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前用这些事情来装个逼,还能让人两人觉得自己神秘莫测,不仅有实力,而且格局眼界还都高人一等。
人都喜欢追随比自己厉害的老板。
这两人都算是沙场老将了,现在跟着自己这个比他们年轻太多的新老板,就算嘴上不说,心中肯定多少也是有些不服气的。
所以他要抓住一切机会来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让他们对自己这个新老板心服口服。
只有这样,自己以后才能放心地用他们。
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信息优势。
不过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会越来越大,这种信息优势也就会越来越小。
所以要趁着历史大势还没有被严重影响到的时候,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自然是最合理的选择。
当然,李恒也有趁着这个机会来考验一下这两人的意思。
看看他们在得知了南明弘光朝廷已经建立了之后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毕竟两人以前都是明臣,很有可能会选择去投奔南明朝廷的。
毕竟自己现在跟南明朝廷比起来肯定就是蚂蚁和大象的体量对比。
大明虽然没了,可是天下大部分人还是依然将大明当成天下正统的。
就跟历史上一样,后来大顺灭亡之后,残留的那些人组成了忠贞营也投奔了南明。
包括张献忠死了之后,他的四个义子也都归顺了南明。
大明毕竟统治了这片土地将近三百年,在天下人心中的影响自然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就能消除的。
比如原本的历史上,一直到了满清中期都依然还有人带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义,一个“朱三太子”搅扰了满清朝廷上百年。
足见大明的影响力之深远。
大帐之中一时间气氛凝重,没有人主动说话。
李恒开口道;“马将军,项总兵,我知道你们对我的话存疑。既然这样,两位可以派人去打探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信口开河。当然,如果两位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亲自去打听。”
马科惊讶地看着李恒道:“李大帅真的愿意放我离去?”
李恒笑道:“我知道你降我是形势所迫,并非心甘情愿。我虽然爱才,但是也不会强留你。你如果要走,随时都可以离开。”
接着又看向项国瓒道:“项总兵也是一样的,若是想走,我绝不阻拦。”
马科看了李恒半天,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难道李大帅放我离开,就不怕我日后继续与你为敌吗?”
李恒反问道:“你如果真的想与我为敌,那我强行留下你,你难道就不会了吗?”
这句话让马科无言以对,最终起身叹服道:“李大帅果然非常人也,马某佩服!”
不过他又继续道:“我马科虽然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英雄,但也绝非反复无常的小人。我今日既然降了李大帅,就不会再出尔反尔。不过对于大帅方才所说之言,我必然是要派人去打听的,还请大帅恩准,让我在俘虏之中挑选几名亲信之人返回西安打探消息。若是大帅所言为真,我马科从此之后一心追随大帅,绝无二心。”
项国瓒也大声道:“大帅,我项国瓒既然归顺大帅,就不会再背信弃义。诚如大帅之前所言,我作为大明臣子,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大明已经没了,我也不欠大明什么了。大帅今日援手之恩,我项国瓒却是要报的。从此之后跟随大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绝对不像有些人反复无常,拖泥带水,让人鄙视!”
马科听出来了项国瓒是在阴阳自己,脸色一黑,但是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人家说的没毛病。
李恒笑了起来:“项总兵果然忠义之人,实在让人欣慰。不过赴汤蹈火之类的话以后就不用再说了,我们日后当同舟同济,祸福与共!”
项国瓒激动道:“大帅说得好,同舟共济,祸福与共!”
马科有些尴尬,却听李恒对自己道:“马将军,我这就派人带你去挑选亲信之人。”
马科露出惭愧之色道:“多谢大帅!大帅对我如此宽宏大量,我马科自然也要投桃报李。铁山关是从汉中宁羌州进入保宁府的第一道关隘。我在那里留下了一支人马守卫。如今我已然已经归顺大帅,那铁山关自然也要移交给大帅。我想写一封亲笔信,让大帅派人前往铁山关去接收城防。汉中此时尚有贺珍率领的数万兵马,若能占据铁山关,就能遏制住从汉中进入保宁府的通道。”
李恒笑道:“如此甚好。其实在我来广元之前,已经派了一支人马前往铁山关了。算算时间,他们大概也快到了。如果能有马将军的书信,双方也能避免兵戎相见了,那是再好不过了。”
马科大惊,心中凛然。
原来李恒在攻打自己之前,已经夺了自己的粮草辎重,而且还派人去断自己的后路。
用兵果然老辣,自己输得不冤!
李恒看着马科脸上的复杂神情,于是又道:“既然马将军如今已经决定追随于我,那你手下的将士们自然也就不是不再是俘虏了。如果愿意跟着你一起留下的,那就由马将军继续统领他们。若是不愿意留下的,也尽可放归,不用勉强。”
说着又看向项国瓒道:“项总兵也是一样的,如果愿意继续带兵,那你手下的将士继续由你统领。如果人手不足,我也会再给你们补充一些人手,单独变成一营人马。”
马科和项国瓒两人完全没有想到李恒心胸如此恢弘,都大受感动,一起向李恒躬身拱手道:“多谢大帅信重,末将从此誓死追随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