有部分人因为没有家人,也不愿意雇佣别人去替自己耕作,所以选择了将土地兑换成银钱。
不过对于这部分人,秦军之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日后的晋升乃至战功评审上面肯定没有那些选择了土地的人有优势。
逻辑很简单,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家有室有产业的人,更会珍惜自己现在的一切,服从性更好,打起仗来也更拼命。反之,则会容易当逃兵或者战时畏惧不前等。秦王殿下的考虑,是为了让秦军更加强大,为了让秦国在这个乱世中立足。
李恒的军队,之前全都是系统嫡系士兵组成的时候,不会存在这些问题。但是当编入了大量的土著青壮之后,这些问题必然会出现。
所以李恒才会想出用土地来拴住这些土著士兵,增加他们归属感。同时又用服役期间免除田税等办法来进一步地增强他们参军当兵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这样一来,这些士兵留在军中的信念就会非常强烈,他们在娶媳妇择偶也会相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李恒的目的就是要让士兵这个职业在秦国变成了让人向往,让人尊崇的一个职业,而不是以前一提起当兵的就被百姓骂成“丘八”的兵痞,毕竟“好男不当兵”嘛。
这句话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归纳起来大概是下面几点原因:
一、社会地位低
1.职业歧视。
在古代社会等级体系中,士农工商的排序深入人心。士兵的职业地位往往被排在底层,与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农民靠耕种土地维持生计,商人通过贸易积累财富,而士兵则被视为从事危险且低贱的职业。
例如,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士兵常常被描绘成粗鲁、野蛮的形象,缺乏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
这种负面的形象认知使得人们普遍认为当兵不是一个有前途的选择。
2、政治影响。
在古代的政治体制中,武将往往受到文官的压制。在和平时期,武将的权力被削弱,军队的地位也随之下降。
统治者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军队的发展,这也导致了士兵的社会地位难以提高。
例如,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在朝廷中占据主导地位,武将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