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确实太过突然。
恐怕整个天下,也没有几个人能够想到,杨素竟然会谋反。
他长出一口气,满面皆是复杂之色。
杨素为什么会这样做?
但此刻,杨林也不知道答案,可他作为大隋靠山王,如今反贼作乱,为害天下,他岂能熟视无睹?
想到这里,杨林忽然问道:
“如今陛下可知消息?”
前方士卒犹豫了下说道:
“王爷,恐怕杨素作乱之后,地方官员已经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陛下面前了。”
杨林恍惚,确实是这个道理,杨广应该比他更早得到消息。
那现在,他应该怎么办?
要知道,杨广此刻正领兵征战高句丽,要什么时候赶回来,当真无法确定。
思索之后,杨林神色肃然,沉声道:
“杨素祸乱中原,本王岂能熟视无睹,即刻传令下去,调遣我登州府将士,准备随本王前往洛阳讨贼。”
然而,前方的士卒却陷入沉默之中,他是杨林的亲兵,岂会不知道当今局势,沉默过后,士卒才无奈说道:
“启禀王爷,卑职妄言。
若无陛下命令,王爷贸然调动兵马离开登州府,恐怕会有麻烦啊!”
听得此言,杨林面色一僵,他忽然反应过来,如今已经不是杨坚治世了,而是大隋新君,他这样的老臣该何去何从?
杨林自然是问心无愧,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
哪怕他在大兴城内,也听说过一些流言蜚语,但他仍旧坚定的支持杨广。
正是因为杨林明白,想要维持天下稳定,保障大隋的利益,杨广就必须名正言顺,也只能由他执掌天下。
可是,就算他已经做出选择,杨广终究还是没有容忍杨林。虽然他让杨林仍旧回登州府镇守,却多了不少限制。
在登州府内,杨林镇守一方,他可以自行调动兵马,无需受朝廷管辖。
但同时,如果没有朝廷命令,杨林胆敢调兵离开登州府,便是忤逆之罪。
若是杨坚在时,杨林何须考虑这么多,在他得知消息之后,便可立时决断,统领大军支援前线,镇压反贼。
而此刻,正如士卒所言,他不能轻举妄动,必须等待杨广的命令。
一阵沉默后,杨林好似想明白了,他缓缓点头,接着说道:
“也罢,如今没有陛下之意,确实不能妄自调兵,那就传令下去,让登州府各路兵马整备操练,等本王下一步命令。”
虽说杨广的命令,让杨林有些头疼,但他却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他打算亲自上书,向杨广请战。
同时调动大军,随时备战,只要得到杨广的命令,他就会第一时间行动。
——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已经到了五日之后。
杨林在军中操练兵马。
这些天,他没有做其他事情,只是练兵。无论此番杨广是否让他出战,有备无患总不是什么坏事。
如今的杨林,年纪已经不小了,虽然他老当益壮,并没有因为年老而行动不便,但谁也不知道,他还有多久时间。
忽然,军营之外传来一阵急切脚步。
乃是士卒前来禀报:
“王爷,陛下的圣旨到了!”
杨林一愣,显得有些意外的说道:
“圣旨这么快就到了?”
虽然杨林在数日之前,就已经派人传信杨广请战。
但杨广的人这么快就到了,只有一个可能,杨广在收到他消息之前,就已经派人前来传旨。
那杨广意欲何为,令杨林有些忐忑。
虽然杨林不可避免有些担心,但他并未自乱阵脚,他可是堂堂靠山王啊,什么大阵仗没有见过,岂能被一道圣旨吓住?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既然使者已经到来,那就见一见吧,等接了圣旨,就知道杨广是何想法了。
过不多时,使者被带到杨林面前。
虽然说,杨广对杨林的态度不同于往日,但他仍旧是威名赫赫的靠山王,这使者自然不敢怠慢,显得十分恭敬。
当他看见杨林,便是立刻拱手道:
“微臣见过王爷,这是陛下的圣旨,陛下有意让王爷统领登州府精锐,前往中原之地助战,剿灭杨素反贼。”
听着使者之言,杨林顿时面露欣喜之色,显然有些意料之外。
如此说来,杨广早就有意让他出战,这真是个好消息。
幸好他早有准备,在此操练兵马,否则突然得到圣旨,那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片刻之后,杨林终于反应过来,他立刻向前拱手说道:
“老臣领旨,劳烦使者回去禀报陛下,老臣定然不负忘恩,领兵破贼!”
使者连连拱手。
当今天下,无人胆敢轻视杨林。
既然圣旨已至,杨林没有耽搁时间,他立刻下达命令,他的几个义子纷纷行动起来,统领兵马往洛阳方向前进。
如今杨素的势力,向东已经突破到荥阳郡,还有继续扩张的势头。
登州府位于洛阳远东,他将全速赶往战场前线支援。既要阻挡反贼,亦是收复失地,安抚百姓。
——
岭南之地。
自从单进离开之后,单雄信等人便是少了几分兴致。
虽然说,哪怕单进不在,他们同样不曾松懈,仍旧苦练武艺,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如今岭南之地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了。并且延续之前的政策,全力以赴的发展经济,安抚百越部众。
如今汉人和百越部族,已经能够融洽相处。在单进的威压下,昔日的百越首领冯盎以及杨世略,都表现得很配合。
虽然想要让岭南之地发展壮大,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做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不去做那就注定不会成功。
这一日。
单雄信等人在后院中,他们已经练完武,正在此间休息。